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更新,4个适应症,一文总结

老孙的笔记本 2025-04-27 20:20:50

《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年4月21日发布最新版本,其中主要有4个临床应用,今天孙药师为大家一一介绍:

1、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引起冠脉血管狭窄,继而引起心肌供需氧失衡和心肌血供不足。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引起远端毛细血管不同程度的栓塞引起的。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 聚集、释放血小板因子,凝血系统活化,诱发血管腔内形成不完全阻塞性血栓,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心脏病变。

目前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以西药为主,以硝酸甘油类或配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等以增加心肌冠脉供血、降低心肌氧耗量。复方丹参滴丸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的中药,由丹参、三七、冰片等成分制成,具有剂量小、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胃肠刺激小、毒副作用轻微的特点。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丹参的成分丹参素和丹参酮,三七中人参苷Rb1和Rg1,冰片中的右旋龙脑等物质,均有良好的钙通道阻滞作用,可以扩张冠状动脉血管, 降低血管阻力,使冠状动脉血管供血增加;另外,丹参素等有效成分还可降低血浆GMP-140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延长血小板凝集时间,促进纤维蛋白降解,提高机体的纤溶活性,从而改善血流变,抑制血栓的形成。丹参还能有效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逆转患者的心功能恶化;抗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防止心室重构;降低心肌损伤后白介素-8的水平,减少心肌炎症损伤;抑制凋亡基因Fas/Fasl的表达,从而抑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同时,丹参素还能抑制血栓素A2的产生,扩张血管的同时,还有调脂的功效。

2、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发病人群在近年显著上升,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管腔狭窄、冠状动脉硬化为基本冠心病病变。患者病发稳定型心绞痛时,可因心肌暂时性、急性缺氧、缺血,而诱导心绞痛发作,以胸前区出现压榨样疼痛为表现,并有放射痛伴发,采用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降低。从中医学方面分析,冠心病心绞痛属“胸痹”范畴,脉络拙急、血瘀心脉、心脉痹阻不通,诱发疼痛为发生机制。

复方丹参滴丸为纯中药制剂,由冰片、三七、丹参组成,主药为三七与丹参,辅药为冰片。丹参微寒,味苦,主心腹邪气,可生新血,祛瘀血,在行血的同时,又具养血功效,以脂溶性丹参酮和水溶性丹参素为主要成分;三七即止血又活血,有定痛、散血、止血功效, 以人参三醇苷 (PTS) 、人参二醇苷 (PDS) 、三七总皂苷 (PNS) 为主要成分;冰片,微寒,味苦、辛,归心脾肺经,具清热止痛、开窍醒神功效。三七和丹参活血化瘀效果均较显著,在对冠心病的防治中,两药药理作用相似。冰片可使冠状动脉扩张,促使血流量增加,效果持久且快速,以三种药物作成分,具化瘀止痛、活血通脉功能,使气血调达、瘀血消散,发挥对胸痹心痛的治疗作用。复方丹参滴丸经药效、药理学多项研究证实,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使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对抗血小板聚集和心肌缺血有防治功能,可较好保护心脏,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血管舒缩因子、抗脂质过氧化、抑制钙内流等相关。

3、冠心病微血管性心绞痛:

微血管性心绞痛是指冠脉造影无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无心脏结构性病变但具有临床典型心绞痛症状的一种疾病。1973年Kem首次将此病症称“X综合征”,1988年Cannon等证实此症状的出现可能与冠状动脉的微血管异常有关,遂称为“微血管性心绞痛”。据报道随着CAG技术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微血管性心绞痛约占冠脉解剖研究病例的15%,此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如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心脏功能不全,甚至演变成冠心病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等危及生命。研究还发现女性患者发病率高,尤其是绝经前后女性更多见,并且女性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衰、猝死和脑卒中的风险较同龄妇女的平均发病率要高出两倍多,因此临床上绝经期女性患者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复方丹参滴丸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提取丹参、三七的有效成分再加入适量冰片而制成的新型纯中药滴丸剂,是中医的传统理论与现代药学新技术相结合的结晶,具有剂量小、服用方便、溶出速度快、起效迅速、可直接经黏膜吸收入血、生物利用度高、疗效高及无胃肠刺激、无明显毒副作用的特点。长期以来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复方丹参滴丸中水溶性成分酚酸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脂质过氧化和消除自由基作用,对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生物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中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轻主动脉,冠状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除了丹参能直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外,还可通过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比粘度外,改善红细胞膜的电荷,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而发挥作用,丹参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和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以及抗氧化和降血脂作用;可以纠正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复方丹参滴丸采用药学制剂新工艺精制而成,属于固态分子分散体系,药物有效成分呈分子状态。直接分散于基质中 (传统中药有效成分多储存于植物细胞中) ,进入体内可迅速释放,有利于充分吸收而发挥疗效,克服了传统中药起效慢、药效低的不足,具有速效、高效的特点。除口服外还可舌下含服,药物通过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入血,迅速起效;同时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以渗出、阻塞、增生为特征的微血管病变,它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糖尿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数增多,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全血黏度升高,毛细血管内皮损伤,毛细血管闭塞,进而出现中医血脉痹阻之象。中医学认为“诸脉者皆属于目”,眼目为七窍之首,血络丰富,对气血运行要求较其他各窍更高。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病机是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为本,而血瘀则贯穿疾病的整个过程,治疗当以滋阴益气、化瘀通络为原则。复方丹参滴丸主要功效即活血化瘀,能够清除微小梗阻,疏通毛细血管,进而改善眼底微循环障碍。

由于糖尿病患者需长期用药,因此对药物的选择很重要,前人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而且在临床中丹参的应用已很成熟。复方丹参滴丸是源于中医传统理论,采用当今先进生物医学科技,将中药制成丸剂,具有剂量小、服用方便、溶出速度快、起效迅速, 无明显毒性和不良反应等特点。复方丹参滴丸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和冰片,能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促进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降解,具有活血祛瘀、消肿、 凉血、止血的作用,通过多部位、多途径、多靶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到治疗作用。

1 阅读: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