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见证取样0103砂浆配合比记忆卡

小菊儿 2025-04-22 00:46:23
砂浆配合比一 主要检测参数

砂浆配合比设计、稠度、保水率、拉伸粘结强度。

1 主要技术标准

(1)《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 98-2010;

(2)《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 220-2010;

(3)《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70-2009。

2 理论知识要求

2.1 熟悉:

(1)题目:砌筑砂浆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用于砌筑砖、石、砌块等砌体的砂浆。

分类:

按用途:普通砌筑砂浆、专用砌筑砂浆。

按强度等级:M30、M20、M15、M10、M7.5、M5、M2.5。

按水泥品种: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浆、矿渣硅酸盐水泥砂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砂浆、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砂浆。

(2)题目:砌筑砂浆常用原材料水泥、砂和石膏的要求;

水泥:

品种:普通硅酸盐水泥(P.O)、矿渣硅酸盐水泥(P.S)、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

强度等级:常用32.5、42.5。

质量要求:安定性合格,凝结时间符合要求(初凝时间不早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晚于10小时),强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检验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存储要求:存储期限一般为3个月,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

砂:

品种:天然砂(河砂、海砂、山砂)、人工砂(机制砂、混合砂)。

细度模数:中砂(3.0~2.3)、细砂(2.2~1.6)。

质量要求:含泥量不超过5%,泥块含量不超过2%,云母含量不超过2%,轻物质含量不超过1%,有害物质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₃质量计)不超过1%,氯离子含量不超过0.06%。

检验标准:《建筑用砂》GB/T 14684-2022。

存储要求:应存放在干燥、平整的地面上,避免受潮和污染。

石膏:

品种:建筑石膏、粉煤灰石膏。

质量要求:纯度(以二水硫酸钙计)不低于75%,初凝时间不早于6分钟,终凝时间不晚于30分钟,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检验标准:《建筑石膏》GB/T 9776-2008。

存储要求:存储期限一般为3个月,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

(3)题目:抹灰砂浆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用于墙面、地面、顶棚等表面的抹灰施工的砂浆,主要起到找平、装饰和保护基层的作用。

分类:

按用途:普通抹灰砂浆、装饰抹灰砂浆、功能性抹灰砂浆。

按强度等级:M15、M10、M7.5、M5、M2.5。

按水泥品种: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浆、矿渣硅酸盐水泥砂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砂浆、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砂浆。

(4)题目:抹灰砂浆常用原材料水泥、砂和石膏的要求。

水泥:

品种:普通硅酸盐水泥(P.O)、矿渣硅酸盐水泥(P.S)、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

强度等级:常用32.5、42.5。

质量要求:安定性合格,凝结时间符合要求(初凝时间不早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晚于10小时),强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检验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存储要求:存储期限一般为3个月,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

砂:

品种:天然砂(河砂、海砂、山砂)、人工砂(机制砂、混合砂)。

细度模数:中砂(3.0~2.3)、细砂(2.2~1.6)。

质量要求:含泥量不超过3%,泥块含量不超过1%,云母含量不超过2%,轻物质含量不超过1%,有害物质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₃质量计)不超过1%,氯离子含量不超过0.06%。

检验标准:《建筑用砂》GB/T 14684-2022。

存储要求:应存放在干燥、平整的地面上,避免受潮和污染。

石膏:

品种:建筑石膏、粉煤灰石膏。

质量要求:纯度(以二水硫酸钙计)不低于75%,初凝时间不早于6分钟,终凝时间不晚于30分钟,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检验标准:《建筑石膏》GB/T 9776-2008。

存储要求:存储期限一般为3个月,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

2.2 掌握:

(1)题目: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技术条件;

砌筑砂浆技术条件:

强度等级:M30、M20、M15、M10、M7.5、M5、M2.5。

稠度:70-100mm。

保水率:不低于88%。

分层度:不大于20mm。

凝结时间:初凝不早于45分钟,终凝不晚于10小时。

表观密度:1800-2200kg/m³。

抹灰砂浆技术条件:

强度等级:M15、M10、M7.5、M5、M2.5。

稠度:60-80mm。

保水率:不低于90%。

分层度:不大于20mm。

凝结时间:初凝不早于45分钟,终凝不晚于10小时。

表观密度:1800-2200kg/m³。

(2)题目:砂浆试配强度的计算方法;

公式:试配强度 = 设计强度 × (1 + 0.05 × 强度标准差 ÷ 设计强度)。

示例:设计强度为10MPa,强度标准差为2MPa,则试配强度 = 10 × (1 + 0.05 × 2 ÷ 10) = 10.1MPa。

(3)题目:水泥用量、石灰膏用量、砂用量、用水量的确定方法;

水泥用量:

公式:水泥用量 = 试配强度 × 砂的堆积密度 ÷ (水泥与砂的质量比 × 水泥强度等级)。

砂用量:

公式:砂用量 = 水泥用量 ÷ 水泥与砂的质量比。

石灰膏用量:

公式:石灰膏用量 = 水泥用量 × 掺量百分比。

用水量:

公式:用水量 = 水泥用量 × 水灰比。

(4)题目:配合比计算;

确定设计强度。

计算试配强度:试配强度 = 设计强度 × (1 + 0.05 × 强度标准差 ÷ 设计强度)。

计算水泥用量:水泥用量 = 试配强度 × 砂的堆积密度 ÷ (水泥与砂的质量比 × 水泥强度等级)。

计算砂用量:砂用量 = 水泥用量 ÷ 水泥与砂的质量比。

计算石灰膏用量:石灰膏用量 = 水泥用量 × 掺量百分比。

计算用水量:用水量 = 水泥用量 × 水灰比。

调整配合比: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配合比,确保砂浆的性能满足要求。

(5)题目:砂浆配合比的试配及调整确定;

按照计算的配合比称取原材料,使用搅拌机搅拌均匀。

制作试件,测试砂浆的稠度、保水率、分层度、凝结时间、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和拉伸粘结强度等性能指标。

根据测试结果调整配合比。如果稠度不符合要求,可调整用水量;如果强度不足,可增加水泥用量;如果保水率不足,可增加石灰膏用量等。

重新试配并测试,直至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

(6)题目:砂浆(稠度、表观密度、保水率、抗压强度、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方法及计算方法。

稠度试验方法及计算?

方法:将砂浆装入稠度仪的圆锥容器内,用标准圆锥体插入砂浆中,测量圆锥体沉入的深度。

公式:稠度值 = 圆锥体沉入深度(mm)。

评定标准:砌筑砂浆的稠度一般为70-100mm,抹灰砂浆的稠度一般为60-80mm。

表观密度试验方法及计算?

方法:将砂浆装入容重筒内,称量容重筒和砂浆的总质量。

公式:表观密度 = 质量(kg)÷ 体积(m³)。

评定标准:表观密度一般为1800-2200kg/m³。

保水率试验方法及计算?

方法:将砂浆装入滤纸筒内,静置一定时间后,称量滤纸的质量。

公式:保水率(%)=(试验前滤纸质量 - 试验后滤纸质量)÷(试验前滤纸质量 - 试验后滤纸质量 + 试验后滤纸质量)×100。

评定标准:砌筑砂浆的保水率不应低于88%,抹灰砂浆的保水率不应低于90%。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及计算?

方法:制作标准尺寸的试件(70.7mm × 70.7mm × 70.7mm),将试件放置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通常为28天),使用压力试验机对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公式:抗压强度(MPa)= 破坏荷载(N)÷ 试件受压面积(mm²)。

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方法及计算?

方法:制作标准尺寸的试件,将试件放置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通常为28天),使用拉伸试验机对试件进行拉伸粘结强度测试。

公式:拉伸粘结强度(MPa)= 破坏荷载(N)÷ 试件受拉面积(mm²)

分层度试验方法及计算?

方法:将砂浆装入分层度筒内,静置30分钟,静置后将上层200mm的砂浆倒出,分别测定上层和下层砂浆的稠度。

公式:分层度(mm)= 上层砂浆稠度(mm)- 下层砂浆稠度(mm)。

评定标准:分层度应小于20mm,且不应出现泌水现象。

凝结时间试验方法及计算?

方法:将砂浆装入试模内,放置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每隔一定时间(如30分钟)用凝结时间测定仪测定砂浆的贯入阻力,记录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公式:凝结时间(分钟)= 终凝时间(分钟)- 初凝时间(分钟)。

评定标准: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得晚于10小时。

表观密度试验方法及计算?

方法:将砂浆装入容重筒内,称量容重筒和砂浆的总质量。

公式:表观密度(kg/m³)= 质量(kg)÷ 体积(m³)。

评定标准:表观密度一般为1800-2200kg/m³。

3 操作考核要求

3.1 熟悉:

(1)题目:砂浆试拌用仪器准备;

称量设备:精度0.1g。

搅拌机:搅拌时间可调。

容重筒:容积1L。

稠度仪:测量范围0-140mm,精度1mm。

拉伸粘结强度试验仪:精度0.1kN。

烘箱:温度105±5℃。

标准养护箱:温度20±2℃,相对湿度90%以上。

(2)题目:砂浆配合比试拌用原材料的准备;

水泥:

品种:普通硅酸盐水泥(P.O)、矿渣硅酸盐水泥(P.S)、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

强度等级:常用32.5、42.5。

质量要求:安定性合格,凝结时间符合要求(初凝时间不早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晚于10小时),强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检验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存储要求:存储期限一般为3个月,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

砂:

品种:天然砂(河砂、海砂、山砂)、人工砂(机制砂、混合砂)。

细度模数:中砂(3.0~2.3)、细砂(2.2~1.6)。

质量要求:含泥量不超过5%,泥块含量不超过2%,云母含量不超过2%,轻物质含量不超过1%,有害物质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₃质量计)不超过1%,氯离子含量不超过0.06%。

检验标准:《建筑用砂》GB/T 14684-2022。

存储要求:应存放在干燥、平整的地面上,避免受潮和污染。

水:

要求:应使用清洁的饮用水。

(3)题目:仪器(称量设备、搅拌机、容重筒、稠度仪、拉伸粘结强度)操作及读数。

称量设备:

操作步骤:校准零点后,将试样放在称量盘上,直接读取质量值。

读数方法:直接读取显示的质量值,单位为克(g)。

搅拌机:

操作步骤:将原材料放入搅拌机内,启动搅拌机,设定搅拌时间为120秒,搅拌完成后,取出砂浆。

读数方法:无需读数,但需确保搅拌时间准确。

容重筒:

操作步骤:将砂浆装入容重筒内,称量容重筒和砂浆的总质量,计算表观密度。

读数方法:直接读取称量设备的质量值。

稠度仪:

操作步骤:将砂浆装入稠度仪的圆锥容器内,用标准圆锥体插入砂浆中,测量圆锥体沉入的深度。

读数方法:直接读取圆锥体沉入深度的刻度值,单位为毫米(mm)。

拉伸粘结强度试验仪:

操作步骤:将试件安装在试验仪上,启动试验仪,记录破坏荷载,计算拉伸粘结强度。

读数方法:直接读取试验仪显示的破坏荷载值,单位为牛顿(N)。

3.2 掌握:

(1)题目:按计算配合比称料拌制砂浆;

确定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水泥、砂、水和添加剂的配合比。

称料:

使用精度为0.1g的电子天平称量水泥、砂和水。

例如:水泥用量为300g,砂用量为1200g,水用量为150g(水灰比为0.5)。

拌制:

将水泥和砂倒入搅拌机中,干拌均匀。

缓慢加入水,搅拌至均匀。

搅拌时间一般为120秒。

(2)题目:测定稠度、表观密度、保水率,判断砂浆性能;

稠度测定:

方法:将砂浆装入稠度仪的圆锥容器内,用标准圆锥体插入砂浆中,测量圆锥体沉入的深度。

公式:稠度值 = 圆锥体沉入深度(mm)。

评定标准:砌筑砂浆的稠度一般为70-100mm,抹灰砂浆的稠度一般为60-80mm。

表观密度测定:

方法:将砂浆装入容重筒内,称量容重筒和砂浆的总质量,计算表观密度。

公式:表观密度 = 质量(kg)÷ 体积(m³)。

评定标准:表观密度一般为1800-2200kg/m³。

保水率测定:

方法:将砂浆装入滤纸筒内,静置一定时间后,称量滤纸的质量。

公式:保水率(%)=(试验前滤纸质量 - 试验后滤纸质量)÷(试验前滤纸质量 - 试验后滤纸质量 + 试验后滤纸质量)×100。

评定标准:砌筑砂浆的保水率不应低于88%,抹灰砂浆的保水率不应低于90%。

(3)题目:成型(拉伸粘结强度试件、抗压强度试件)。

稠度测定:

方法:将砂浆装入稠度仪的圆锥容器内,用标准圆锥体插入砂浆中,测量圆锥体沉入的深度。

公式:稠度值 = 圆锥体沉入深度(mm)。

评定标准:砌筑砂浆的稠度一般为70-100mm,抹灰砂浆的稠度一般为60-80mm。

表观密度测定:

方法:将砂浆装入容重筒内,称量容重筒和砂浆的总质量,计算表观密度。

公式:表观密度 = 质量(kg)÷ 体积(m³)。

评定标准:表观密度一般为1800-2200kg/m³。

保水率测定:

方法:将砂浆装入滤纸筒内,静置一定时间后,称量滤纸的质量。

公式:保水率(%)=(试验前滤纸质量 - 试验后滤纸质量)÷(试验前滤纸质量 - 试验后滤纸质量 + 试验后滤纸质量)×100。

评定标准:砌筑砂浆的保水率不应低于88%,抹灰砂浆的保水率不应低于90%。

二 其他检测参数

分层度、凝结时间、表观密度。

1主要技术标准

(1)《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70-2009。

2 理论知识要求

2.1熟悉:

(1)题目:所需仪器设备及检验环境条件的要求;

仪器设备:

pH计:精度0.1。

密度计:精度0.01g/cm³。

电子天平:精度0.1g。

压力试验机:精度1%。

标准养护箱:温度20±2℃,相对湿度90%以上。

含气量测定仪:精度0.1%。

烘箱:温度105±5℃。

检验环境条件:

温度:20±5℃。

相对湿度:50%±10%。

(2)题目:分层度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计算及评定方法;

试验方法:

将砂浆装入分层度筒内,静置30分钟。

静置后,将上层200mm的砂浆倒出。

分别测定上层和下层砂浆的稠度。

计算公式:

分层度(mm)= 上层砂浆稠度(mm)- 下层砂浆稠度(mm)。

评定标准:

分层度应小于20mm,且不应出现泌水现象。

(3)题目:凝结时间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计算及评定方法;

试验方法:

将砂浆装入试模内,放置在标准养护条件下。

每隔一定时间(如30分钟)用凝结时间测定仪测定砂浆的贯入阻力。

记录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计算公式:

凝结时间(分钟)= 终凝时间(分钟)- 初凝时间(分钟)。

评定标准:

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分钟。

终凝时间不得晚于10小时。

(4)题目:表观密度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计算及评定方法。

试验方法:

将砂浆装入容重筒内,称量容重筒和砂浆的总质量。

计算公式:

表观密度(kg/m³)= 质量(kg)÷ 体积(m³)。

评定标准:

表观密度一般为1800-2200kg/m³。

3 操作技能要求

3.1熟悉:

(1)题目:各项试验对所用仪器设备的量程及精度要求;

pH计:精度0.1。

密度计:精度0.01g/cm³。

电子天平:精度0.1g。

压力试验机:精度1%。

标准养护箱:温度20±2℃,相对湿度90%以上。

含气量测定仪:精度0.1%。

烘箱:温度105±5℃。

(2)题目:分层度试验的测定要求与步骤;

测定要求:

试验应在标准环境下进行(温度20±5℃,相对湿度50%±10%)。

砂浆应搅拌均匀,分层度筒应垂直放置。

测定步骤:

将砂浆装入分层度筒内,静置30分钟。

静置后,将上层200mm的砂浆倒出。

分别测定上层和下层砂浆的稠度。

计算分层度:分层度(mm)= 上层砂浆稠度(mm)- 下层砂浆稠度(mm)。

评定标准:分层度应小于20mm,且不应出现泌水现象。

(3)题目:凝结时间试验的测定要求与步骤;

测定要求:

试验应在标准环境下进行(温度20±5℃,相对湿度50%±10%)。

砂浆应搅拌均匀,试模应垂直放置。

标准养护箱应保持温度20±2℃,相对湿度90%以上。

测定步骤:

将砂浆装入试模内,放置在标准养护条件下。

每隔一定时间(如30分钟)用凝结时间测定仪测定砂浆的贯入阻力。

记录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计算凝结时间:凝结时间(分钟)= 终凝时间(分钟)- 初凝时间(分钟)。

评定标准: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得晚于10小时。

(4)题目:表观密度试验的测定要求与步骤。

测定要求:

试验应在标准环境下进行(温度20±5℃,相对湿度50%±10%)。

砂浆应搅拌均匀,容重筒应垂直放置。

电子天平应校准零点,精度为0.1g。

测定步骤:

将砂浆装入容重筒内,称量容重筒和砂浆的总质量。

计算表观密度:表观密度(kg/m³)= 质量(kg)÷ 体积(m³)。

评定标准:表观密度一般为1800-2200kg/m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