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前任人宰割到反制美国104%关税!10亿吨产能铸就中国底气!

水彤看财经 2025-04-12 21:07:09

回首往昔,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掠夺中国之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彼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在列强的武力威胁下毫无还手之力。125年后的今天,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美国对华挥舞104%的关税大棒时,历史仿佛开启了一场轮回。

但这一次,中国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中方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再加征50%关税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中方在世贸组织追加起诉美升级对华关税措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宣布中方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最新加征关税措施。中方将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坚定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秩序。

中方再将6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中方再次启用“不可靠实体清单”,对护盾人工智能公司、内华达山脉公司等6家美国涉台军售企业实施制裁。

商务部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2025年4月9日,商务部宣布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对其出口两用物项。

在这场贸易博弈中,钢铁行业作为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正积极应对、展现担当。面对外部压力,中国钢铁行业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实力、广阔的市场布局以及强大的产业韧性,以坚定的步伐踏上转型升级之路,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持续稳固并提升自身地位,书写着属于中国钢铁的奋进篇章。

钢铁觉醒:

从“铁轨之殇”到“大国筋骨”的百年跨越

《辛丑条约》签订后,在赔款之外,帝国主义各国也加紧了对中国其他形式的掠夺和控制。它们除继续在中国遍设各种工厂外,还进一步夺取筑路和开矿的权利,用直接投资和高利贷两种方式把持中国铁路、矿山。到1911年(宣统三年)为止,中国已修成的铁路总长为9292公里,其中有40%是控制在列强手中。另据统计,至清末,帝国主义国家已经控制了中国煤矿机器开采量的90%以上,而中国的铁矿生产则全部被帝国主义所控制。

百年后,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其中高铁超4.6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一列列“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不仅是速度的革新,更是时空的重塑。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达10.05亿吨,远超印度1.5亿吨(第二)、日本8400万吨(第三)、美国7950万吨(第四)三国粗钢产量的总和。

1950年,志愿军以小米加步枪对抗敌方“钢铁洪流”。如今,中国凭借10亿吨钢铁铸就“永不弯曲的脊梁”。抗美援朝时“钢少气多”的传奇,已演变为当下“钢多气更盈”的底气。诚如彭德怀所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钢铁博弈背后的国运之争

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任人宰割,到如今在钢铁等关键领域展现出的强大实力与自信,中国早已不是100年前那个积弱的国家。14亿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汇聚成推动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10亿吨钢铁则是中国雄厚工业实力的有力象征。美国加征104%关税的“极限施压”,反而成为中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当中国企业以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打开欧洲市场、以更低成本的钢铁覆盖东南亚工地、以更灵活的产能布局穿透贸易壁垒时,这场博弈的结局已然清晰:技术自主权与市场主导权,才是全球化竞争中永不贬值的“硬通货”。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171家钢铁企业(包括1家球团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共涉及粗钢产能约为7.21亿吨(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的粗钢产能约为5.53亿吨,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的粗钢产能约为1.68亿吨);钢铁全产业链EPD(环境产品声明)平台注册单位超过6100家,发布EPD报告210份、PCR(产品种类规则)14份,下载5.1万余次。

钢铁洪流中的文明觉醒

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到如今的坚决反制;从“连铁钉都需要进口”,到全球每两吨钢有一吨流淌着中国基因——这10亿吨钢铁浇筑的,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崛起,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向现代化转型的史诗。

1929年5月4日,上海《生活周刊》发布了以《未来之中国》为题的号外,其中有一篇为《十问未来之中国》的文章提出了十个重大问题,在这十个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吾国何时可产巨量之钢铁、枪炮、舰船,供给吾国之边防军?

时代的发展已然给出了答案!我国钢铁工业经历了产业规模由小到大、技术水平由低到高、产业竞争力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自1996年钢产量突破1亿吨、跃居全球第一以来,连续29年稳居全球钢铁生产和消费第一位;从大型钢结构支撑柱到薄如蝉翼“手撕钢”、比头发丝还细的“笔尖钢”,一大批钢铁产品阔步迈向“高精尖特”……从跟跑到领跑,从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中国钢铁行稳致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示意

当明华轮在1983年变身海上世界时,没人想到,四十年后,中国的钢铁洪流会以如此磅礴之势,重塑这颗蓝色星球的产业版图。而这,或许就是历史的深意:曾经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的人,终将学会在钢铁铸造的规则下平等对话。

0 阅读:0

水彤看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