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军改后解放军部队取消了传统的师团建制,取而代之的是旅营建制,因为现在的旅营建制内的部队包含了多个兵种的融合,所以现在旅叫作合成旅,营叫作合成营。
传统步兵团虽然大家习惯着叫步兵团,但是团一级建制内炮兵,工兵,辎重兵也是应有尽有,只是相对于合成营的多个兵种,步兵团建制内没有坦克而已,因为坦克都是归坦克团统一管理的,其实大家可以把传统步兵团理解成合成团。
传统步兵团建制包括:团部(参谋处,政治处,后勤处,装备处,),3个步兵营(9个步兵连),1个炮兵连,一个工兵连,一个辎重连
合成营建制包括:1个步兵营(3个步兵连),2个坦克连,1个炮兵连,1个作战支援连,1个后勤保障连
合成营作为新式编制,自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编制与叫法,这就是作战支援连与后勤保障连。
作战支援连任务内容包括:侦察,通信,工兵,前线弹药补给运输,前线机械装备抢修
后勤保障连任务内容包括:营地搭建,后方物资运输,武器装备维修与管理,伤员救治,伙食供应
合成营的作战支援连与后勤保障连的各个任务原来在团一级建制内:侦察与通信归参谋处管理,武器装备维修与管理归装备处管理。营地搭建,伤员救治,伙食供应后勤处管理,前线弹药补给运输与后方物资运输归辎重连来完成。
传统的步兵团军事作战通常是一个步兵营主攻,一个步兵营辅助,一个步兵营预备。炮兵连与工兵连,辎重连分配给主攻方向的步兵营,主攻方向的步兵营其实就已经了一个合成加强营,这个合成加强营通常由副团长统一指挥,原来的步兵营的营只负责指挥3个步兵连。
传统步兵团战时状态:团长与团部(参谋处,政治处,后勤处,装备处)在后方,副团长与加强合成步兵营在前方,一个纯步兵营负责保障运输线安全同时随时增援前方部队,一个纯步兵营负责后方安全。
步兵团的战时状态其实就是一个合成营加两个纯步兵营,如果前方的合成营打过去,对方投降或者跑了,那么另外两个步兵营就成纯看戏的了,这两个纯步兵营有人感觉就有点浪费了,所以就有了合成营的编制。
战时加强合成营取代原来步兵团,原来参谋处分管的侦察,通信划给作战支援连,虽然营也有参谋小组,但是营的参谋小组只有5个人(首席参谋,火力参谋,侦察参谋,通信参谋,后勤参谋),相对于原来团参谋处有几十人,这5个人在战时绝对不能有任何一人出闪失。
合成营是理想化的编制状态,认为只要冲过去打就能打赢,而且对方根本没有任务还手能力,只要打过去对方所有就会原地投降,也不会到处流窜来袭扰。
合成营看似配置了大量重型武器装备及重火力,但是就是个概念。打比自己实力低太多部队,根本就用不上重型武器装备及火力。打跟自己同一水平的部队,对方的火力与武器难道打不死人?如果合成营会出现伤亡或者损失,那么就要补充一定人员,关键问题是合成营根本就没有预备候补。如果要是给合成营准备两个营的补充人员,这不就又退回到原来传统步兵团。
一个人合成营差不多700人左右,一线进攻的3个步兵连(27个步兵班)差不多也就在300人左右,2个坦克连28辆坦克。长途行军坦克故障就算10%,也会有3辆坦克动不了,1辆坦克留一个步兵班看守,真正能够到达的一线的步兵也就只有250人左右。
如果出现一个伤员,按照1个伤员要2个人来维护,出现30个伤员,一线能够使用的步兵就可能100人都不到了。坦克一但失去步兵的保护就会成了对方反坦克武器的靶子,这样下去,整个仗就根本没法打。更不要说对方会反击包抄后路,直接反攻你的后方营部了。
现实战争来看,合成营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武器装备太集中,一线人员太少,经不起消耗。攻不上去,更守不住,前线进攻部队时时担心被抄了后路,根本不能全力作战。精简编制及人员造成一个萝卜一个坑,战时营部就5个参谋,就连上厕所都没人能临时顶一下,更不要说对方的炮火能炸死人。
为什么要将团改成合成营,反正我是很迷茫的,各位认为合成营到底厉害在哪儿,欢迎留言评论!
补充:总有人会讨论给合成营编制增加各种武器或者编制,这是错误的想法,因为编制与武器配置是跟后勤保障绑在一起的,只有标准配置才能方便后勤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