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关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问题不断被讨论,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孩子过于依赖父母这一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啃老”。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中国人常说,你不管多大,在父母面前始终都是孩子,这句话虽然饱含着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但换个角度,也是间接允许孩子向父母的不断索取。
这也就塑造了很多孩子的依赖品性,长大成人后依旧选择不劳而获,继续向父母伸手,这难道不就是变相的“啃老”吗?
事实上,西方许多国家的父母对孩子的养育只到十八岁,他们的孩子成年后需要自己养活自己。
但是在中国,很多父母总是心疼孩子压力大,想着能帮一把就是一把,但这些父母却没有想过,他们的每一分付出,都让自己的孩子多一分依赖,多一分惰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在这个和谐的大背景下,很多人追求安逸的更高质量生活,获得这种生活的前提是你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而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升学、进体制是最好的选择。但这一过程需要多年的沉淀,很多孩子甚至读书考试到三十岁都没有个稳定的工作。
这其中的十几二十年,他们的基本生活以及追求山和大海的浪漫就需要他们的父母为其买单,这也就是如今频繁提到的正在疯狂席卷全中国的,不被父母察觉到的一种“新型啃老”方式。
和“传统啃老”方式不一样的是,“新型啃老”似乎更加的高级、更加的难以发现。
“传统啃老”是孩子直接张嘴缠着父母,什么都想要从父母那里薅过来,而“新型啃老”就不一样了,这种啃老方式不会让父母觉察到不说,作为父母还乐在其中。
《北辙南辕》这部电视剧中所描述的剧情就值得我们反思,在这部剧中作为儿子的戴厚江一直惦记父母的房子和钱,那他用什么方式索取呢?
仔细了解后发现,这不就是当今社会许多年轻人的惯用伎俩吗?
戴厚江第一次要钱是打着赡养父母、想和老人一起住的旗号,实际上就是惦记老两口的拆迁款,想用这笔钱给自己换个大房子。
第二次是戴厚江告诉父母,他们的孙女想国外留学,轻轻松松得到了戴老爹的许诺。
就在戴老爹想把理财的一百万拿出来,被白老太阻止了,白老太认为他们说只需要负担儿女受教育费用,无需为下一代的教育买单。
而第三次戴厚江更过分了,他的父亲刚刚去世,他就打起了父母房产的主意。
看电视剧的我们很是气愤,、可电视剧反映的不就是社会现实吗?现在很多父母都成为了“扶子魔”,只要孩子说一句话,父母就算是跑断腿也想要帮孩子办成事。
孩子读大学,父母给生活费给交学费,孩子毕业工作工资不够用,父母给补贴,孩子结婚没有生活保障,父母拿钱买房子……
如此种种,似乎遇到什么事都能找父母,而这也就造成很多孩子不能够完全独立,哪怕有些孩子就是读到了高中,上学放学都要父母跟在后面接送。
或许有些人会说,高中生接送很正常,高中累不说,正在读高中的很多孩子粗心大意,自己一个人上下学涉及到安全问题。
这确实也是能理解,那很多三十岁左右的人还窝在父母身边,吃父母的喝父母的,什么事情还要依靠父母,这又怎么解释呢?
这不就是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出来的孩子的天性吗?生活上他们不能够完全独立,于是就寻找各种理由,比如考研考编考公务员等等,这些或许是很多人想要逃避社会的借口。
反观他们的父母呢?乐在其中。
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自己家孩子是为了前途在努力,那作为父母,理所应当的要做好后勤保障,也就是照顾一个“巨婴”一日三餐甚至是吃喝拉撒各方面都兼顾到。
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羁绊。不管孩子多大、能力多强、走的多远,在中国的父母心中,只要孩子有需要,那做父母的就应该为孩子付出,而且是不遗余力毫无怨言。
但父母陪不了我们一辈子,老话说的好,靠人靠天靠祖先不算是好汉,人只能靠自己,才能生活的更好。
作为父母,在孩子已经适应社会能够自己独立生存时,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闯荡,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