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远见的母亲,提醒女儿:如果你不准备结婚,先想好4个问题

幕卷情感 2025-02-19 09:30:54

作为二十多岁的单身女性,每次回家过年,我最害怕的就是亲戚无休止地催婚了。

到了这个年龄,身边的朋友陆续结婚了,也遇到过不婚主义的人,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晚婚,甚至不婚。

可是,在许多父母眼里不结婚十分离经叛道,有的父母甚至以死相逼,希望子女早点结婚。

而真正有远见的母亲,不会直接否定不婚不育,而是会选择理解尊重子女的决定。

同时,她们也会提醒女儿:

如果选择不婚不育,一定要提前想明白这4个问题。

是否经济独立,有能力抵御风险?

选择不婚不育,我们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是:

如果突然遭遇生活的变故,比如失业、生病、受伤等,能否独自从容面对?

结婚与否,取决于我们的内心,但也离不开物质的支撑。

经济独立是不婚不育的底气,也是幸福生活的保障。

纪录片《自梳》中,年少就失去父亲的黄爱联,很小就到香港打工养家糊口。

21岁时,她从香港回到老家,发现弟弟妹妹都打算结婚了,可是,按她家那边的习俗,家中老大未婚,弟弟妹妹就不能结婚。

但当时的她经济独立,也已经习惯了独自生活,没有结婚的打算,选择了“自梳”,终身不嫁。

后来,也有人给她介绍过对象,她也果断拒绝了。

老去之后,她和自己的闺在一起养老,共度余生,生活过得也算惬意。

不婚不育生活的压力可能更大,特别是步入中老年之后,缺少共同承担责任、并肩前行的伴侣,生活的重担就都压在自己身上。

这时候,就十分考验我们抵御风险的能力,独自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我们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身体机能也会日渐退化,是否有足够的存款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尤为重要。

是否内心强大,能为选择买单?

在年轻人看来,不婚不育十分舒心自由,可以一辈子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自在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但现实往往背道而驰,一些选择不婚不育的女性,步入中老年后,感觉日子越过越煎熬,开始后悔当初的决定。

曾看过一位网友的故事:

她是一位五十多岁的未婚未育女性,一直以为自己不结婚的底气是经济独立。

直到父母忽然去世,她才意识到,没有家庭,缺少一种寄托和希望。

她开始怀疑自己当初不婚不育的选择是否正确,年轻时选择了自由,中老年却突然要面临面对失去所有家人的困境。

每天回到空荡荡的家中,桌上没了父母做好的饭菜,她内心有一种巨大的失落感,十分羡慕一家人在一起的琐碎日常。

最可怕的是,过年的时候,亲戚常常会喊她一起吃饭,在其他人温馨的家庭生活对比,更加显得她自己晚景凄凉。

于是,她选择了逃避。

春节时,别人都在吃团圆饭,她却拒绝亲戚的邀请,选择了自己一个人旅游过年,也开始明白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没选择不婚不育这条道路。

我们总是会美化自己错过的选择,觉得没选的那条路会更好。

或许,真正重要的是,无论结婚与否,都能做到落子无悔,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活出属于自己的无憾人生。

是否享受孤独,能面对独自老去?

作家简·奥斯丁终身未婚,但其实她也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曾想过踏进婚姻的殿堂。

20岁时,正值大好年华的简·奥斯丁邂逅了邻居的侄子托马斯,和他相谈甚欢,很快便与他坠入爱河。

她甚至兴高采烈地写信跟姐姐说,感觉托马斯不久后就要向她求婚了。

可惜天意弄人,勒夫罗伊太太偶然发现侄子正在和贫穷的简谈恋爱,不希望简拖累了前途光明的侄子,连忙将侄子打发回了伦敦。

简就这样失去了爱人。

可她始终没法忘记这份爱恋,选择终身未婚,把余生都献给写作,享受独处的快乐。

在漫长而孤独的岁月里,她专攻小说,最终成为一名大作家。

创作出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爱玛》等多部流芳百世的小说。

正如她在小说《爱玛》中写的那样:

“幸福的人生,从不在于结婚不结婚。

而是当你结婚,你收获了最好的婚姻;

当你不婚,你收获了最好的单身。”

在这世上,独行的人,不婚不育的人,面对世俗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强大的心脏。

是否选择不婚不育,应该从长远来看,不仅仅要考虑年轻时要面对的无止境催婚,还要考虑老去后要面对的孤独和失去。

有些人直到老去后,才意识到自己忍受不了常年与孤独为伴,忍受不了没有家人一起生活,心态开始失衡,却已无法回头。

当我们能享受孤独、不惧老去时,无论单身还是已婚,都是最好的状态。

是否拥有热爱,能提升自身能量?

不婚不育会面临的最后一个难题是:

你是否有热爱的事物,能让你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保持能量充足,避免迷失自我?

不婚不育的生活,由于没有婚姻中传统的家庭角色,容易使人失去长远的生活目标,失去人生的方向感,不知道漫长的余生要如何度过?

拥有自己的爱好,拥有热爱的事物,或是拥有喜欢的事业,都能让我们不至于在一个人的漫长生活中失去前行的能量。

曾在知乎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过四十的外科女医生,一直未婚未育,但能力十分出众,医院里的人从未说过她的闲话,反而打心底敬佩她。

她生命力始终很旺盛,从不因为未婚未育而焦虑,也不在意外界的看法。

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一周七天都呆在医院里,把精力都投注在医学上。

因为有所热爱,一直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深耕。

所以哪怕没有并肩前行的伴侣,她依旧有提升自我的能量,有直面生活的勇气。

一个人抗住压力,在岁月的长河中活得灿烂,不仅需要面对闲言碎语的勇气,还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

扪心自问,没有热爱之物的支撑,没有家人的陪伴,我们真的能一个人在人生的长河中步履不停吗?

很喜欢一段话:

“亲爱的女孩,其实我们不是必婚主义,也不是不婚主义,我们是幸福主义。”

结婚不是人生的必选题,只是人生的选项之一。

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大女主,选哪个选项都没有对错。

只要能真切感受到幸福,晚点结婚也无妨,不结婚也未尝不可。

作者 | 幕卷·Kelly,职业经理人,多平台签约作者。

0 阅读:0

幕卷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