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年正月,作为傀儡政权的西魏走向终结,被新建立的北周王朝所取代。新朝建立后,在世的“八柱国”们都得到了封赏,“太师李弼为赵国公,太傅赵贵为楚国公,太保独孤信为卫国公,大司寇于谨为燕国公,大司空侯莫陈崇为梁国公”。然而没过几天,其中的一位柱国就被公开处死了!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一、来自武川镇
此人名叫赵贵,字元贵,是天水南安(今甘肃陇西)人。从他的曾祖赵达开始,其家族一直为北魏效力。后来,其祖父赵仁“以良家子镇武川”,于是其家族迁居到了六镇之一的武川镇。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赵贵自幼尚武,“少颖悟,有节概”。北魏末年,北方爆发了六镇起义,赵贵“率乡里避难南迁”,沦落到了葛荣的义军中。
在这些人中,有许多都是赵贵的同乡,其中就包括年轻的宇文泰。葛荣被平定后,赵贵加入尔朱荣的军中,因屡建战功,官至伏波将军、武贲中郎将。之后,他又跟随同样来自武川镇的贺拔岳平定关中,出任镇北将军。534年,贺拔岳被另一位将领侯莫陈悦设计杀害,手下的将士因群龙无首,一时间陷入混乱之中。
二、力挺宇文泰
当时,有人推举远在荆州的贺拔胜(贺拔岳的兄长),还有人推荐军中年龄最长的寇洛,意见非常不统一,而寇洛也明确表示拒绝。就在这个时候,赵贵站出来了,他对众人说道:“窃观宇文夏州,英姿不世,雄谟冠时,远迩归心,士卒用命。加以法令齐肃,赏罚严明,真足恃也。今若告丧,必来赴难,因而奉之,则大事集矣。”
当时,宇文泰正在夏州任职,故称其为宇文夏州,他虽然很有才能,但毕竟年轻,而且身在外地,人们一时也没想起他来。在赵贵的建议下,大多数将领这才达成一致,派人邀请宇文泰前来支持军务。这场会议虽然对于历史的进程影响深远,因为没有赵贵的推举,宇文泰只不过是一个刺史,很难席卷整个关中,与东魏对峙。
三、因“谋反”被杀
之后,宇文泰成为三军之主,在消灭侯莫陈悦后,又将北魏的孝武帝接入关中,并且建立起了一个傀儡政权,即西魏,至此天下形成为三足鼎立的趋势。不过,西魏国小力弱,宇文泰的根基又不深厚,他只能采取一种类似“联合执政”的方式,与赵贵等其他七位柱国一同把持军国政务,而他是众人的“盟主”。
赵贵参与了西魏与东魏之间的战争,虽然表现不是太好,但依然占据高位,和宇文泰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然而随着宇文泰的死去,赵贵产生了不满的情绪,因为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成为辅政大臣,而他则失去了权力。于是,赵贵联合独孤信打算谋杀宇文护。结果消息泄露,宇文护先发制人,将这位西魏、北周的元勋诛杀。
参考资料:1.《周书》;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