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55年授衔的问题,大家普遍认为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将领相对授衔偏低,那么这种看法到底对不对呢!
55年授衔的资历标准:元帅必须是红军时期军团级以上,大将与上将必须是红军时期师级以上。
55年授衔时资历标准是以红军时期的军事级别为标准,但是红军时期也分为三个阶段:1930年整编时期,1933年整编时期,长征到达陕北时期
1930年整编时期1930年整编是1930年红军部队第一次进行整编,全军共15军
红1军(军长:许继慎),红2军(军长:贺龙),红3军(军长:黄公略),
红4军(军长:林彪),红5军(军长:彭德怀),红6军(军长:孙德清)
红7军(军长:张云逸),红8军(军长:李灿),红9军(军长:张木阡)
红10军(军长:周建屏),红11军(军长:古大存),红12军(军长:伍中豪)
红13军(军长:胡公冕),红14军(军长:何昆),红15军(军长:蔡申熙).
红1军团(总指挥:朱德):下辖编制:红3军,红4军,红12军
红2军团(总指挥:贺龙):下辖编制:红2军,红6军,
红3军团(总指挥:彭德怀):下辖编制:红5军,红8军,
鄂豫皖红四军(总指挥:旷继勋),下辖编制:红1军,红15军,
十大元帅中的朱德,贺龙,彭德怀三人此时都是军团级的,林彪是红4军军长,陈毅是红3军政委,十大大将中的许光达是红6军参谋长
徐向前元帅最初是红1军副军长,然后红1军与红15军组建鄂豫皖红四军担任参谋长,徐向前直至1931年7月才正式担任鄂豫皖红四军军长 ,对比1930年2月就担任井岗山红四军军长的林彪差了一大截。
王树声大将在红1军与红15军组建鄂豫皖红四时担任第10师第30团团长。
红四方面军编制1931年11月,鄂豫皖红四军扩编为红四方面军,下辖: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
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蔡申熙,政治部主任:刘士奇
红四军(军长:徐向前,政委:陈昌浩)
红10师(师长:倪志亮,政委:甘元景)、
红11师(师长:王树声,政委:甘济时)、
第12师(师长:陈赓,政委:刘杞)
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政委:王平章)
红73师(师长:刘英,政委:吴焕先)
对比红一方面军,此时粟裕大将是红四军参谋长,刘亚楼上将是红四军第11师政委等人都是师级以上干部,而红四方面军55年授衔上将以上将领此时级别。
徐海东大将(第12师36团团长),王宏坤上将(第10师30团团长),许世友上将(第12师34团团长),
王建安上将(第10师28团副团长),王新亭(第10师30团政治部主任),陈再道(第11师32团3营营长),
陈锡联上将(连指导员),洪学智上将(连指导员),谢富治上将(连指导员),
傅钟(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周纯全上将(政治保卫局局长)
1933年整编时期1933年9月,红四方面军扩编为五个军:第4军,第9军,第30军,第31军,第33军
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倪志亮
第4军(军长:王宏坤,政委:周纯全),
第9军(军长:何畏,政委: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政治部主任:王新亭),
第30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
第31军(军长:孙玉清,政委:张广才),
第33军(军长:王维舟,政委:杨克明)
1933年整编时期对应红一方面军将军缩编成师,军团直接下辖师,此时红一方面军的军团在编制级别与红四方面军的军差不多。
长征中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进行整编组成9个军:
第1军(军长:林彪),第3军(军长:彭德怀),第5军(军长:董振堂),第5军(军长:罗炳辉)
第4军(军长:许世友),第9军(军长:孙玉清),第31军(军长:余天云),第30军(军长:程世才),第33军(军长:罗南辉)
55年授衔大家认为红四方面军授衔偏低主要是参照两军会师时的军事级别,因为此时林彪与彭德怀的军事职务只是军长,好像跟许世友差不多,所以感觉55年授衔时林彪与彭德怀授衔元帅,而同级别的许世友授衔上将,所以才认为红四方面军授衔偏低。
55年授衔红四方面军将领(上将以上)元帅1人徐向前元帅:红1军副军长(1930年3月),红四军军长(1931年7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1931年11月)
大将3人徐海东大将:第12师36团团长(1931年11月),红25军(1934年4月),红15军团军团长(1934年9月)
注:徐海东虽然出自红四方面军,但是后来重建的红25军与红28军自成体系
陈赓大将:红12师师长(1931年11月)
注:陈赓的经历比较复杂,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之前,陈赓因伤离开红四方面军,后来加入红一方面军。不过红四方面军的将领都是认可他属于红四方面军一脉的。
王树声大将:红11师师长(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1933年7月)
注:王树声是标准的红四方面军老人,参加过黄麻起义,资历比徐向前元帅都要老。
上将(12人)王宏坤上将:第10师30团团长(1931年11月),红四军军长(1931年7月)
许世友上将:第12师34团团长(1931年11月),红四军军长(1935年3月)
王建安上将:第10师28团副团长(1931年11月),红四军政委(1935年3月)
陈再道上将:第11师32团3营营长(1931年11月),红四军军长(1936年)
王新亭上将: 第10师30团政治部主任(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谢富治上将:连指导员(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周纯全上将 :政治保卫局局长(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傅钟上将: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
注:傅钟是开国将帅中入党最早的,一直负责军队新闻报纸相关的工作
洪学智上将:连指导员(1931年11月), 红四军政治部主任中
陈锡联上将:连指导员(1931年11月),红四军第10师师长
韩先楚上将:排长(1931年11月),红15军团第78师师长(长征到达陕北时期)
刘震上将:未加入红军(1931年11月),红15军团第75师政委(长征到达陕北时期)
注:张宗逊上将(红四军参谋长),郭天民上将(红三十军参谋长),李聚奎上将(第三十一军参谋长),宋时轮上将(红二十八军军长),宋任穷上将(红二十八军政委)5人是由红一方面军临时借调的,不属于红四方面军一脉。
红四方面军军衔明显比较低授衔将领倪志亮中将:红10师师长(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比照(可授衔大将)
程世才中将:红30军军长(入选了上将名单,但未能授衔上将)
詹才芳中将:红9军政委,(可授衔上将)
红四方面军整体授衔偏低主要两大原因第一:张国焘的错杀很多高级将领
旷继勋,许继慎,曾中生等这些被错杀的将领都是绝对的元帅级别的,同时还有当时很多师级以上不知名的将领。因为大量高级将领被错杀,造成补上来的将领资历明显不够,所以55年授衔资历方面吃了亏。
第二:西路军的失利
西路军的失利造成大量高级将领壮烈牺牲,如果徐向前元帅与王树声大将也没能回来,那么真不知道还有谁能代表红四方面军。
此种原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最可惜俺们旅长,曾经是红四的参谋长,因伤滞留上海,又是特科,又是步校校长,又是干部团团长,耽误了几年,好在386旅时回到旅长位置,最终大将级别
红四不能说偏低吧?谁让一方面军前身解放战争时期的东野是最牛的呢
徐海东大将也是四方面军
能活着就不错了
东北抗联的更低!
陈赓大将当过四方面军参谋长,倪志亮最亏了
作者揣着明白装糊涂。再说张杀的那几个怎么就是元帅级?要这么算,井冈山时期牺牲的那几位也是元帅级,要是没牺牲怎么怎么着。
一点儿也不低
吴光浩,潘忠汝不死,谁是中央红军还两说
西征又牺牲了一批
这还低啊 一帅三大 加12上将
陈锡联好像没授衔吧?
并没低!
王近山,也是红四方面军
猛将太多了,没办法
旋风司令韩先楚让辽沈战役提前三年开启,封大将都可以。
红四方面军出的将军最多
挑拨是非之标题
陈毅是代表新四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