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我们似乎对“眼神交流”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六一快乐宝贝 2022-01-07 09:49:41

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我们似乎对“眼神交流”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一般来说,眼神交流通常用来与人建立联系、表达兴趣、促进交流,并且其作为一种表示“尊重”的方式也常被鼓励。

然而,自闭症孩子眼神是大多是飘游不定、片段式的。眼神对视交流对他们来说特别困难。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让干预训练有了很大的阻碍。说到眼神对视,我们家长做家庭干预时,通常会想尽办法让孩子看自己的眼睛。

宝宝,看妈妈眼睛宝宝,看这里宝宝,看这是什么……到头来却发现,训练没产生什么效果不说,反而还越来越排斥训练。依葫芦画瓢,自己累孩子也累。

通过观察我们也能知道,自闭症孩子对物体的兴趣比对人的兴趣大。他们大部分不太在意其他人的想法和情感,所以主动跟别人有眼神接触的动因会比较低。而且,自闭症孩子一般很难明白抽象的非语言沟通,眼神交流这种细微又高速的信息沟通方式让他们感到焦虑。

首先,我们要明白“眼神交流”只是表面行为,核心问题还是注意力,注意别人说什么,注意别人的眼神和表情是什么意思。所以,“眼神交流”训练的重点是如何获取孩子的注意力。

我们可以通过行为引导和鼓励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建立起这项技能。初次进行眼神训练的时候,建议将“与人对视”这个目标分解来做,特别是如果孩子显得比较回避时。这个阶段,如果孩子有在努力看向眼睛周围的区域,我们也应该及时给予孩子强化及口头表扬,并辅助孩子与我们建立充分的眼神接触。

当孩子比较放松或者在进行感兴趣的活动时,尝试与孩子练习眼神交流。当他们在进行活动时,如果家长注意到他们并没有特别全神贯注,并试图以一种直接的、感兴趣的目光进行交流,我们可以参与进他的活动中,并进行眼神互动。

当孩子在日常交流时感觉舒适并注视着您的眼睛时,立即用一种夸张的方式给予孩子强化或者口头表扬。并让知道他与您互动时您有多开心,制造一种互动的愉悦感。当孩子不配合时,父母可能会非常焦虑。如果家长没有清楚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很可能会将焦虑与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

父母在孩子训练中,一方面要关注孩子的进步,另一方面要关注孩子的情绪。过多的训练和过难的项目,可能让孩子体验到挫败感,这时孩子的进步自然很慢。可以适当降低孩子的负面情绪,不适宜的要求会加重孩子的情绪状态,让孩子产生更大的抵触。

0 阅读:7

六一快乐宝贝

简介:分享育儿知识,喜欢的留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