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室的荒唐与楼市的荒诞:一场公共资源的双重危机

安生世界观 2025-04-22 17:59:24

在 4 月 21 日上午 10 时许,成都金牛区妇幼保健院三楼的母婴室前,出现了令人愤懑的一幕。三位怀抱婴儿的宝妈焦急地在门外等待,本应随时开放、为哺乳期妈妈和婴儿提供便利的母婴室,此时却大门紧锁,从屋内不时传出可疑声响。

宝妈小李无奈之下,掏出手机开始录像。在漫长的 23 分钟等待里,她们轮流敲门提醒,可屋内毫无要停止的迹象。直到保洁阿姨拿着钥匙匆匆赶来打开门,一对衣衫不整的年轻男女才神色慌张地夺门而逃,留下满室狼藉与刺鼻气味,给在场宝妈们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这本是承载着社会对母婴群体关爱的空间,却被个人私欲肆意践踏。医院后续迅速采取了消毒措施,并将监控视频移交派出所,同时计划加装智能门禁系统,可这些补救行动,难以弥补当时对急需使用母婴室群体权益的损害。

将视角转换到房地产市场,我们会惊觉二者有着相似的荒诞逻辑。在城市的住房体系中,住房本应是人们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如同母婴室是母婴群体的安心港湾。

然而现实却充满无奈,部分城市中大量房屋空置,像那些被闲置的 “鬼屋”,无人居住,资源被白白浪费;而另一边,无数怀揣着 “安家梦” 的刚需购房者,或因高房价只能望房兴叹,或挤在狭小逼仄的出租屋内,为能有一处稳定居所而苦苦奔波,与母婴室门口焦急等待的宝妈们一样无助。

从资源分配层面看,房地产市场长期存在严重错配现象。在一些热门城市,土地供应本就紧张,却因部分开发商捂盘惜售,人为制造房源紧张的 “饥饿营销” 假象,导致真正有居住需求的人难以买到合适的房子。就如同母婴室明明空间有限,却被不需要的人占用,让急需使用的宝妈们无门可入。

在部分新一线城市,据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住房空置率已超 20%,大量房屋被资本裹挟,沦为投机者炒房套利的工具,偏离了居住的本质属性,恰似母婴室被异化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场所,公共资源的分配逻辑被彻底打乱。

在楼市里,中介机构通过各种手段操控房价上涨预期,使得房价虚高,进一步加剧购房难度,这也是对居住资源的一种变相侵占。而在母婴室事件中,门锁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管理与监督,使得不良行为有机可乘。

同样,房地产市场监管也存在诸多漏洞,尽管政府出台一系列限购、限售、限贷等政策,试图稳定房价、保障住房资源合理分配,但在实际执行中,部分开发商与购房者总能钻政策空子,监管部门有时也难以及时有力地制止违规行为,导致市场乱象丛生。

从社会观念层面来看,母婴室事件中的男女,显然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与对公共资源的敬畏之心,将个人欲望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这种不良观念在房地产市场也有所体现,部分人将房产单纯视为投资获利工具,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住房的居住属性。在这种观念驱使下,房地产市场投机氛围浓厚,偏离了满足居民居住需求的本质,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对住房价值的认知。

母婴室事件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重视公共资源合理使用与管理。房地产市场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更需要完善监管机制,强化执行力度,引导正确市场观念,确保住房资源能够公平、合理地分配给真正有需求的人,促进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健康发展,避免重蹈母婴室资源被滥用的覆辙,让住房真正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港湾。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