近日,作者查阅了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发现89式步兵战车性能优良,但仅装备69辆。此数量在大规模陆地决战中难以支撑两天,致其成为鸡肋装备,原因待究。
谈及89式步兵战车发展,中日均有重名装备。日陆上自卫队有89式步兵战车等,解放军陆军亦然,如89式火箭炮等。其中,日本89式步兵战车尤为独特。
六七十年代,日本陆上自卫队主力为60式、73式装甲输送车,定位近似解放军63式。但装甲输送车越野、火力逊于步兵战车。七八十年代,苏联鼎盛,日本忧惧其在北海道登陆。
因此,日本陆上自卫队将重型装甲部队几乎全数部署于北海道。至2025年,情况未变。面对苏联钢铁洪流,74式坦克与73式装甲车难以匹敌。于是,日本着手研发90式坦克与89式步兵战车。
1980年,日本着手新一代履带步兵战车研发,借鉴美国M2型技术。两者框架相似。1989年,该战车定型为89式,装备部队,战斗全重超26吨。
89式步兵战车战斗全重与美国M2A3相当,载员3人,可搭载7名步兵。它采用三菱6SY31 WA型水冷柴油机,最大功率600马力。04系列步兵战车亦重25/26吨,用600马力国产柴油机。
日本为应对苏联陆军,为89式步兵战车装配35毫米机关炮,源自厄利孔KDA-35防空炮。解放军也不陌生,90年代,我国在KDA-35基础上研制了PG-99式防空机关炮。
换言之,解放军陆军与日本陆上自卫队均熟知35毫米机关炮的性能优劣。八九十年代,89式步兵战车性能优越,远超同期的86式。但1989年至2004年停产间,仅生产69辆。
为何如此?两原因关键。一,89式步兵战车定型量产时,苏联已步入困境,1991年解体。二,90年代俄罗斯经济困顿。同时,西欧各国90年代后陆军建设放缓。
大规模陆军作战可能性极小,日本陆上自卫队亦相似。90年代,89式步兵战车年产量寥寥,至2004年仅69辆。原因除苏联解体外,还有高昂采购成本,单价达7亿日元。
90年代,该价格至少相当于多辆86式步兵战车成本。因此,原计划的300辆89式步兵战车仅生产69辆。数量不足导致部分日军仍用73式、96式输送车。查阅后发现,日军重型装甲部队很少。
多数部队主配轮式与轻型装甲车,类似解放军中型、轻型合成旅。2004年,日本89式步兵战车停产,同年我国04式定型量产。外媒称,解放军已装备2000余辆04系列,且数量在增。
打过……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