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1522—1566年)朝,共45年,期间曾多次爆发农民暴乱,国力衰弱。景德镇官窑开始施行“官搭民烧”制度,由于民窑“钦限”器的烧造促进了制瓷技术进步,缩小了官窑器和民窑器之间的差别,嘉靖民窑精瓷已与官窑器之间无明显差别。

第一次正面龙纹出现在嘉靖年间
(1)胎釉
官窑器胎质细洁致密,民窑大多粗糙,大件器物胎体比较厚重,制作也粗糙,不注重修胎,有些器物腹部衔接痕比明初还要明显,常有接痕处脱底、断裂现象,器里痕迹更为明显,时有器物变形,足底处理粗糙,有跳刀痕和粘砂,露胎出火石红浓重。器物多胎体比较厚重,不注重修胎,有“粗大明”之说。


露胎出火石红
官窑器物釉面滋润光亮,透明釉青灰色,釉面也往后越粗,有隐约的波浪感,个别器物釉厚浑浊。器物底部多施亮青釉,一些口部刷酱黄釉。亮清釉和较乳浊的粉白釉都有。釉质没有明中期凝密,呈淡粥状。

釉质呈淡粥状
(2)青料
嘉靖朝大致使用过三种色料,东平产“陂塘青”、瑞州产“石子青”和西域产的“石青料,而官窑青花瓷几乎都掺和使用回青和石子青。
由于青花钴料不同成分、不同比例和烧制温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嘉靖青花大致可分为三种颜色。
嘉靖前期有一种呈黑蓝色的青花,色泽深沉灰暗,有晕散现象,和正德晚期青花发色类似。

另一种发色浅淡鲜亮,极富神韵,有成化青花的效果。

最具嘉靖朝特点的青花发色浓翠、蓝中泛紫、艳丽而浓烈,是嘉靖青花最上等的颜色。

(3)造型
嘉靖青花种类繁多,造型多样,品种远远超过前朝。主要品种有瓶类、罐类、盒类、炉类、杯类、盘类、塑像等。

葫芦瓶
瓶类有玉壶春瓶、梅瓶、双耳活环瓶、蒜头瓶、葫芦瓶等。器型有高式、矮式、圆形、四方形、六方形、上圆下方形,有直口、撇口,造型变化多端。
罐类:有圆形、四方形、六方形、八方形、长方形、扁方形、盂形、瓜棱形。
盒类:有长方形、四方形、六方形、八方形、银锭形,形制多样。其中长方形盒为嘉靖早期产品,造型、纹饰和前朝基本相同。
炉类:有鱼耳炉、象耳炉、双耳三足炉、象首三足炉、鼎炉、筒式炉等。
杯类:有爵杯和方斗杯较著名。爵杯基本上仿青铜器造型,属于祭祀礼器,有各种造型,大致呈三足直立状,小型的足腿外撇。
方斗杯又叫斗升,外形酷似量米用的斗,因制作工艺复杂,大部分器物器形不太规整。

斗升
盘类:有方形、菱花口沿形、有口径达80厘米的大盘,圈足广浅,常有塌底现象。塑像有南极仙翁、真武大帝、文昌帝君、东方朔、八仙、观音、魁星、太上老君等。工艺上以手塑为主,或运用模具压印成型,还有两种工艺结合使用的。
(4)纹饰
由于世宗皇帝信奉道教,道教在全国盛行,有关道教内容的纹样也被大量地绘制在青花瓷器上。装饰画面的布局构图趋于富丽繁缛,缺乏层次感,但布局比较讲究排列对称,这可能是受到明代缂丝织品纹样的影响,绘画技法上大多采用双勾轮廓线填色,也称“双勾平涂”,填色细致讲究,色彩很少溢出轮廓线外,画风较自然,多写意。此时比较常见的纹饰有八卦、云鹤、葫芦、八宝、如意、老子讲经、缠枝莲托八宝等。

云鹤纹

老子讲经
(5)款识
自嘉靖朝开始,青花瓷上的题字骤增,除了年号款外还有寄托款、吉语佳句等。
嘉靖官款以“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为主,另有“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单行款、“大明嘉靖年制”六字环形款、“嘉靖年制”四字双行双圈款及十字形排列款、“嘉靖年造”款。有一种六字双行双方栏款,大多写在方形器物上。

六字单行款

六字环形款
民窑款有“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嘉靖年造”“嘉靖年制”“大明年造”“大明年制”“富贵佳器”“上品佳器”等。

富贵长春底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