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俄罗斯切割的乌克兰:国家独立了,经济仍然留在苏维埃

制度开门 2021-12-12 23:17:48

随着北约在乌克兰周边的活动随演习等加剧,在美、俄军事对峙之际,夹缠其中的乌克兰也开始了相关动作。乌克兰除接受美国提供的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在美国军事顾问指导下继续向东乌克兰地区发动小规模进攻外,还像2021年2月时一样,继续酝酿并宣布俄军逼近一线、大举进攻的相关事宜。到11月22日,其情报部门首脑布达诺夫就抛出了一个“9.2万俄军于2022年1月至2月间全线进攻乌克兰”的情报。

从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关系看,按照美国学者内斯特的说法:国际政治涵盖了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范畴内的冲突。地缘政治包括领土、信仰、行为等问题的争端,或者是某些也许要考虑动用某种暴力方式予以解决的冲突。地缘经济包括那些无须通过暴力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贸易、产权、经济发展、跨国公司、工业政策的争端正是几种重要的地缘经济问题。内斯特同时指出:地缘政治冲突几乎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地缘经济基础。有时,地缘经济冲突也是国家以战争相威胁或实际上发动战争的主要原因。

苏联解体后,虽然边界把俄乌分割开来,但俄乌毗邻的现状以及历史上形成的经济联系并没有因为边界和关税的存在而消失。地缘经济因素势必会成为影响俄乌关系的重要因素。

一、俄乌经济关系的地理禀赋

地缘经济学理论认为,地理禀赋对国家对外经济行为模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俄罗斯与乌克兰发展经济合作在地理空间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两国有二千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俄罗斯有六个州与乌克兰接壤,其中布良斯克州、库尔斯克州、别尔哥罗德州、沃罗涅日州与乌克兰有陆路边界,罗斯托夫州与乌克兰既有陆路边界又有海上边界,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与乌克兰隔亚速海和刻赤海峡为邻。乌克兰有八个州与俄罗斯相邻:契尔尼戈夫州、苏麦州、哈尔科夫州、卢甘斯克州、扎巴罗热州、赫尔松州、顿涅茨克州和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两国接壤的地区均为本国主要的人口聚集地和重要的工业中心。乌克兰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与俄罗斯接壤的东部,包括顿涅茨克、哈尔科夫等。

苏联时期,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组合特点,15个加盟共和国按照统一的国家地域生产力布局原则,以及原料产地指向、技术中心指向和消费地指向,布局了不同的经济部门和产业,形成了非常明确而固定的分工协作。在专业化和生产协作的基础上,各加盟共和国逐渐形成了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

乌克兰东部与俄罗斯南部同属于苏联南方工业区,这里是苏联主要的机械制造中心和冶金中心,当时的经济一体化和劳动分工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苏联解体对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原来国内的经济联系变成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俄乌经济关系中的能源博弈

20 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各国对资源需求迅速扩大,能源地缘因素的进一步突出,资源价值与地缘价值成为现代地缘政治理论和地缘经济的鲜明特点。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生产决定市场,而资源却决定生产。如果说传统的地缘政治是对手确定战略的话,那么新的地缘政治逻辑则是资源决定战略:谁控制了资源,谁就能控制世界。

俄罗斯是世界上油气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4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 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仅次于沙特阿拉伯; 煤炭储量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50%以上,居首位。俄罗斯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输出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和第二大产油国。而乌克兰在原苏联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中所占比例分别只有0.9%和3.9%。乌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严重依赖于俄罗斯,其石油自给率为7.3%,天然气自给率为16%,要靠从俄罗斯进口来弥补石油和天然气的缺口。

随着俄罗斯能源贸易的扩大,能源运输也更多地受到国际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保障能源运输安全也成为俄罗斯保证国家利益和维护市场信誉的头等大事。

俄罗斯政府2003年通过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指出:“由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特点,俄能源过境运输具有特殊意义”。俄罗斯必须有能力和手段,保证能源运输系统得到可靠的供应,实现有效出口并从中获益。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出口主要依靠管道运输,所以与过境运输国搞好关系也是俄罗斯保障能源运输安全的重要内容。而在俄罗斯出口欧洲的能源运输体系中,主要的天然气运输体系途经乌克兰境内。

乌克兰是一个重要的能源运输国家。俄罗斯与欧洲 80%以上的天然气交易是通过乌克兰输送的。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连接东西方理想的“能源走廊”。乌克兰拥有3.5万公里的天然气管网,年输送能力达 1 700 亿立方米。

可见,在俄乌关系中能源问题是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俄罗斯借助能源价格杠杆来影响乌克兰的内政与外交,乌克兰利用俄罗斯重要能源过境国的地位,以提高能源过境费进行反击。俄乌2006年和2009年爆发的“天然气之争”是显著的例子。但因乌克兰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性太大,在历次能源战中乌克兰均处于下风。这也给俄乌双方及欧洲提出了警示:保障能源进出口多元化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所以,俄罗斯开始修建绕开乌克兰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即经黑海海底通往土耳其的蓝流天然气管线和经波罗的海海底通往欧洲的北欧天然气运输管线。乌克兰也开始重视与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以实现其能源进口多元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乌克兰仍然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主要能源运输国,而俄罗斯仍然是乌克兰主要的能源输出国。

三、俄乌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

传统的区位理论把边境视为经济合作的障碍,因为它把市场割裂开来; 而新区位理论则把边界视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中介、接近外部市场的前沿,认为边境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着积极作用。边境地区由于经济空间、经济活动的连续性、自然延伸性与不可分割性,因而成为相邻各方力量相互影响与交叉重叠的场所。国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与邻近地区的合作。

俄乌之间边界的出现使本同属于苏联南方工业区的俄罗斯南部和乌克兰东部割裂开来,导致俄乌间的商品和人员流通效率大大降低,企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而乌克兰西部与波兰等国的经济联系因仍保持着连续性而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乌克兰与波兰关系的大力改善而更加紧密。乌克兰东西部各州的工业生产规模指标对比充分表明了俄乌独立对于乌克兰东西部各州的影响。

1995年前,乌克兰东部各州的经济衰退程度要大于西部各州,而2006年的数据表明乌克兰东部地区经济恢复程度要远远小于西部各州。造成乌克兰东部边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一,俄乌边界地区的经济联系突然由国内经济联系变成两国间的经济关系,俄乌双方均未做好应对准备; 其二,乌克兰独立后选择了与俄罗斯保持距离,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强调自己相对于俄罗斯的独立性; 其三,两国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制于两国中央政府的政策。俄乌两国间边界地区经济合作的阻力主要来自于两国中央政府。俄乌两国 20 世纪 90 年代发生的贸易战,对两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而对俄乌边界地区经济合作的影响尤甚。两国政府为了保护各自国内的劣势产业,不断提高双边贸易关税,致使两国之间的边界真正成为双方经济合作的障碍。

综上所述,俄罗斯与乌克兰虽然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多年来形成的经济关系不会因边界和关税的存在而被彻底割裂。俄罗斯需要乌克兰的市场,它的商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无法打进西方市场,它只能想方设法保住俄罗斯工业的最大市场,即国内市场和独联体国家市场。

此外,乌克兰至少现在仍然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能源过境国。乌克兰在经济上也无法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维持传统的经济联系,扩大相互经济需求,是乌克兰经济的客观现实。乌克兰生产终端产品的能力有限,即使生产出来的终端产品也同样无法打入西方市场,俄罗斯市场是它的不二选择。

此外,最重要的是,乌克兰所需能源80%以上靠俄罗斯供给。所以说,俄乌经济关系的互补性和经济联系的紧密性,不能不对俄乌两国关系的走向产生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很重要的影响。俄乌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发展是成正比例关系的。显而易见,最后的结果是,乌克兰并没有获得经济上的独立。

(保留所有权利,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制度开门”。资料来源:王庆平:影响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的地缘经济因素解析,《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第5期)

0 阅读:582
评论列表
  • 2021-12-13 00:16

    为什么俄罗斯能够强硬,因为他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天然气40%,石油1/3,煤50%,有谁能相比呢。

    beyond 回复:
    应该资源多集中在故土西伯利亚区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