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好呀,我是二宝妈小月娟~
父母的松弛感,是孩子成长的安全感。
母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妈妈的内核和状态,决定了孩子一生的成就和幸福。
一个拥有松弛感的妈妈,最有利于孩子成长,是孩子最大的财富。
01.允许孩子做自己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发现他内心的秘密。”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父母我们只是孩子的陪伴者而不是拥有者。
最近看到一个采访,关于北大心理学家林巨老师夫妇俩对女儿香香的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香香从5年级拒绝上学在家学习的过程中,父母的接纳、理解和被允许,让现在15岁的香香呈现出比同龄人,非常优秀的状态。
香香不仅在学习上有强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内驱力十足,而且对自己的认知也在同龄人之上。
林夫人说:“我对这个孩子做的所有事情,就是发现她的天分在哪,就保护起来,不让谁去教她,不用去模仿别人。画画就作为一个表达的手段,一直保留在这里。”
从林夫人的谈吐和见解中,感受到了她对香香教育的松弛、优雅和美好。
看完视频后,我不禁反思自己对儿子的“掌控欲”,总希望他能在我期待的时间内做好事情,完成作业,超出预期则火冒三丈。
放松一点,让孩子做自己。
母亲的松弛感,是允许孩子做自己,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02.允许妈妈做自己
成为妈妈后,我们的生活主题变成了家庭和孩子,把照顾孩子放在了首位,却忘记照顾自己。
然而,真正的教育,是母亲先把自己活出舒展的模样。
《人世间》中的周母,周父常年在外,她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长大,从不抱怨,从不喊累喊苦。
她用自己的坚韧和乐观,把苦日子过成了诗。
家徒四壁,却也照样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贫穷,苦累和分离,丝毫没有让她脸上的笑容消失,更没有让她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她用自己的温柔善良、宽厚仁慈,让三个孩子的童年充满了温暖的底色。
把三个孩子培养的一个比一个优秀,让整个周家成为了“光字片”最令人羡慕的家庭。
作为母亲,我们也要学会允许自己做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热爱。
当我们活出松弛感时,孩子也会从我们身上看到独立、自信和勇敢。
03.妈妈越松弛,孩子越幸福
妈妈的松弛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爱,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妈妈越松弛,孩子才会越幸福。
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对女儿钱媛的教育,充满着松弛和从容。
杨绛先生在操持家庭时,她不抱怨,不焦虑,当全家被下放到河南农村,杨绛在牛棚里用搪瓷缸煮红茶,教女儿钱媛辨认野花。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把苦难当作教育现场,她的从容为女儿做了好榜样。
后来成为北师大教授的钱媛,在病榻上仍能笑谈生死,这种骨子里的豁达,正是母亲松弛感教育的彰显。
妈妈的情绪,映照着孩子的世界。
妈妈只有情绪松弛了,孩子才能内心充满阳光,让精神世界变得富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后的话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探索的过程。
当我们放下“完美母亲”的执念,孩子才能挣脱“完美人生”的枷锁。
教育的真谛,藏在一松一弛的呼吸里,母亲的松弛感,是家庭中最舒适的氛围,让家庭充满爱与幸福。
最后,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和人生会越来越幸福。
作者介绍:我是小月娟,90后二胎宝妈,终身学习者。专注女性成长及育儿干货。关注我,育儿路上,我们一路同行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