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历史的墨香里,归庄以笔为剑,挥毫泼墨间尽显文人风骨。七幅经典之作,或飘逸似云,或狂放如涛,既承两晋遗韵,又展个性锋芒。每一笔勾勒,都是时代与心境的交织,让我们穿越岁月,共赏这些凝固的艺术华章。
——题记
清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阶段,前期延续晚明书风,后期风格多样。著名书法家如王铎、傅山等推崇晚明新风,赵孟頫的行书影响深远。隶书方面,王澍等人风格独特。帝王书法也颇具特色,如康熙的清秀、乾隆的清丽。清代书法展现了古典与创新的交融。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清代著名书法家归庄书法作品。

归庄(1613-1673),清初文学家、书法家,昆山人,归有光曾孙。与顾炎武友善,有 “归奇顾怪” 之称。擅诗文书画,尤善墨竹。早年参加复社、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卖书画为生。诗文多含民族气节,代表作有《万古愁曲》等。著述多佚,后人辑有《归庄集》等。
归庄书法以行草见长,笔力雄健洒脱,线条遒劲流畅,于奔放中见沉稳。其字布局错落有致,章法独具匠心,既有传统法度又融入个性,笔墨间洋溢豪迈之气,尽显文人风骨与艺术个性。
代表作品有:《草书七绝诗轴》《草书轴》《行楷七绝题画小品》《墨竹诗翰册》《五言律诗》《草书千字文册》等。
清代文学家归庄《草书七绝诗轴》赏析

清代文学家归庄《草书七绝诗轴》纵140.1厘米横64.5厘米。据《昆山新志》记载,他擅长多种字体书写,壮年时期创作的行草作品,艺术水准直追两晋。此幅草书运笔流畅自然,整体风格静穆雅致,字里行间尽显晋人书法风韵,堪称其书法佳作。
释文:遗祠犹枕墨池头,江左还推第一流。救世名言忧国志,翻因一艺掩千秋。
清代文学家归庄《草书轴》赏析

清代文学家归庄《草书轴》纸本,纵117厘米,横55厘米,江苏常熟博物馆藏。此作笔墨酣畅流丽,虚和园熟,在轻重、徐疾、虚实间尽显精妙变化。末署 “归庄” 款,钤白文 “归庄之印”,另有朱文藏章 “国钧秘玩”“曾在朱屺瞻家”。其释文为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颇具韵味。
清代文学家归庄《行楷七绝题画小品》赏析

清代文学家归庄《行楷七绝题画小品》,以纸为载体,尺幅精巧,纵19.5厘米、横26.5厘米。此作笔法融合行书之流畅与楷书之规整,韵味十足。作品曾亮相于台湾何创时明末清初书法展,于一方小品中尽显归庄深厚的笔墨功底与文人雅韵,为研究其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清代文学家归庄《墨竹诗翰册》赏析

归庄《墨竹诗翰册》之一
清代文学家归庄《墨竹诗翰册》之九,是一组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此册页纵 24.5 厘米、横 35.5 厘米,共 15 页,现珍藏于昆仑堂美术馆。作品以墨竹为主题,融诗、书、画为一体,笔意洒脱,墨韵生动,展现出归庄独特的文人风骨与艺术造诣,是研究其创作风格的重要实物资料。

归庄《墨竹诗翰册》之二

归庄《墨竹诗翰册》之三

归庄《墨竹诗翰册》之四

归庄《墨竹诗翰册》之五

归庄《墨竹诗翰册》之六

归庄《墨竹诗翰册》之七
清代文学家归庄《草书扇面》赏析

清代文学家归庄《草书扇面》,以扇面为载体,尽显其书法艺术之精妙。其草书笔势如游龙惊凤,线条奔放而不失章法,墨韵浓淡相宜,将草书的灵动与洒脱展现得淋漓尽致。寥寥数笔间,既蕴含着归庄深厚的笔墨功底,也彰显出他文人特有的豪迈与洒脱气质,极具艺术鉴赏与收藏价值。
清代文学家归庄《五言律诗》赏析

清代文学家归庄《五言律诗》书法作品,其气韵与归庄本人性格深度契合。此作行草笔意纵横,定是他于 “兴来不可止,兴去不可遏” 的酣畅状态下挥毫而成。归庄生性狂怪不羁,在其独特性情的驱动下,方能创作出笔势跌宕、肆意洒脱的这一书法佳作。
清代文学家归庄《草书千字文册》赏析

清代文学家归庄《草书千字文册》,凭借其独特艺术造诣与生活态度,在中国文学与书法史上意义非凡。此作传承文徵明等大家精髓,又大胆创新,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行草书写就的它,线条流畅,布局精巧,严谨中透着灵动。归庄以行草结合创作,兼顾可读性与美感;构图布局讲究,尽显和谐之美;更将生活感悟融入笔端,让作品超越技术展示,成为情感表达的生动载体,承载深厚文化内涵 。共二十三幅,上传五幅赏析。

归庄《草书千字文册》之一

归庄《草书千字文册》之二

归庄《草书千字文册》之三

归庄《草书千字文册》之四

归庄《草书千字文册》之五
欣赏归庄七幅书法作品后,深感其艺术魅力非凡。作品风格或飘逸洒脱,尽显晋人风韵;或纵肆跌宕,张扬狂放之气。笔法上,行草结合流畅自然,笔墨浓淡变化精妙,字里行间既有传统书法的严谨法度,又饱含个人独特的艺术创新,令人在品味中领略到归庄深厚的笔墨功底与文人风骨。
赏名家书法,悦从容人生。读者们,观赏了听月为你分享的清代归庄以上这些作品,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