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大谈智驾的2025上海车展,还有哪些看点?

洪睿泽说汽车 2025-04-20 08:26:26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驾驶这一曾被寄予厚望的概念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经历了跌宕起伏。2024年的中国车展上,各大汽车厂商如潮水般涌出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一度让行业内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大家似乎都在期待一个智慧出行的新时代。当2025年上海车展即将开幕时,市场的氛围却显得截然不同,小米SU7的智驾事故无疑是这一转变的导火索。事件不仅令小米的声誉受到重创,更引发了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安全性的质疑。

当我们提到“智驾”时,很多消费者的第一反应已不再是期待,而是担忧。无论从技术的层面,还是从用户的需求来看,智能驾驶似乎被推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位置。从炫耀技术的“初恋”心态,转眼之间竟成了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敏感词”。这种变化究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过程,还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泡沫?让我们逐层深入,剖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2025年的车展,将是一个转折点。车企们面临的,不再是如何将L3自动驾驶技术推向市场,而是如何重建消费者的信任。各大品牌的展台布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她们不再高调宣扬智驾的便利与未来,而是开始强调交通安全和实际使用场景的体验。比如,许多厂商开始突出 Safety Redundancy(安全冗余)这一概念,试图从安全层面来消除用户的疑虑,打消消费者对事故的恐惧感。这样的转变让智能驾驶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也说明了车企们在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技术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国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已突破65%,相较于2024年同期增长了12个百分点。这种增长不仅反映了消费者需求的势头,也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技术的逐步成熟。不论是自动泊车还是高速领航,不同的用户群体开始寻求更加个性化的智能驾驶体验。高端车主追求无感驾驶带来的舒适与便捷,而家庭用户则更看重安全能力,如紧急制动等功能。这种需求的差异化,使得智驾的市场更加复杂,但同时也促进了技术向更高水平的迭代。

智驾技术的迅速普及也并非没有代价。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车企们面临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智能驾驶的硬件成本近年来出现明显下降,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已经成为车企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不断推动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各地逐渐开放L3级测试道路,为车企提供了一个试验的新场景。

然而,就在市场信心提升与安全隐患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用户对智能驾驶的信任仍在逐渐减弱。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寻找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点。以小米为例,这家公司虽然在智驾技术布局上遭遇挫折,但依然不愿放弃在智能出行领域的目标。小米YU7即使因为事故延迟上市,但其搭载的超级电机V8、双电机系统的综合峰值功率达691马力等技术亮点,依旧让人期待。尽管小米在智驾上的操作受到质疑,但其在性能上的突破同样值得关注。

蔚来则在应对市场变化的过程中发现了技术换代的必要性。其即将推出的新款ET5、ES6车型,将配备自研神玑芯片,实现算力的飞跃,能够对多达216种场景进行快速推演。这不仅是不再沉迷于“智驾”营销的体现,更是对提升用户体验的深思熟虑。

理想汽车同样在寻找出路。他们的L系列车型将引入英伟达Thor芯片,以确保硬件配置的领先性。同时,理想还放弃了纯视觉方案,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从而提升了安全性的同时,降低了因智驾而带来的争议。这种务实的策略在市场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为品牌形象的重塑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小鹏则继续沿用其增程车型的路线,尝试通过其鲲鹏超级电动体系搭建更完善的技术矩阵,以此来应对其他竞争者带来的压力。尽管未明确发布增程车型,但其模式在维护传统燃油车用户的同时,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应对空间。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极氪以其高端市场为目标,推出的旗舰SUV不仅搭载了英伟达Thor芯片,还应用了全新开发的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力求在性能上与传统车企抗衡。在这一过程中,极氪表现出了对于市场动态的敏感捕捉能力。

零跑则通过低价高配的策略迅速占据市场份额。一款名为零跑B10的车型已成功上市,价格下探至9.98万元,并在3月份创下交付量37095辆的佳绩,同比增长154.65%。对于追求性价比的家庭用户,零跑显然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综合来看,2025年上海车展这一“去智驾化”的展会,实则是中国汽车行业从概念炒作向价值交付转型的一次重要标志。这些车企虽然换了话术,但在核心竞争力上依旧紧贴着智能化的潮流。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车企们必须在技术、生态和价格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智能驾驶技术很可能并不是一个终极目标,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的领域。

当我们回顾这一切时,看到的不是智能驾驶的失败,而是一种向前的力量。中国汽车工业正经历着一次重要的转型,从传统的产品竞争转变为更加注重技术价值与用户体验的竞争。未来的展望将是充满挑战的,但同时也会因这些挑战而变得更具活力。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融合必将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迈进,而这一切,正是中国汽车产业向全球市场展示其实力和创新的开始。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车企们正借阴影重塑品牌形象,通过不断优化和提升技术来回应市场的质疑与期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消除消费者的疑虑,让智能驾驶成为我们出行中的常态,而不是偶然的噩梦。未来的道路虽然不平坦,但凭借不断创新的勇气与决心,必将划出一道绚丽的弧线。

0 阅读:23

洪睿泽说汽车

简介:洪睿泽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