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讲,要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就别太在意那些琐碎小事。
不过咱们也得牢记,成败往往藏在细节里。有时候,哪怕就是那么一丁点儿的小事,或者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都能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事情的发展和最后的结果。
历史上,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大臣确实对历史的进程有很大影响,不过有时候,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也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活儿要分着干,大家平等出力;吃饭也得平均分,每个人都能吃饱。
春秋时期,有那么一档子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儿。
一块肉成了导火索,让那位将军不幸被擒,最后只能带着失败的队伍灰溜溜地回来。
听到这事儿,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它确实实实在在发生过,而且这事儿后来还成了一个人们常用的成语。
【乱世风云变幻,大棘之战爆发】
春秋时期,各国老大争地盘,英雄好汉都冒了出来,场面热闹非凡。
在动乱的那阵子,各路诸侯都对周天子心生不满,一个个开始争抢地盘当老大。而在这一大堆国家里,郑国竟然第一个站出来,当上了霸主。
就在这时,大棘之战爆发了,这是一场让人印象深刻的战斗。
在这次大战里头,大家最常聊起的不是战斗怎么打的,最后谁赢了,而是战场上发生的那些乐子事,还有那些传下来的老故事。
在春秋那会儿,晋国开始崭露头角,靠着两代特别明智的国君的努力,国家变得非常强大,最后就当上了霸主。
然而,到了晋灵公掌权那会儿,晋国就开始慢慢衰败了。
这种情况的发生,全都是晋灵公惹的祸。
他很小就当上了统治者,但心里还像个孩子,对治理国家的事情不太上心。
这时候,楚国瞅准机会,使劲儿往前发展。楚庄王带着大家齐心协力,一番辛苦努力后,楚国就慢慢变得强大富裕起来了。
剩下的那些诸侯小国,全都是些随风倒的主儿。一看晋国不行了,心里就开始盘算起小九九,一个个都急着跟晋国划清界限,转头就奔向了楚国那边。
晋国现在陷入了这么个烂摊子,大臣们心里头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一个个都赶着去跟晋灵公说,让他得振作起来,好好治理国家,争取早点把晋国带回到以前的风光日子。
实力壮大往往意味着冲突难免,楚国变得强大之后,便跟晋国较上了劲,争抢老大的位置。
城里的大门着了火,结果连带着旁边的池塘里的鱼也遭了殃。
晋楚两国之间的争斗,肯定会波及到周边的国家,其中宋国和郑国就难以避免受到影响。这场大战的风云变幻,宋国和郑国肯定会被卷入其中。它们的命运,恐怕要随着晋楚的较量而起伏了。
在动荡的时代里,谁又有能力只顾自己安稳呢。
郑国和宋国,被晋国和楚国夹在中间,争端不断,最后没办法,只能各自站队,成了对手。
这时候,两边队伍都已经整整齐齐站好,眼看就要动手开打了。
晋灵公听了别人的劝告后,决定联手宋国、鲁国、陈国、卫国、郑国这些国家一起去攻打楚国。
不过因为秦楚两国长期以来亲上加亲,关系紧密,所以他们没跟着晋国一起去打楚国,反倒是转头去攻打晋国了。
这时,楚国明白过来了,要是想让楚国的地盘变得更大,那就非得把晋国给解决掉不可。
那时候,两个大国还没直接动手开打,反倒是宋国和郑国这两个先行者,抢先一步开始争夺霸主地位。
这场战役,人们也叫它“大棘之战”。
【杀羊而烹犒赏三军,偏漏一人】
搞定所有准备后,宋国的兵马跟郑国的兵马在大棘那个地方碰头了。
通常来讲,大战打响之前,领头的将军都会出来说几句,主要就是给大伙儿打气,宋国的将军自然也是这样做的。
那时候,宋国的领头人华元,正忙着给大伙儿打气,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他不仅说了些很有气派的话,还干了一件挺特别的事儿。
华元这个人吧,如果用现在的话讲,那就是实实在在,不玩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要做就做点真格的。
战前动员说完后,华元又对全体将士说:“我给大家备好了香喷喷的羊肉汤,大伙儿可得吃饱了喝足了,接下来咱们要打一场精彩绝伦的战斗。”
华元这么一说,宋国的士兵们全都乐开了花,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
华元觉得,只要士兵们吃得满足,心里头就高兴,这样一来,上战场打仗也就更有干劲了。
可他压根儿没想到,自己竟在不经意间把羊斟给忘了。
羊斟长期以来都担任着华元的驾车任务,说白了,他就是华元的个人司机。
这时咱们可能会琢磨,华元咋就把给羊斟分羊肉羹这事儿给忘了呢?
关于这事儿,史书上没啥具体说法,现在咱们也只能瞎猜一番。
可能因为要打一场大战,华元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时间管这种琐碎的事情。
换句话说,在华元眼里,羊斟可能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压根儿没必要特别留意他,毕竟他对即将到来的大战没啥贡献。
可能的原因是,他们俩平日里形影不离,华元心里头觉得跟对方特别亲近,因此觉得没必要特地犒劳,毕竟关系好的人,不需要靠这些小举动来证明啥。
不论华元是出于啥考虑,反正就是没给羊斟备上那一碗羊肉羹,结果很明确,整个军队里,就羊斟一个人没得吃!
这天晚上,大部分士兵都端着碗,大口嚼着羊肉,咕嘟咕嘟喝着肉汤,唯独羊斟,一个人坐在那黑乎乎的地方,拿着自己的杯子,默默地喝着清水,显得格外孤单。
接下来要讲的事儿,那可就更精彩了。
或许,华元做梦也没想到,就因那一碗羊汤,他竟会落得被俘的下场。结果,他这一走,大军没了主心骨,一下子就散了,那场仗打得是一塌糊涂,彻底输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各自为政】
第二天,战斗打响,两边立刻动起了手。
休整完毕且士气高涨的宋国士兵,在战场上变得异常凶猛,他们紧跟着华元的步伐,奋力杀敌。
而那边的郑国军队,看起来马上就要撑不住了。
就在这紧要关头,楚庄王那边派了使者到郑国的兵营里来了。
楚国那边派人来传话,楚王说了:“郑国的兄弟们别怕,我们楚军马上就要到了。你们先假装撤退,这样一来,宋军要是想趁胜往前冲,肯定会猛追你们。我们的计划就是让敌人上钩,等他们追深了,咱们就从前后一起动手,把宋军给包围起来,一块儿收拾他们。”
听完楚国使者的传达,郑国大将军心里一下踏实了许多,接着就动手干他们的方案了。
没错,郑军突然间就撤走了。
这时候,华元因为赢了仗,脑子一热,瞧着敌军逃得没影了,心里头那个痛快啊,就琢磨着要把他们全给收拾了。于是,他赶紧指挥宋军,让他们使劲儿往前追,一个也别放过。
正当他们自以为得意满满的时候,压根儿没想到楚军会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出现。
这下子,自己是彻底没退路了。
一着急,华元突然明白了,自己这是被郑军和楚军给算计了,他连忙喊话让大家撤退。
然而,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郑军在前面假装逃跑,看到宋军掉进了危险里,马上转身反击,跟楚军一起从两边同时攻打宋军。
现在,华元已经走到了绝境,只能采取最后的办法,那就是豁出去,拼死一战。
郑军一回来,楚军和他们很快就联手把宋军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华元看到这种情况,只能决定把军队分成两队行动。
他吩咐吕乐带领一支队伍去对抗郑军的进攻,同时,他自己则带着另一队人马,决心与楚国拼个你死我活。
华元下令后,吕乐马上带着士兵们冲向郑军的阵地。
吕乐带着宋军,一路冲锋陷阵,把郑军打得节节败退,毫无招架之力。
另外,吕乐手底下还有个得力干将,名叫狂狡。
狂狡在这场战斗中,瞅准了一个郑国的将领,名叫祭章,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拿下祭章,绝不善罢甘休。
见狂狡紧追不放,祭章心里明白自己打不过他,于是撒腿就跑,就想保住自己这条命。
祭章压根儿没料到,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战车竟莫名其妙地坏了,他眼瞅着狂狡就要追上自己了。
现在,祭章为了活命,啥都顾不上了,只能立刻下车,撒腿就跑。
结果因为走得太急,没留意前方有个干枯的井,脚下一不留神,整个身子就栽了进去。
这会儿,祭章可真是求助无门,喊破喉咙也没用,谁也不会搭理他。
等狂狡急急忙忙赶到那儿,却发现祭章早就没了踪影。
这时候,他旁边的小兵急匆匆地告诉他:“头儿,发现敌军将领的位置了。”
接着,他们朝下井里头一望,真的就瞧见了掉在井底的祭文。
这时候,他旁边的一个小士兵出了个主意,说趁着祭章没力气反抗,干脆直接拿东西把他砸死算了。
听到小兵那么说,狂狡赶紧打断了他,他说这样做就是欺负别人有难,可不是什么英雄好汉会干的事儿。
讲完之后,狂狡二话不说就把手里的长枪插进了井里,接着给祭章打了个手势,让他上来。
祭章一开始心里直犯嘀咕,狂狡这家伙真的是想帮忙拉自己一把吗?但一听狂狡拍着胸脯保证说绝不会趁火打劫,祭章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他二话不说,一把就拽住了狂狡的长枪,借着这股劲儿,麻溜地爬了上来。
然而,等祭章一靠近,他突然对狂狡动手,一把将他推进了井里。
这时候,狂狡压根儿没防备,一下子愣了神,没办法只能掉进井里了。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救兵到了,是前来支援祭章的郑军。
他们瞧见狂狡掉进了井里,心里头那个乐呵啊,立马跳下去把他给拽了上来,接着就用绳索把他捆结实了。
发现祭章的真面目后,狂狡特别生气,他冲着祭章大声喊:“你这个家伙,太不地道了!”
听到狂狡那番话,祭章咧了咧嘴,乐了,随后冲他说:“真没想到,这世上还有你这么单纯的人。战场上,那都是互相算计,谁还跟你扯什么道德不道德的。”
到现在,狂狡心里充满了后悔,他开始对着祭章大声责骂,但这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这时候,宋军的大将被抓后,郑国的士兵们都高兴坏了,士气一下子涨了起来,紧接着就发起了猛烈的反击。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宋军那边又整出个大事儿来。
说起这事儿,得提到开战前华元干的一件大事,他为了给大家打气,特地请所有士兵搓了一顿羊肉大餐。
那时候,华元在分羊肉汤时,把车夫羊斟给忘了。
就是因为这个说不定是无心的失误,给后面的事情惹出了大麻烦。
战争打响,引子已经被触发。
打仗那会儿,羊斟心里憋着对华元的气,干脆就直接驾着车,把华元给送到了郑军那边。
这时候,华元坐在车上感觉情况不妙,连忙喊羊斟把车往回开,他问道:“你这是在搞啥名堂,疯了吗?赶紧把车掉头回去,你这行为太过分了,小心按军法办你。”
听到华元的恐吓,羊斟哈哈大笑,回道:“之前跟你混的时候,分羊肉汤没我份,那是你的主意。现在嘛,你坐在我车上,往哪儿开,那就是我说了算了。”
然后他继续道:“我跟你这么久,到了分羊肉那会儿,你压根儿就没想起我,真是让我心凉。你既然不讲情分,那也别指望我会手下留情。咱俩不是一路货色,吃不到一块去,那就没必要再提什么仁义道德了。”
到了这个时候,华元终于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搞清楚了。
其实,羊斟会变成这样,全因为以前分羊时他没得到公平的一份,说到底,这就是事情的结果跟着原因走。
华元就这么一个人闯进了郑军的领地,简直就是往狼窝里钻,结果可想而知,最后他被人家给抓住了。
到这儿一看,结果明摆着,肯定是输得一塌糊涂。
说起这事儿,后来宋国可真是丢了大脸,被全天下的人笑话。就连《左传》里头都清清楚楚写着呢。狂狡这家伙,因为这事儿留下了个“杀敌立功”的说法,而华元呢,则让人记住了一个新成语——各管各的!
【无关痛痒之辈亦能影响历史走向】
说起来也巧,这种事儿还真不少见。
过了好多好多年之后,有个人又把华元当年演的戏给演了一遍。
那时候,宴席上国君为了招待大臣们,专门吩咐手下炖了一大锅鲜美的羊汤,打算跟大伙儿一块儿享用。
可中山国的国王压根儿没想过,到了分羊肉汤那会儿,居然会不够分。
那时候,有个大臣没分到羊肉汤,他叫司马子期。
这时,司马子期一点都没露出不高兴的样子,还是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然而,司马子期这个人,心里总是爱犯嘀咕,疑神疑鬼的。
回到家,他左思右想,总觉得事情不对劲,心里琢磨着国君是不是故意想在众人面前让他难堪。
就因为这么点儿琐事,司马子期心里彻底凉了,他一气之下,直接背叛跑到楚国去了。
接着,他出乎意料地鼓动楚王去征伐中山国。
司马子期在一旁鼓动,楚王二话不说,立刻下令派军队去攻打中山国。
中山国势力弱小,根本挡不住楚国的强大军队,很快就被打败了,国家也随之消失。
中山国君经历了那场大变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四处漂泊、无依无靠的独身之人。
从中山国和华元的事情里,咱们得学到一课:有些时候,那些小细节咱们可千万别不当回事,哪怕它们瞅着一点儿也不起眼。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悄悄改变了整个大局的轨迹,结果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局面。
时间飞逝,就像光影一闪而过,白马跑过缝隙那般迅速。
回望过去的日子,不难发现,在这世上,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间,总是大人物冲在前面。但话说回来,大人物毕竟只是少数,真正让社会往前走的,还得靠那些小人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哪怕他们外表看起来毫不起眼。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其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并不会因为外表的普通或者行为的低调就被掩盖。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有着非凡的才能,或者拥有着不为人知的坚韧和毅力。这些特质,让他们变得与众不同,即使他们平时可能显得默默无闻。所以,我们不应该轻视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是那颗未被发掘的璀璨明珠。
就像羊斟那样,还有司马子期这类人……
身在高处,得对谁都一碗水端平,啥事儿都得做到最好,可不能因为芝麻绿豆大的事儿,惹出收不了场的麻烦来。
刘爽. 小角色如何搅乱大局[J]. 思想工作杂志, 2014, (10):90.在一些重要时刻,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最后却把事情给搞砸了。他们可能职位不高,权力有限,但他们的行动和决策,有时候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小人物之所以会坏大事,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责任感。在面对一些关键抉择时,他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疏忽或者短视,做出错误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往往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事情的失败。所以,我们不能小看任何一个角色,哪怕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牵动着整个大局的走向。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这些小人物的作用,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避免因为个人的失误而坏了整个大局。
王立群讲述:“各自为政”的惨痛教训:一碗羊肉汤引发的失败案例[简版]在王立群的讲述中,有个故事叫做“各自为政”,说的是因为一碗羊肉汤,最终导致了一场大败仗。故事是这样的,在某个时期,有一支军队出征在外。本应是团结一心,共同对敌,但军队里却出现了分裂。原来,是因为一碗羊肉汤的分配问题,让大家心里都有了疙瘩。有的士兵觉得分得不公平,有的将领也开始只顾自己的小团体利益。这样一来,军队就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成了好多个小团体,各自为政,互不相干。到了打仗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显现出了严重的后果。因为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作,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最终惨败而归。王立群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和统一是多么的重要。一碗小小的羊肉汤,看似不起眼,但却能引发如此大的灾难。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团结,不能各自为政,否则就会像那支军队一样,面临惨败的命运。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