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灵活用工”实行全方位就业保障的建议

影舞月光下 2025-04-26 04:17:27

人社局对互联网灵活用工人员权益保障情况进行专题研究、认真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办理意见。

对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七次会议

第D-059号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答复

杨人社〔2025〕22号

薛雯代表:

您提出的D-059号“关于‘互联网灵活用工’实行全方位就业保障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互联网灵活用工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概况

收到建议后,我局十分重视,认为此建议重在关心关爱全市“在线新经济”发展背景下互联网灵活用工群体的权益保障治理现状,对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规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全方位就业保障措施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我局对互联网灵活用工人员权益保障情况进行专题研究、认真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办理意见。

二、办理意见

(一)关于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方面

一是坚持以案为鉴,确立劳动关系认定标准。202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第三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对于新业态下如何判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明确参考,旨在充分实现平台经济良性发展与劳动者权益保护互促共进。区司法局通过基层法治观察点,收集整理企业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认定方面的实际问题并积极反馈,推动政策在基层的精准落地。

二是坚持以规为纲,规范灵活用工制度体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平台用工关系,对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合理休息、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权益都作出明确要求。区检察院积极融入区域社会治理大局,围绕企业规范灵活用工、劳动合同履行等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为企业依法用工提供法律引导和法律服务。

三是坚持以策为引,制定专项政策扶持举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权益维护服务指南》等三部指引,进一步明确劳动关系主体责任,为支持和规范行业发展提供清晰的用工导向。2023年,杨浦区制定出台《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区总工会为32名职工申报2024年“会聘上海”就业困难人员护航行动补贴,举办杨浦工会首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家属招聘会,组织30家企业带来800余个岗位,吸引了近300名新就业群体及其家属参加,推动新就业群体与人民之城的“双向奔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上海市经营主体住所登记管理办法》和《上海市杨浦区经营主体住所登记管理细则》,依法依规为互联网灵活用工人员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互联网灵活用工人员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开展网络交易活动的,可以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并将网络经营场所登记为经营场所。

(二)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

一是普惠群众,扩大社保覆盖范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近年出台的《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指出“本市要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明确提出“在本市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2023年起上海市优化相关灵活就业缴费准入门槛,外省市户籍也可按上海市户籍同等待遇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

二是注重安全,完善职业伤害保障。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的通知》,2022年7月市人社局等十部门出台配套文件,并正式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将本市美团、达达、饿了么等7家平台企业纳入试点范围。区人社局举办2024年工伤保险主题宣传暨《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20周年和职业伤害保障试点2周年纪念主题系列活动,面向社会开展广泛宣传,活动累计覆盖500余人次。指导重点平台企业美团,设立全市首家职业伤害预防培训中心,围绕交通事故预防、职伤保障等细分领域开发培训项目,并面向各配送服务站点的外卖骑手群体开展推广应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筑牢安全防线,协同打造高质量从业就业环境。

三是关爱健康,培育配套保障服务。区总工会启动杨浦工会“新”“灵”“会”客厅项目,全区25个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新”“灵”“会”客厅同步启用,在重要时间节点推出特色服务,如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冬至吃水饺等,高温季免费供应冷饮,冬季免费供应姜茶,并推出免费理发等特色服务,为每一位进站休息的职工“加油”。赠送2000份“上海工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专享保障计划E类保障”,助力其提高抵御疾病和突发意外等风险的能力。为千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困难职工及其子女开展点亮“微心愿”,为千名新就业形态女职工和灵活就业女职工开展免费“两病”筛查活动,撑起健康保护伞。

(三)关于建立健全劳动权益维护机制方面

一是落实行政监管主体职责。区人社局依托监察仲裁“一口受理”综合维权窗口以及各街道劳动关系协调中心,为新就业形态从业青年等对象开展纠纷先行调解工作,稳妥处置争议。对不属于劳动争议的,引导新就业形态从业青年通过民事诉讼合法维权,确保该群体都能有法定维权通道。同时结合监察执法工作职能,积极搭建矛盾纠纷协商化解平台,提升新就业形态劳资纠纷的处置效率,降低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维权成本。

二是发挥工会行业组织作用。区总工会、区法院建立杨浦区“工会+法院”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并成立“工会+法院新就业形态纠纷调解工作室”“家门口法庭——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室”,并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督促指导电商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导平台企业进一步优化平台协议规则,完善骑手权益保护条款,优化平台算法规则,合理设定骑手绩效考核,减轻骑手配送压力。

三是构建常态法律援助机制。区总工会成立杨浦区“一站式”职工法律服务中心,常态化为职工开设法治宣传教育课程,与“杨浦工会法律专家顾问团”形成合力,“一站式”解决职工因劳务纠纷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区司法局建立区、街道、村居法律援助三级网络,就近帮助指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线申请法律援助,同步通过12348法律服务热线提供全天候的线上法律咨询,旗下法律援助中心实行双休日开门接待制,安排法律援助律师、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入驻办公,全方位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化解等线下服务,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关于提升网络工作者自身能力与素质方面

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市人社局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顺应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关注岗位从业人员技能提升需求,结合上海市紧缺高技能人才职业目录和新技能培训项目目录,在建立和完善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的基础上,宣传新就业形态职业建设机制,引导区域内大型企业申报成为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

二是开展就业指导规划,助力劳动者明晰职业方向与发展路径。市人社局已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印发各领域职称系列评审办法,累计出台25个职称系列改革办法,完成本市全系列职称评审标准修订的改革任务。其中,在自由职业人员集中的工艺美术、文物博物、翻译、艺术、网络文学系列中,已将新就业形态岗位纳入评审范围。区人社局推进和优化“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在现有就业需求排摸、就业岗位筹集、就业供需匹配等基础上,与技能培训、创业帮扶、权益保障等服务有机衔接,为新就业形态从业青年等对象提供岗位信息发布、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

三是普及终身学习理念,引导劳动者培育学习习惯与进取精神。团区委提供“乐学乐教、乐业乐创、乐居乐活、乐游乐享”等四大板块服务,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壮大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机制。区人社局计划组织开设《短视频制作》《新媒体运营》《社群管理师》等线上线下培训课程,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从业能力水平。科学指导平台企业开展企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培训,引导更多的新业态企业开展相关政府补贴培训项目,为新就业形态从业青年拓展多元的技能更新和技能提升渠道,引导新就业形态良性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您提出的“关于‘互联网灵活用工’实行全方位就业保障的建议”对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灵活用工人员权益保障,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好工作的具体开展。

最后,再次向您表示感谢!

上海市杨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4月18日

0 阅读:0

影舞月光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