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修编(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明确以“通江达海、提质强网”为目标,构建“两纵两横两干六支+其他航道”的内河航运体系,打造“1+4+6”多层次港口布局,助力河南从“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跨越。
征求意见稿提出“三步走”目标:
到2030年,全省航道通航里程达2200公里以上,其中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750公里以上;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含集装箱100万标箱),周口港引领区域发展,郑州港等骨干港口初具规模。
到2035年,航道通航里程增至3000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达1300公里,港口吞吐量达3亿吨(含集装箱150万标箱),形成布局合理、量能匹配的现代化港口群。
到2050年,航道总里程达3700公里,港口吞吐量达4亿吨(含集装箱300万标箱),全面建成安全、绿色、智慧的内河航运体系。
规划形成“两纵两横两干六支+其他航道”总体布局,总里程3700公里。
骨干航道(1497公里):以沙颍河、唐白河为“两纵”,淮河、沱浍河为“两横”,洪汝河、涡河为“两干”,打通豫东、豫南至长三角的水运大通道。
支线航道(303公里):包括潢河、史灌河等6条支线,串联省内重要节点城市。
其他航道(1900公里):涵盖黄河、大运河河南段及库湖区航道,兼顾旅游客运功能,规划旅游航道773公里。
港口规划:“1+4+6”分层发展
全国内河主要港口(1个):周口港,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重点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
省主要港口(4个):郑州、平顶山、漯河、信阳港,推动“四港联动”(航空港、铁路港、出海港、公路港),强化多式联运。
省重要港口(6个):开封、洛阳、许昌等港,服务区域产业布局;同步规划安阳、新乡等地旅游客运码头,助力文旅融合。
2025-2030年近期阶段,河南将重点推进贾鲁河、沙颍河、唐白河等骨干航道建设,形成“两纵两横”主骨架;加快周口港中心港区升级改造,高标准建设郑州港,推进漯河、平顶山等港口提质增效。同时,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铁路、公路连接线建设,提升多式联运效率。
远期(2031-2035年)将进一步延伸航道网络,升级改造沱浍河等航道,建成“两纵两横两干六支”全网络;远景展望至 2050年,规划建设周商永运河、叶许扶运河等,连通京杭大运河,形成“干支联动、水系互通”的全域水运格局。
规划强调加强组织协调,推动豫皖鄂等上下游省份联动,实现船闸“统一调度、统一信息发布”;强化资金保障,争取国家支持并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严格资源保护,规范港口岸线管理,避免碍航设施建设;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出台内河航运条例,建立安全监管和应急机制。
该规划将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大运量、低成本优势,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助力临港经济发展,为河南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物流枢纽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