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突然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半导体设备等20类商品豁免145%的“对等关税”,为此美国还玩了个文字游戏,特朗普签署的命令中,并没有说是为了中国而豁免,而是说所有符合条件的国家,均可豁免。

实际上呢,被豁免的20类商品中,来自中国的产品占了美国进口总额的50%,反转来的太快,即便是说过“做人要灵活”的特朗普,也不好意思在命令中说是因为中国而豁免。
对于美国的这次豁免,决不能轻易认为美国这是向中国跪了,而是要看到其中暗藏着战略博弈的“技术陷阱”:
第一,“美国成分≥20%”的捆绑策略,豁免条款要求企业证明产品中美国技术、专利或零部件占比超过20%。例如iPhone因采用高通芯片和博通射频器件达标,而完全国产化的低端电子产品仍被排除。此举迫使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中企必须采购美光存储芯片,削弱自主可控能力。
第二,“高端放行、低端封锁”的双轨制,半导体设备、5G基站等高端产品获豁免,但圣诞装饰品等低端商品维持25%关税。这种差异化做法表明,美国是想既保护本土低端产业,又确保美国能继续享受中国在ICT领域的制造红利。数据显示,被豁免的20类商品占中国对美出口额的23.6%,但涉及美国企业80%的核心供应链。
第三,规则制定权的隐形争夺,美国在豁免条款中嵌入IEEE、JEDEC等技术标准,试图通过“规则软权力”替代关税硬封锁。而中国迅速调整原产地规则,将英特尔在华封装芯片定义为“美国制造”,反制其技术绑定企图。

也就是说,美国这次做出豁免,绝对不是善意让步,而是在跟中国斗智斗勇。
一方面,是缓解美国国内通胀与消费压力,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占美国消费市场的85%,若维持高关税,iPhone等产品价格可能飙升92%-150%,即2400−3000美元,直接加剧通胀。
另一方面,是保障美国科技产业供应链稳定,全球75%半导体封装测试、35%稀土材料依赖中国,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难以短期替代。例如,中国管制镓、钪出口后,美国战斗机生产线一度面临停摆。
另外,特朗普也有其政治上的考虑,明年将进行中期选举,而民调显示62%摇摆州选民将通胀归咎于关税,豁免电子产品可稳定基本盘支持率。

美国这一次减税在本质是“战术性退让”,旨在缓解短期经济阵痛,但长期来看,其跟中国对抗的总战略没有变,它还是会通过种种手段遏制中国的科技升级。
因此特朗普豁免电子产品的关税,我们只能说是取得了部分的胜利,还不能放松警惕,跟美国的关税战,才刚刚开始。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