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大战,印度为何没有渔翁得利?

攻击艾尔啊 2025-04-19 18:04:49

4月以来,中美关税税率节节高升,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245%的关税,而中国则对美国商品征收125%关税,这么高的关税,已经使得两国的贸易出现断崖式下降,根据最近的数据,4月1日-8日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集装箱订舱量下降64%。

这表明中美贸易脱钩已经开始,而在这个背景下,印度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举措,试图承接中国制造的缺口:

第一,大幅降低进口关税以吸引外资和技术,印度工商部长戈亚尔公开宣称中美关税战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认为美国对华加征高关税(145%)而印度仅26%,有利于印度承接全球供应链转移。莫迪政府甚至主动降低电动汽车、医疗设备等进口关税以讨好美国,试图换取投资和技术转移。

第二,调整对华政策,计划通过“筛选优质中资企业”补齐产业短板,例如允许部分中国高技术企业以“低税率模式”在印设厂。

第三,加速产业扶持政策(PLI计划),尽管此前230亿美元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因执行不力失败,印度政府仍计划通过“部分返还建厂投资”等替代方案,吸引企业转移生产。

印度的举措不可谓不多,可是效果就一言难尽了。

先看吸引外资这方面,现在坊间流传一句话“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就是说跨国公司在印度挣了钱,如果在印度花就没事,要是想兑换成美元转回自己国家,那就会面临印度政府的重拳出击。

且不说时间久远的,仅在今年年初,德国大众汽车印度公司面临创下印度历史纪录的14亿美元税务追缴,韩国起亚汽车也收到了总额近1.7亿美元的税单。

而中国的小米、VIVO等手机公司在深耕印度多年,完成了工厂建设、市场培育之后,印度政府以税务问题,冻结了小米约48.2亿元人民币资金,被迫更换管理层。vivo也面临类似政策风险。

另外印度通过将手机进口关税提升至20%,迫使小米、vivo本地建厂,但土地和用工成本较中国高40%,导致利润率压缩至3%。例如vivo Y系列因关税成本导致利润不足1美元。

所以印度的这种做法,极大的损害了外资投资印度的热情,外资进入印度的数量呈断崖式下降,从2022年创历史峰值的848.3亿美元,到2023年就降到了279亿美元,降幅达65%而2024年更是低到105亿美元,同比暴跌62.17%。

印度商工部长戈亚尔在一场公开论坛上称,美国对全球掀起的关税战对印度有利。

即便吸引到外资建厂,但是薄弱的供应链严重拖后腿,譬如印度70%的电子元件、46%的钢材仍需从中国进口。2025年中国对印光伏设备出口限制后,印度光伏产业装机量骤降12%。更讽刺的是,印度钢铁产业升级依赖中国援建的高炉,形成“用中国技术打败中国”的悖论。

除了上述问题,还有老生常谈的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素质低下、研发投入不足、政策执行低效、官员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

历史经验表明,真正的制造业崛起需要数十年积累。中国用七十多年时间,国家持续不断的投入,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才建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的工业体系,而印度连50公里内配齐手机零部件供应商的产业集群都尚未形成。

印度若想改变现状,必须进行系统性改革,彻底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而这在印度现行的体制下,可谓是难如登天。

总之,印度仅仅想依靠美国的关税红利,就取代中国制造,那还不如洗洗睡了,梦里实现的快一些。

2 阅读:1229
评论列表
  • 2025-04-20 09:25

    非常容易理解——因为印度根本就不是什么“渔翁”,充其量只能称之为“侥幸从鹬蚌嘴中逃脱的小米虾”罢了。

  • 2025-04-20 10:59

    不要笑话人家,90年代,我们的情况比他们现在好不了多少

    雷霆崖 回复:
    呵呵,比它好得多[得瑟]
    用户14xxx64 回复:
    90年代,我们罚款了哪一家跨国公司?
  • 2025-04-20 18:57

    阿三的逻辑是,有占便宜不占王八蛋,搞制造业真的拉胯,直到现在依然是贸易逆差,而制造业占比还在下降,最大的优势是前景广阔的市场让各大资本垂涎欲滴,而外资坟场的名号不是白叫的

  • 2025-04-20 14:43

    印度穷的啥也没有,它靠什么去得利呢,再好的机会也没用

  • 2025-04-20 15:04

    主要是印度没有自我发展的能力,什么都靠外部投资与技术。。。但是现在外部根本不想投资与技术印度

攻击艾尔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