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春天那会儿,江西省兴国县的烈士陵园里头,松树柏树绿油油的,整个地方显得特别庄重,还带着那么点儿让人心里肃然起敬的幽默感,当然了,是那种让人心生敬意的“幽默”,可不是开玩笑的哈!
一到广场,“瞧,革命烈士永远牛气冲天不倒碑!”这几个大字就蹦跶进了我的眼帘。再瞅瞅那革命烈士英名碑,哇塞,上面密密麻麻刻了23179名兴国籍烈士的大名呢!
在那绿油油的大树中间,竖着一块碑,上面写着“红军英雄赖来发,精神永远闪亮”!碑旁边,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眼眶里打转着泪珠,感动得不行。
这位老太太啊,就是那位革命烈士赖来发的原配夫人刘法玉,她可是不远千里从河南奔这儿来的,就为了给前夫赖来发上个香,表达一下思念之情!
这时候,老人的家人跟着一起来扫墓,全都看傻了眼,你说为啥?原来在赖来发烈士的碑旁边,还立着一块,上面写着“红军烈士刘法玉之墓”,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啊!
这一幕把大伙儿都惊呆了,连忙火急火燎地拽来陵园管理员,追问这到底唱的是哪一出啊!
那人一听墓碑的主人就站在面前,惊得直嘬牙花子,摆摆手说:“这事儿得找民政局,咱们陵园管理处可插不上手啊!”
给大活人立碑,那可是超级不吉利的,尤其刘法玉还是个上了岁数的老人家,他家里人对此事那是相当重视,紧张得不行。
民政局的大哥们一听老人家的事儿,头都大了几圈,但最后一想,还是得听人家的。于是,他们笑着问刘法玉大爷:“您那块写着‘烈士’的牌子,打算怎么处理呀?”
嘿,你说这刘法玉老奶奶明明还健在呢,烈士陵园里咋就立了她的碑?这背后得有多少曲折离奇的故事啊!这事儿最后会咋收场呢?咱们拭目以待!
这事儿啊,得从头扒拉扒拉刘法玉那波澜壮阔的革命往事说起。
【从童养媳到红军女战士】
1913年5月份,江西兴国县东村乡澄江村,有户穷得响叮当的农民家里,迎来了一个新生命——小女孩刘法玉诞生了,大伙儿都亲切地叫她沙秀子。
那时候,中国就像个被夹心饼干夹住的国家,一半是别人的地盘,一半还得自己撑着,老百姓的日子苦得跟黄连似的,刘法玉家也是这苦海里的一叶小舟,漂啊漂的。
刘法玉的老爸老妈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奇怪的是,他们手里愣是没有一亩三分地。全家人的吃喝拉撒,全靠老爸给那抠门的地主卖苦力,一点一滴攒下来的血汗钱呐!
更惨的是,家里竟然有七个小淘气,全都挤在那间快要散架的草棚子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比拧干的毛巾还干!
后来,刘法玉开玩笑说,他们家就没沾过一天幸福的边儿。
因为家里太穷,老爸老妈养不起这么多娃,只好把才7岁的刘法玉送到江背村的一户人家,给人家当起了小媳妇。
不过呢,就算当上了童养媳,刘法玉那穷日子啊,还是照样过着,一点没改善。
那时候,大家都穷得叮当响,好多家庭都愁着娶不上儿媳妇。于是,他们就琢磨出个法子,领养个小女孩当童养媳,就像种棵小树苗,等着她慢慢长大,最后和自家儿子喜结连理。
刘法玉嫁给的赖家,也是个穷得响叮当的户儿。她一过门,就得挽起袖子帮赖家忙前忙后。家里头啊,就靠刘法玉和她那比她小一岁的“老公”赖来发,俩人天天往山上窜,挖野菜、摘野果子,就这么凑合着过日子。
一点点小火苗,也能烧遍大片原野,有了共产党的带头,革命那是进行得热火朝天,杠杠的!
1930年那会儿,革命的火花噌一下就窜到了兴国县的地盘上。在党的英明带领下,一群群平时被压得喘不过气的穷苦老百姓,纷纷挺直腰杆,加入了这轰轰烈烈的革命大军里。
刘法玉那家伙也在那堆里呢。才16岁的刘法玉,家里穷得响叮当,但胆子比天还大。她一股脑儿扎进了当地的农会,干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没多久,就成了妇女队的头头啦!
刘法玉这一辈子,因为投身革命,那可真是来了个天翻地覆的大变身!
刘法玉东奔西跑参加各种大会小会,脑袋里装满了大道理,心里那个闹革命的小火苗是越烧越旺。她可不想走老一辈的老路,天天围着灶台转,忙着生娃带娃。她要投身革命的洪流,把欺负人的旧制度一脚踹翻,让穷哥们儿姐们儿挺直腰杆,自己做主!
因为刘法玉和赖来发感情铁得很,她舍不得跟赖来发那封建夫妻的小船说翻就翻,所以嘛,在1932年,他俩干脆就正式搭伙过日子啦!
经过她那么一劝,赖来发也屁颠屁颠地加入了工农红军,没多久还混上了洗衣班的头头,干起了给大伙儿服务洗衣服的活儿。
刘法玉这姐们儿,一加入红军就干活儿拼命,性格那叫一个爽快直接,组织一看,嘿,这人才不错,给表彰了!没多久,组织又给她整了个新活儿——当护士。1933年2月,一纸调令,刘法玉风风火火地就奔福建医院去了。
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打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伤亡人数嗖嗖往上涨。更头疼的是,咱们军队的装备跟不上趟儿,药品还稀缺得跟大熊猫似的,给伤员治病啊,简直就是个大挑战!
刘法玉这个红军护理员,那是真不含糊,干活不嫌累,学习还特上心。为了给受伤的战士们找药,她可是豁出去了,爬山涉水,啥险都敢冒。就因为她这股子勤奋劲儿,短短两年,愣是从一个新手变成了全能医生,打针、挂水、扎针灸、按摩,啥都会了!
她拼命干活,组织看在眼里,心里头直点赞,到了1933年底,刘法玉就光荣地成了共产党的一员啦!
【二、千难万险长征路】
说起长征,那画面就是红军战士们啃着雪、溜着草地一路闯过来的英勇事迹,刘法玉大姐可就是那万里长征路上,一路披荆斩棘的女中豪杰哦!
当共产党的苏区革命搞得热火朝天时,国民党大军竟然找上门来了。好在咱们党中央英明神武,带着大家前四次把“围剿”的国民党军打得落花流水。可惜啊,博古和李德这俩哥们儿一出手,第五次反“围剿”就栽了个大跟头。
为了保住红军的小命,咱们党不得已踏上了长征这条“漫漫旅途”。
长征那会儿,情况可紧张啦!咱们队伍人数不多,装备也差劲儿,国民党军呢,就跟追债的一样,步步紧跟,丝毫不给喘气的机会。
红军战士们一路颠簸,吃不好睡不好,还得防着天上扔炸弹的飞机和地上死追活赶的国民党大军,这一路可真是累得够呛啊!
刘法玉被安排到了彭德怀大将军麾下的红三军团,她和老公赖来发就像是一对战斗搭档,互相加油鼓劲,一路上跟敌人拼了个你死我活。
刘法玉不光有老公陪在身边,还收获了“大Boss”彭德怀司令员的加油打气呢!
红军兄弟们一路上勇往直前,啥困难都不怕,跟敌人斗得那叫一个激烈,嗖的一下就冲破了敌人的前三道大门。冲过第三道大门的那天晚上,咱们的战士们啊,一个个都累得跟霜打的茄子似的,直喊累呢!
那时候,刘法玉正扶着一位伤员在队伍尾巴上挪步呢。嘿,这时候蹦跶过来一个不高不矮、满口湖南腔调的红军兄弟,笑眯眯地对刘法玉和伤员说:“嘿,两位老兄,得加把劲儿,咱可不能掉链子,成了队伍的尾巴哦!”
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彭德怀司令啦,不过那时候的刘法玉还在那儿懵懵懂懂,浑然不知呢!
后来,他一把搂住伤员的胳膊,跟刘法玉他俩打趣说:“咬咬牙,胜利就在前方啦!”扶着伤员挪步的时候,他还关切地问起了伤得咋样,还有医护人员那边的情况呢。
天蒙蒙亮的时候,一个说着湖南腔调的小红军牵了匹马过来,笑眯眯地对彭司令说:“您上马歇歇脚呗。”刘法玉这才恍然大悟,哦豁,原来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彭德怀司令啊!她心里头那个激动啊,跟打了鸡血似的,步子都跟着轻快了起来。
为了不让咱士兵兄弟受伤,彭德怀大将军带头想了个妙招,咱们军队就改成了白天睡觉晚上行动的模式。
不过,到了1934年11月那会儿,咱们队伍正悠哉游哉地走在一条山咔咔里的小路时,结果,敌人突然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从四面八方冒出来,又是围又是追,还想把咱们给堵得严严实实的。
敌人猛地冲上来,咱们队伍跟他们干上了,赖来发——刘法玉的老公也在战场上拼得热火朝天。刘红玉和那些受伤的战友呢,嘿,他们躲在山腰的一个老深老深的洞里,安全着呢!
太阳一露脸,敌军就脚底抹油溜了,可咱们这边也是损失不小,伤筋动骨的啊。
刘法玉和几个英姿飒爽的红军妹子火急火燎地往山下撤,忙着给伤员们进行“超级英雄式”大救援!
突然,刘法玉的好战友苏莲带着哭腔大喊起来:“刘班长,不好啦!赖来发同志他……他壮烈了!”
一听到消息,刘法玉嗖的一下就过去了,一瞅见老公的遗体,立马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赖来发被炸得头和身子分了家,可手指还像铁钳一样死死抠着扳机,硬是要跟敌军拼到最后一口气……刘法玉得知老公这么壮烈,心里那叫一个痛啊!
但是呢,这会儿还在长征路上晃悠呢,危险就像个小尾巴,还跟着呢!一大堆伤员等着救命呢,刘法玉啊,只能把心里的难过往肚子里咽,赶紧打起精神,一头扎进救死扶伤的大军里。
接下来的路还是不好走啊。后来,刘法玉笑着说,她和战友们饿了就啃干粮袋里的生蚕豆充饥,渴了就捧起路上马蹄窝里积的雨水来解渴。
去往金沙江的路上,咱们队伍被敌人的飞机追着炸。那时候,重伤的兄弟得靠战友抬着走。可倒霉的是,抬担架的一个哥们儿不幸中弹牺牲了。但敌机还不肯罢休,继续狂轰滥炸,那些动不了的伤员简直就是活靶子啊!
紧要关头,瘦得跟竹竿似的刘法玉,体重连90斤都不到,竟然一股脑儿地爆发出洪荒之力,愣是把130斤重的伤员给背起来,嗖的一下钻进了路边的山林。这家伙,意志力和勇气简直爆棚,让人直呼666啊!
【三、离群孤雁:寻找红军队伍二十年】
过了金沙江,咱们大军就找了个地儿歇歇脚。这一路打来打去的,伤员兄弟们可得赶紧治治。可问题是,医疗物资少得可怜啊!
瞧着战友们那伤口都流脓了,刘法玉心里头那叫一个心疼加焦急啊!
有一天,她瞅见小学围墙上的白石灰,脑子一转,嘿,记得有个老中医唠过,说那陈年老石灰啊,吸水、止痛、消炎,效果杠杠的!
刘法玉就像是逮到了根救命仙草,火急火燎地铲了一大坨石灰沫,撒腿就往营地狂奔。
说实在的,刘法玉心里也没谱,这石灰到底能不能给伤口疗伤。但一听伤员那句“有药就是宝,总比没药挠”,她一咬牙,就把石灰粉往伤员伤口上招呼了。
第二天,刘法玉瞅瞅伤口,嘿,还真别说,情况好多了!之后的长征路上,大伙儿屡试不爽,这陈石灰粉治伤的土方子可算是立大功了!
虽说石灰粉能起点作用,但这简直就是用小杯子救大火,不够看啊!
1935年那热得冒泡的夏天,刘法玉和她的铁杆战友钟三秀,接到了一项超级任务——飞奔武汉,淘宝式采购药品!嘿,说干就干,这俩巾帼英雄第二天就脚底抹油,嗖的一下子出发了!
刘法玉和钟三秀这一路走得可不容易,总算是颠儿到了武汉。那会儿,国民党正玩儿着“白色恐怖”的游戏,武汉就像是被铁桶封住了一样,稍不留神,就得跟敌人来个“亲密接触”。
机智的刘法玉脑洞大开,想到了扮丑这一招。到了车站门口,她瞅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乞丐妹子,便兴冲冲地凑过去,说要跟人家来个“时尚大变身”,用自己的新衣服换妹子的“乞丐装”。
这讨饭的小姑娘乐开了花,心想居然还有这等美事儿,立马就跟那俩人换了衣裳。
刘法玉他们俩,扮成乞丐玩起“隐身术”,竟然就这么晃过了站岗警察的法眼。
然后,他俩扮起病人来,有模有样地跟武汉的接头大佬——刘家庙医院的曹大院长搭上了线。曹院长可机灵了,直接在处方上给暗号:明早4点,药会在车站候着,你们就在候车室乖乖等着收货吧!
不过,老天爷这脾气,还真是说变就变啊!
第二天,刘法玉、钟三秀和曹大院长终于成功会师啦!可倒霉的是,刚把药品打包好,嘿,仨人就露馅儿了!
装药的麻袋让警察起了疑心,俩警察走过来想瞅瞅里面是啥。这时,曹院长嗖地一下掏出手枪,‘砰’地放倒了一个警察,吸引火力呢,好让刘法玉和钟三秀趁乱溜之大吉,带着药跑路。可惜啊,曹院长双拳难敌四手,不幸中弹,英勇就义了。刘法玉他俩呢,也被敌人给逮住了。
刘法玉和钟三秀这俩倒霉蛋儿,一不留神掉进了敌人的老窝里,接着就迎来了“热情款待”——严刑拷打大礼包!可这俩铁骨铮铮的家伙,愣是一个字儿都没吐,关于红军的事儿,他们宁死也不说!
严刑拷打根本不管用,敌人就开始耍起了“温柔刀”。他们把刘法玉请到了一个亮堂堂、香喷喷的房间,又是大鱼大肉,又是好酒好茶地招待,最后还掏出了一叠厚厚的银元,在他面前晃来晃去,想让他动心呢!
刘法玉铁了心要跟敌人逗乐子,东拉西扯地跟他们在那儿绕圈圈呢。
不过,刘法玉这家伙想耍点小聪明,结果把敌人惹毛了。敌人一生气,拿起匣子枪的枪把子,“咔嚓”一下,就把刘法玉右手的小拇指给砸断了!
手指头可连着心呢,刘法玉那能不疼得嗷嗷叫?可就算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她愣是一句话也没招供!
被“囚禁”了小半年,刘法玉、钟三秀这几个“倒霉蛋”终于被“塞”进了车里。
车子在路上溜达呢,突然间,砰砰砰,枪声四起,下一秒,那些围着他们的警察叔叔就纷纷“领盒饭”了。
在子弹满天飞的情况下,突然有人大吼:“哥们儿,赶紧下车,咱们是红军游击队来啦!”刘法玉和钟三秀一听是战友在呼唤,立马跳车,跟着山坡滚了个痛快。
山路上的“大战”足足打了20分钟。打完之后,刘法玉想喊喊战友们,可又怕被那些还没跑掉的敌人给逮着了。
刘法玉琢磨着怎么挣脱身上的绳子,可被折磨得一点劲儿都没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碰上个上山拾柴火的热心肠大爷。
老爷爷一听刘法玉居然是个闹翻天的大红军战士,心里头那个佩服啊,直接让她在家里蹭吃蹭喝三天三夜!
那时候,刘法玉发现自己正呆在武汉东南边的黄陂地界呢。她笑嘻嘻地求那位大爷帮她探探红军游击队的影儿,结果大爷摇摇头,说是一点线索都没有。
急性子的刘法玉实在憋不住了,她套上老人闺女那件旧衣裳,跟老人说了声拜拜,就迈开大步,哼着小曲儿,踏上了漫漫寻红军之旅。
刘法玉跑遍了四川的冕宁和会理,结果愣是没瞅见红军游击队的半根毛儿。
在那个乱成一锅粥的年代,单身女孩出门可不就是羊入虎口嘛。于是,刘法玉脑洞大开,把自己打扮成了个小乞丐,脸上糊得跟花猫似的,头发咔嚓一剪,成了个小男孩样,捧着个破碗就上路了。她一边装可怜讨饭,一边给人打打下手赚点外快,还顺便到处打听红军大哥们的消息呢。
这几年来,刘法玉可是个“旅行达人”,在湖北、湖南、四川、贵州这些地方跑来跑去,脚都快跑断了,可惜啊,红军的影子都没见着!
1943年,刘法玉东奔西跑了好几年,最后跑到了湖北老河口。结果这一路折腾,她不幸中招,得了伤寒,眼看就要挂掉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家毛巾厂的老板伸出援手,把她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病一好,刘法玉就成了这家毛巾厂的“打工人”。
这段时间里,她可没闲着,一直琢磨着找红军的消息呢。不过,由于局势跟绷紧的弦似的,刘法玉只好先按兵不动,没能跑去跟红军大军伙伴们碰头。
1946年的某一天,刘法玉溜达时,耳朵一竖,听到个木匠在那吹嘘红军经过他老家——河南镇平县黑龙集的壮事。刘法玉一听,心里那个激动啊,眼珠一转,编了个瞎话,说自己有个亲哥是红军,硬拉着木匠带她去黑龙集瞅瞅。
张金玉这位木匠,那可是出了名的热心肠,一听刘法玉开口,二话不说,立马爽快应承了下来。
结果到了河南省黑龙集,红军那帮子人居然半个月前就撤了。刘法玉那叫一个郁闷啊,没办法,只能先在张金玉家里落脚,一边儿住着一边儿打听红军的下落。
后来啊,刘法玉和张金玉天天腻歪在一起,感情升温,干脆就手牵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成了两口子。
【四、活着的烈士:返乡夙愿终实现】
黑龙集一解放,刘法玉肚子里揣着个小宝贝,外加身份证明搞丢了,干脆就打消了重回队伍的念头。
全国解放啦,刘法玉心里那个想家啊,像猫爪挠心似的。她琢磨着给老家的亲人写封信,可自己不识字,还有那一口方言,结果地址和收件人写得一塌糊涂。信是寄出去了,可最后呢,就像石沉大海,亲人连个信影儿都没见着。
刘法玉心里拔凉拔凉的,以为亲人们都去了“远方旅行”再也回不来了,于是慢慢放下了回家的小旗子。
之后,刘法玉陆陆续续迎来了两个小子和一个小棉袄,一家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其乐融融地过着小日子。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啊吹,农村里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不,河南省黑龙集村的农民们一个个都腰包鼓了起来。就说刘法玉家的二小子张丙显吧,他也成了村里的小富翁一枚啦!
瞧见老爸走后老妈刘法玉整天愁眉苦脸的,张丙显一咬牙,掏出点私房钱买了台大电视,想着给老妈的生活加点料,乐呵乐呵。
张丙显愣住了,心想这《大渡河》战争片播得好好的,老妈咋就看着看着,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下来了呢!
大伙儿急着问为啥,刘法玉笑眯眯地说:“我这不是想到自己当年当红军那会儿的事儿了嘛!”
张丙显压根儿没想过,老妈当年居然是个英姿飒爽的红军女战士,这下子对老妈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于是,他嬉皮笑脸地跟老妈说:“咱回江西老家瞅瞅咋样?”老妈刘法玉一听,爽快地点头答应了。
1986年,刘法玉大踏步地迈上了回家的路,一到家屁股还没坐热,就直奔烈士陵园去了。
于是乎,就出现了文章最开始那会儿的搞笑场面啦!
民政局的小伙伴们一听她的故事,全都惊呆了!他们琢磨着刘法玉烈士墓碑该怎么处理,就笑着问老太太有啥高见。
给活人竖墓碑这事儿,刘法玉老爷子压根不当回事儿,比起他那九死一生的革命往事,这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嘛!
最终,刘法玉大爷一拍大腿,决定让烈士陵园里的墓碑继续站着岗,等自己哪天也“毕业”了,就直接把自己的骨灰盒搬进去,跟先烈们做邻居!
对刘法玉而言,就像在烈士陵园里突然撞见自己的“名人碑”,心里头那个美呀,知道组织还没把她给忘了呢!
这次回老家,我还给她捎去了个大喜讯。她那七个兄弟姐妹,居然有五个在战乱中挺了过来,能活着见到自家亲人,这事儿刘法玉以前想都不敢想!
嘿,你猜怎么着?跟她一块儿出生入死的哥们儿钟三秀,也逃脱了阎王爷的魔爪,现在还成了河南省唐河县的一名蓝领大哥呢!
“还在喘气的英雄”事迹火得一塌糊涂,可主角刘法玉却低调得不行,每个月就拿80块补贴乐呵着。她说:“追名逐利?那玩意儿,不香!”
刘法玉这辈子东奔西跑,吃了不少苦头,好不容易混出了点名堂,却还是不忘初心,对名利一点也不感冒。这不,很多红军战士也是这样,一辈子风风雨雨,却始终保持着那份纯真。
来来来,给那些超厉害的老革命先辈们点个赞!要是没他们拼死拼活的付出,咱们哪能过上现在这么美滋滋的日子啊!他们那股子劲儿,咱们得一直学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