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原产地认证规则修改,如何撬动美国制造转为中国制造?

攻击艾尔啊 2025-04-11 18:05:34

现在中美关税战如火如荼,美国将中国商品加税到145%,而中国对美国商品也加税到125%4%,这么高的关税,已经事实上断开了中美两国的直接贸易,芯片当然也不能例外。

中国是芯片进口大国,虽然近年来中国的国产芯片取得长足进展,但是高端芯片还是需要进口,美国的芯片品牌全球占有率为50%,中国不可能不进口美国品牌的芯片,可是对美国芯片征收高达125%的税率,显然会对国内很多行业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4月11号,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了紧急通知,将芯片原产地的规则,简化为以晶圆流片地作为唯一标准,简单明了。

在新的原则下,一个美国品牌的芯片,只要其生产环节不是在美国国内的芯片厂生产的,那进口时就不会认定是为从美国进口,也就无需缴纳125%的关税。

这一招非常的巧妙,猛一看感觉似乎有点怂,这不是为使用美国芯片开绿灯吗,但是仔细想来,回味无穷:

首先,避免国内企业因进口大量美国芯片成本剧增的压力,新的规则下,几乎是相当于对美国芯片不会征收125%的关税,什么,你一定要用美国台积电生产的芯片,那算我没说。

其次,新规逼着美国品牌将产能转移到中国或者第三国,瓦解了特朗普要制造业回流的战略,这招比单纯禁售稀土还要高明,既符合WTO规则,又让美国企业自己用脚投票,毕竟资本最诚实。

第三,强化国内本土的芯片制造能力,这项政策倒逼芯片设计公司(如华为、韦尔股份)优先选择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本土代工厂,推动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产能扩张。

第四,政策引导“设计-制造-封测”全环节本土化,降低供应链风险。例如,中芯国际与北方华创合作推进14nm设备国产化。同时,流片环节权重提升,刺激国内企业加速先进制程(如14nm以下)研发,突破光刻机等“卡脖子”环节。

新规发布后,资本市场立刻给出积极的反应,通知发布当天,A股半导体板块涨幅超5%,圣邦股份、思瑞浦等20余只个股涨停,反映市场对国产替代的乐观预期。

中芯国际位于上海的总部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国和消费市场,近年来,中国每年实际消耗的芯片数量,约占全球市场的30-40%,位居全球首位,其中本土产能覆盖约25%的需求,其余依赖进口。

借着中美关税大战的东风,半导体行业协会的一纸通知,可谓是四两拨千斤,轻飘飘的化解了关税对中国企业的冲击,更是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从“外围替代”向“核心制造”升级的战略布局。

当84%的关税吃掉所有利润,还有哪家芯片公司谁敢在特朗普美国制造大旗下死亡。这场芯片战争,中国终于要从被动接招转为主动出击。

0 阅读:78

攻击艾尔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