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曻
前言
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全球经济的巨轮在这场贸易博弈中摇摇欲坠。美国加征关税,让中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中国宣布也对美国调高关税,有着对峙底气。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俄罗斯的“关键王牌”,突然在关键时刻送到了中国的手上。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代表的是对中国的支持,和中俄一直以来的合作。
那这个“关键王牌”究竟是什么?俄罗斯对中国又提供了哪些关键支持?
俄罗斯送来的“定心丸”
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一直是全球能源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对于中国来说,这些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随着中美关税战的升温,许多国家的经济和市场都感受到了压力。
美国对中国的加征关税,不仅增加了中国的生产成本,还威胁到能源供应的稳定。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仅次于美国,而能源供应的稳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俄罗斯给了中国一张“关键王牌”——石油。俄罗斯副外长鲁登科公开表示,如果美国停止对中国的石油供应,俄罗斯将毫不犹豫地满足中国的需求,“要多少有多少”。
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约1.085亿吨原油,约合每日217万桶,创下历史新高。尽管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更严厉的制裁,但中国仍通过非受限油轮和管道进口,确保了能源供应的稳定。
俄罗斯是是中国石油的主要供应国,还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ESPO)等项目,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俄罗斯不仅是中国在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伙伴,其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储备,更是全球能源供应不可或缺的部分。
美国的关税政策虽然令中国经济承受一定压力,但俄罗斯通过这一举措,帮助中国减轻了来自能源领域的不确定性。
能源的稳定供应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中国依赖大量能源来支撑其庞大的制造业和快速增长的经济,而这种能源的供应稳定性如果受到威胁,将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
粮食供应的支援
除了能源,粮食安全在国家战略中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大家可能不知道,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而言,绝不仅仅是供应的问题,更关乎国家的独立性与稳定性。
尤其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任何贸易战或供应链危机都可能导致粮食短缺,进而引发社会动荡。中美关税战的加剧,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不可预知的风险,粮食的供应自然也成了焦点之一。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价值约8725.2万美元的小麦。此外,俄罗斯在2024/25年度预计出口约4370万吨小麦。
中美贸易战升级,而俄罗斯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成为了中国在这一关键时刻的可靠合作伙伴。
俄罗斯不仅是全球小麦的最大生产国之一,年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根据最新数据,俄罗斯在2024/25市场年度(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的预计小麦出口量约为4220万吨。与此同时,俄罗斯在玉米、大豆等其他农产品的出口上也占据着重要份额。
面对中美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俄罗斯向中国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成为了两国战略合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俄罗斯通过增加对中国的小麦和玉米出口,不仅帮助中国保证了粮食供应的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了国内的市场价格。
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粮食供应链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许多国家的粮食出口受限,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而俄罗斯不仅没有停止对中国的粮食供应,反而在此时加强了合作。
而这种合作关系的深化,也让中国在全球粮食安全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尤其是在贸易争端加剧的情况下,减少了对其他国家的依赖。
高科技合作的双赢
除了能源和粮食领域的合作,中俄在高科技领域的深化合作同样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迅猛,但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高壁垒,如何打破技术瓶颈、减少对外依赖,成为了中国发展过程中必须跨越的一道难关。
俄罗斯的技术积累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在一些领域,特别是在高能物理、航天技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中俄合作的深入,双方在芯片、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联手,打破了单纯的资源交换模式,转向更加多元化的合作。
中国的技术需求和俄罗斯在部分领域的技术积淀互为补充,双方在这些技术突破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中俄在芯片领域的合作,帮助中国降低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这不仅促进了中国在关键技术上的自给自足,也让中国在全球高科技竞争中占据了更加有利的位置。
根据《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仍严重依赖进口芯片,尤其是在高端芯片领域,约70%的芯片依赖进口。
而俄罗斯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在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在过去几年里,俄罗斯与中国在芯片制造技术、量子计算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的技术支持并非是单方面的“援助”,而是双方的共同发展。通过技术合作,俄罗斯不仅提升了自身在全球技术舞台上的影响力,也能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进一步推动自身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双方的合作推动了更多跨国的技术交流和创新,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局面。对于中国来说,这样的合作使得在关键技术上更为独立,同时减少了外部因素的干扰,为国家未来的科技发展铺平了道路。
全球博弈中的战略伙伴
在中美贸易战愈发白热化的今天,俄罗斯的角色在全球博弈中显得尤为重要。俄罗斯在能源、粮食和高科技领域的支持,无疑为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增强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这种深度的合作关系,不仅是在经济层面的互利共赢,也体现了两国在全球政治格局中的共同立场。
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400亿美元。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国之一,双方在高科技、粮食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俄罗斯还向中国提供大量的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尤其是2020年,在全球粮食供应链遭遇疫情冲击时,俄罗斯确保了对中国粮食的稳定供应,进一步加强了两国的经济合作。
2024年9月20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简称俄气公司)宣布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达成协议,将提前通过“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送的天然气供应量提升至合同约定的最大规模,即每年380亿立方米。
俄罗斯不仅是中国能源供应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合作的重要伙伴,从能源到科技,两国的合作逐步深化。
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俄罗斯与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5G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俄罗斯的航天技术和核能技术也是中国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时不可或缺的支持。
例如,在量子通信技术上,俄罗斯与中国共同研发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已应用于跨国通信,推动了全球量子技术的创新。
同时,中俄的合作也在推动全球经济秩序的变化。面对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中俄的紧密合作向世界展示了另一种经济合作的模式,那就是互惠互利、平等互信。
通过加强合作,俄罗斯与中国不仅提升了自身在全球的影响力,也为全球多极化发展贡献了力量。
结语
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俄罗斯不仅为中国提供了能源、粮食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也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这种战略合作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增益。通过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中国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外部的压力和挑战。
俄罗斯的“关键王牌”无疑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底气,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两国实现双赢,也为未来全球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信源
观察者网—俄罗斯副外长: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供应多少
中国网—俄副外长: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都准备提供 基于国家利益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