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关税战进行的如火如荼,谁还记得2018年的那场风暴?
出口订单断崖式下跌,大批工厂停工裁员,中国的经济出现严重危机。
如果特朗普当年稳住节奏、联合盟友,如今的局势可能完全改写。
可五年过去,中国在重压下破局突围。
而特朗普,却在机会面前自己摔了个大跟头。
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这场“大国博弈”的真相。
2018年起,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价值几千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
涉及范围非常广,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玩具等。
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出口型企业,首当其冲。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对美出口增速明显放缓,部分行业订单流失,一些出口型工厂甚至不得不停工或转型。
很多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关税壁垒,措手不及。
尤其在2020年前后,随着全球疫情爆发,外需萎缩、物流不畅等问题叠加。
出口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张、客户流失等挑战。
一时间,“生意难做”“订单下滑”成为沿海外贸企业的普遍感受。
再加上美国不断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制裁芯片、封锁技术合作,一些本就依赖外部技术的产业链出现短暂断裂。
中国芯片
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中国外贸和高端制造的“阵痛期”。
中国顶着巨大的压力不断调整政策,寻找出路。
面对持续升级的外部压力,中国政府并未选择正面硬抗,而是迅速出台一系列稳外贸、促转型的政策。
一方面,加快外贸市场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欧美市场,东盟、“一带一路”国家成为中国企业新出口重点。
与非洲、中东、拉美国家的经贸合作快速推进,许多企业打开了新销路。
另一方面,加大国内市场拉动。
提出“双循环”战略,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同时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
各级政府出台了消费补贴、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多项举措,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更重要的是,中国进一步明确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方向。
在芯片、稀土、新能源、人工智能、通信设备等多个关键领域加大投资、加速突破。
比如华为在操作系统、芯片封装、光电通信等方面持续发力;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在新能源领域逐步成为全球领先者。
到2023年后,许多当初被“卡脖子”的行业,逐渐实现了局部甚至全面自主化。
这种变化,是中国在危机中“反压成长”的典型例子。
从战略上看,特朗普政府曾一度握有不小的“主动权”。
不仅是对中国加税,他们还试图联合日本、欧洲、澳大利亚等盟友组成所谓联盟。
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首先,特朗普执政时期政策反复,缺乏系统谋划。
今天宣布加税,明天又说愿意谈判。
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让盟友也失去了信心。
很多国家并不愿意完全站队,尤其是看到中国市场体量巨大、潜力可观,更多选择“两头下注”。
其次,美国自身也承受了巨大代价。
高关税并没有让美国制造业回流,反而让消费者承担了更高的生活成本。
农产品出口受阻、科技企业供应链中断,许多行业受到连带打击。
第三,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国的战略耐心和自主调整能力。
他们认为“打一打就软了”,但中国表现出了长期抗压、持续应变的能力,最终让美方陷入进退两难。
2025年,特朗普故技重施,但美国政界和媒体逐渐意识到:
特朗普虽然打得很响,但并没有实质赢得任何“胜利”。
2025年,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表示,未来美方对华关税“可能会明显下降”,不再维持此前那种高压状态。
他还指出,中美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应理性看待贸易问题。
特朗普本人最近也态度转软,在一次讲话中称:“关税政策不能走极端,不能让美国企业承担不必要的成本。”
虽然他没有完全放弃“对华强硬”姿态,但明显释放出某种“调和”的信号。
市场对此反应迅速。美股连续上涨,尤其是与中国有密切合作的科技股、制造股明显反弹。
这说明,资本对“中美关系缓和”的前景普遍看好。
这背后其实也说明一个问题:
连美国自己都意识到,单靠关税、单靠对抗,不仅无法改变中国崛起的趋势,反而会拖累自身发展。
今天的中美,谁都离不开谁。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中心、最大出口国之一,也是多个跨国企业最重要的市场。
而美国则掌握着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最成熟的消费市场。
过去几年贸易摩擦带来的教训是:
对抗没有赢家,理性才是唯一出路。
对两国来说,只有找到共同利益点,才有可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合作。
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我们关心的不是哪个国家赢了哪个国家输了。
而是我们能不能安心工作、生活成本是不是可控、孩子未来有没有发展空间。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赢”。
回看这场持续七年的关税大战,中国确实经历了压力、承受了阵痛。
但最终在战略定力和政策应变中走出了自己的路。
而特朗普虽然机会曾在手,却因缺乏耐心与全局视野,最终希望落空。
如今中美又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彼此都需要回归理性。
在全球局势动荡、经济复苏缓慢的当下,“竞争中合作,合作中有节制”,或许才是未来应有之义。
新华网:2018-03-23《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将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
新华社:2018-04-06《特朗普:或再对1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人民日报:2020-11-25《刘鹤: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金融界:2025-04-23《美财长贝森特称贸易战不可持续 预计局势即将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