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据美国“战区”网站报道,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参谋部主任迈克尔·博伊尔中将透露,美国国防部正在调整美军联合部队训练模式,摒弃以往各军种“各自为战、分头训练”的传统方式,转而开展“跨大规模战场空间的一体化协同作战演习” 。其目的是为了更清晰地掌握实施复杂联合作战所需的各种能力,而这一改变的背后,是美军方高层认为传统演习训练模式在未来“印太地区”预想的冲突中存在局限性,不足以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
特朗普(资料图)
朗普政府上台后,对华关税政策不断升级。起初,接连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随后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落地,使得美国对华关税税率一度飙升至104% 。特朗普原本打的如意算盘是,中国会因忌惮关税压力,主动寻求与美国谈判,从而让美国在谈判中获取最大利益。然而,中国并没有按照美国预设的“剧本”发展,而是坚决“奉陪到底”,对美国商品加征相应关税,目前我国对美关税税率最高也达到了84%。
在中美关税博弈的关键节点,中国以坚决且多维度的反制举措,有力回应美方的单边贸易霸凌行径。中国商务部果断出手,将12家美国科技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对其获取中国半导体材料、工业设备等核心物资实施严格限制。以美国光子公司为例,该企业深耕激光技术领域,中国管制措施的出台,使其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运转遭遇重大挑战,面临原料供应中断、生产布局调整等难题。
与此同时,6家在人工智能、航空等前沿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美国企业,被纳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从此被禁止与中国开展进出口贸易及新增投资。美国商会数据显示,这18家受限制企业年营收总额超120亿美元,且中国市场在其整体业务版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反制举措无疑给这些企业的发展前景蒙上阴影。
特朗普(资料图)
除了贸易领域的直接应对,中国还在国际规则框架内积极维权,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对美方不合理的加税行为发起法律诉讼,力求在多边机制下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在人文交流层面,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发布赴美旅行与留学风险提示,这一系列举措从不同维度传递出清晰而强烈的信号:中国不会在不合理的贸易压力下妥协。
近年来,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呈现出愈发频繁且针对性显著增强的态势,“环太军演”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例证。如今,美国海军、空军、陆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和太空部队六大兵种,均已将太平洋地区作为备战“中美冲突”的前沿阵地。回溯过往,早期美军在太平洋区域的大规模演习,主要由海军和空军主导,而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持续东移,陆军、海军陆战队等其余四大兵种也相继深度参与其中,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军事演习体系。
美国在强化自身军事部署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拉拢盟友扩充阵营。在亚太地区,印度、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积极响应美国号召,在军事合作、情报共享等方面与美国展开深度协作;在欧洲,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传统强国也纷纷将军事触角延伸至亚太。去年,德、法、西班牙等国空军联合举行“太平洋天空 - 24”演习,展示了其在亚太地区的空中作战能力;英国更是多次派遣航母打击群前往亚太,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远道而来,近期又宣布将于本月底派遣以“威尔士亲王”号航舰为核心的航母打击群,开启为期8个月的亚太部署,并计划与多个国家举行联合演习,进一步强化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感。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在全球面临着诸多事务,需要分散军事力量。它不仅要应对中国,还要兼顾俄罗斯、伊朗等,同时还要在南美等地区维持一定的军事存在,这使得其能够投入到西太平洋地区对付中国的兵力相对有限。美国虽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但能够同时集结到亚太地区的上限只有理论上的5艘,实际最多也就3艘,而3艘核动力航母想要对抗中国显然是不现实的。
美国在关税战和军事威慑上的种种行为,本质上是其霸权主义的体现,妄图通过这些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维护自身在全球的霸权地位。但中国在面对美国的压力时,始终保持坚定立场,无论是经济领域的关税博弈,还是军事层面的威慑,中国都有足够的智慧和实力应对。中国绝不允许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损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更不允许任何国家、任何势力在中国家门口生战生乱。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仍充满变数,但中国将始终坚定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