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减少,幼师需求减少,幼师该如何未雨绸缪?
厦门市教育局对外公布《2024-2025年厦门市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基本情况》,梳理了这个情况的一些数据,最直观,最突出的就是幼儿园相关数据:幼儿园在园人数比去年减少23047人,环比减少12.35%;小班人数减少9636人,环比减少17.27%;教师减少1024人,环比减少7.32%;幼儿园减少136所,环比减少14.29%。

一年内,幼儿园在园人数减少12.35%,新生人数减少17.27%,幼儿园数量减少14.29%,教师减少7.32%。由此看,教师减少的幅度还是低于市场的下降幅度,也可以理解为,幼儿园教师岗位的减少,大概率是被人为的干预后,使得下降幅度远低于市场需求的下降幅度。
单从这个数据看,幼儿教师面临的职业危机或许会比较片面——波动很大但不能代表全部事实。那,再来看几组相关数据:
从2022-23学年,厦门幼儿园人数近十几年来,首次出现减少,三年时间,2024-25学年,在园人数163559,已经回落到了2017——18(160474) 2018-19(167215)年的数据了,

而最直观的数据,出生数据,2024年约3.3万,已经回落到了2014年3.2888万。

从当下的趋势看,出生人口的数据不说增长,能保持就不错了——意味着幼儿教师的市场需求还将不断下降。那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未雨绸缪?有细心的读者,发现了:为什么幼儿园入园人数的历年数据,会比相应出生年份的出生数据高出许多?
比如,2013年招生小班人数5.3万,把2010年2011年出生人口加起来4.3万,还多一万。而对应2013年小班入园人数53607的2016年的一年级新生人数是53758,多了150人。

这个数据差异,说明这些年,厦门的常住人口确实增长不少——不少人口属于新流入人口,孩子不在厦门出生,或,刚迁入厦门不久,孩子选择回老家生产——出生数据未被厦门纳入统计。作为对比,2024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72176),对应的是2021年入幼儿园的小班生(69006):两者之间差了3170.
这个数据可以理解为,厦门常住人口的增加;同时,也可以理解为,随着生育高峰过去,原来因为各种原因成为“留守儿童”在老家就读的孩子,现在在合适的窗口可以选择跟父母,就近读书。
细心的朋友或许还发现了,虽然幼儿教师的数量减少了1024名,但,小学教师增加了298名,初中增加了744名,高中增加了698名,总的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反而还增加了746名!更直观的一个数据是,各教育阶段的师生比情况:

以我个人的了解,目前厦门的小学、中学、高中,班级人数还是一个比较高:除少部分学校有30人的班级,一般每班有45~50人。
也就是说,不考虑财政压力的情况下,幼师虽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但是在小学、初中、高中其实还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增长空间——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通过“小班”化、个性化。。。等的方式培养儿童的天赋的需求将不断增长。这种需求:一部分将由学校进行相应的变革(增加相应教师岗位)来解决;一部分将由市场化的机构来完成(摸索,探索,完善)。个人观点:未来十年,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将由较大变革,从侧重技能培养,转向思维培养,天赋培养,而关于思维培养的难点在于:通过系统培训教师,降低思维培养教师的人工成本和稀缺性;而关于天赋培养的难点在于:如何构建教师、家长、学校、孩子几者之间的沟通桥梁。而,思维培养的学生基数、教师基数、教育机构的提升,有助于与天赋培养的生态完善。所以,从单一教育市场看,幼师当下是有职业危机的——岗位需求减少;但是,从教育的发展趋势看,幼师如果能保持学习,有针对性提升自己能力(如对小学生阶段的情绪教育、思维教育、艺术教育。。。),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挺大的。
从列表中,我们能看到,2024年,厦门各阶段在校生人数达到1159864,占厦门常住人口535万,21.68%,其中,

幼儿园人数,163559;小学在校人数441047;普通初中172017;普通高中87449;中专39485;技校23422;合计929679人。

厦门,在过去十多年吸引了大量(过百万人口)常住人口(城市人群相对年轻化,有一定生育率),而且随着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像厦门这样的拥有较好自然环境,较好城市配套的城市,至少,在福建省内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