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拿出美国历史,正告特朗普当局,关税战的最终下场是什么

小阿蔓的梦游记 2025-04-24 14:37:50

中方发话了!不喊口号,不搞对抗,而是直接掀开美国自己的老底。

在一场看似普通的中医文化活动中,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讲起了美国那段惨痛历史。

1930年,美国加税搞自保,结果把自己拖进了大萧条。

今天,美国又打起“关税战”的算盘,难道再次悲剧重演?

这番话,说得不响,却句句扎心。

最近,在华盛顿的中国大使馆里,一场与中医有关的文化活动引起了关注。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活动上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了立场。

他说,中医讲究“治本”,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病症,更不能明知病根不在外,却强让别人吃药。

这话说得有点绕,但一听就明白,是在说现在的中美贸易摩擦。

美国政府想靠提高关税来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这种做法,就像身体出了毛病,不先查病因,反而让别人受罪,最后谁也好不了。

1929年,美国股市暴跌,不少公司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萧条就这样开始了。

眼看着局势一天比一天差,美国国内开始出现一种声音:

问题不是出在我们身上,而是外国抢走了我们的生意。

于是,政府决定加高进口关税,把国外的商品挡在门外。

1930年,总统胡佛签署了一部叫《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法案。

把两万多种外国商品的关税提到了历史最高点。

胡佛并不是毫无顾虑。

他知道这个决定会带来麻烦,但当时美国社会的压力太大,很多议员和选民都要求这么做。

他最终还是签了字。

签字前,超过1000位经济学家联名写信给他,劝他放弃这个想法。

汽车大王福特也亲自到白宫找他谈,希望能让这位总统打住。

可惜一切都没有改变结局。

这部法案通过后,贸易局势立刻起了变化。

加拿大很快就做出回应,把30%的美国商品关税也提了上去。

欧洲的英国和法国不买美国账,纷纷采取特殊贸易政策,限制美国产品进入。

德国和日本则加快扩军速度,打算靠自己撑起经济。

短短几年,全球贸易萎缩了三分之二。

原本运转良好的出口业务崩溃了,美国的出口从54亿美元掉到了21亿美元,几乎砍了一半还多。

国内的问题也没得到缓解。

就业岗位没有恢复,企业倒闭越来越多。

关税并没有救美国,反而成了加速下滑的推手。

不仅美国,其他国家也被拖下水。

德国的失业率超过了三成,欧洲不少国家的工厂接连倒闭。

国际合作一度陷入瘫痪,大家不再互相信任,而是纷纷筑起围墙,各自为政。

有人回忆说,那时候世界经济像是卡在一个泥潭里,怎么挣扎都出不来。

这场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最终演变成了全球范围的动荡。

国际贸易几乎停摆,社会问题接连爆发,有的国家因为经济崩溃走上了极端的政治道路。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才重新坐下来谈合作,商量怎么把破碎的贸易秩序拼回原样。

那之后,一套以互相理解、平等协商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几十年的努力,让各国之间的商品、资金和人员流动恢复正常。

世界经济才迎来了稳定增长的时期。

很多学者认为,如果没有当年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也许世界不会陷入那么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这段历史,在今天看来仍然很沉重。

谢锋大使之所以在中医文化活动上讲这些,是因为现在的情况实在太像当年了。

美国国内经济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债务压力大,产业转型缓慢。

一些政客为了选票,再一次拿贸易开刀,试图通过对外施压,来掩盖自身问题。

特朗普主张“美国优先”,打出关税牌,以为这样能让美国制造业回流,增加就业岗位。

可现实并不支持这种看法。

许多美国企业反映,加税让他们的成本提高,商品售价上去了,顾客也不愿意买单。

农产品出口受影响,连带着农业州的收入也开始下降。

政府补贴压不住民间的不满,通货膨胀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美国经济的困难,并不是靠“筑墙”就能解决的。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

中国不是第一次面对外部压力。

过去几十年,中国一步步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早已不是那个只能被动应对的国家。

面对美方的关税措施,中国有应对的能力,也有维护自身利益的办法。

但中方更愿意用理性和历史事实,提醒对方冷静下来。

这一次,不是对着干,而是希望美国回头看看自己的过去。

一场关税战,可能在短期内看起来热热闹闹,似乎谁都想赢。

但代价是谁来承担?最终吃亏的,往往是老百姓,是那些本来生活就已经很紧张的人。

历史已经有过一课,今天这课如果再上一次,结果不会不一样。

二战以后,世界之所以能稳定发展,就是因为大家意识到,互相帮助、通过对话解决矛盾,才是长远之道。

靠堵门、设障、互相拆台,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

过去,中国是受害者,如今,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肩负更多责任。

在这个关键时刻,中方选择讲道理、摆事实,不愿做火上浇油的人。

如果对方愿意坐下来谈,事情总有转圜的余地。

但如果执意走错路,可能就要像当年那样,为自己种下的后果付出代价。

谢锋大使讲的那些话,没有高声斥责,也没有刺激言辞。

美国自己的历史,是刻骨铭心的经历。

世界并不希望重复一遍90多年前的悲剧。

中方今天的态度,是理性、克制,更是一个大国的担当。

历史不是摆设,它提醒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如果能从过去学到点什么,也许今天就不会那么难。

文/编辑:千寻小百科

新京报官微:2025-04-20《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表态》

京报网:2025-04-21《谢锋大使用中医理论评价美国关税:不能自己生病让别人吃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