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来帮忙#
亚文化,亦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的非主流、局部文化现象。当主流社会中的某群体展现出不同于主流的语言、规范和习惯时,便形成了亚文化。警察作为社会群体,既拥有主流文化,也孕育着反映职业习性的亚文化,这种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分离,对警察队伍影响深远。上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威廉•韦斯特利首次提出“警察亚文化”概念,随后多国研究者发现警察群体存在相似的职业文化价值观。我国警察亚文化研究起步较晚,但普遍认为它是警察文化的一个分支,既与主流文化相通,又体现警察独特的价值。
我国警察亚文化现象颇为显著,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许多人怀揣英雄主义梦想投身警营,崇尚武力、勇气,以英雄为荣;战友间以兄弟相称,彼此信赖,共同面对职业中的不确定因素,形成了深厚的团队精神;警察迷信经验,依赖在与犯罪分子较量中获取的经验来应对新案情,体现了经验主义的认知模式;部分警察因职业特性而玩世不恭、猜疑心重,倾向于自我封闭以应对外部世界和压力;警队中喝酒抽烟曾是沟通联络感情、释放压力的主要方式,但随着队伍年轻化和健康观念普及,这一方式正在悄然改变。警察亚文化现象反映了警察群体的部分价值与精神追求,对警察队伍建设产生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警察亚文化承载着主流文化所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政治、制度和法律共同构筑的警察主流文化虽为基石,却难以满足警察在执行职能过程中的全方位文化需求与精神寄托,由此催生了适应警察工作与生活方式的亚文化。警察亚文化具有极强的弥漫性,一旦形成,便会对警察个体及职业群体产生深层次的浸染,通过塑造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影响压力应对方式和行为评价等多维度,对警察队伍建设施加影响。尽管警察亚文化只是警察文化的补充,但它却深刻反映了警察群体的共同心理倾向,拥有顽强的生存力,其影响持久而深刻,对警察队伍建设的作用不容小觑。
合于主流文化的警察亚文化对警察队伍建设具有积极影响。它不仅能增强警察队伍的归属感和凝聚力,通过职业神圣感和英雄主义精神,满足警察的职业认同需求;还能提升整体士气和战斗力,让警察在追寻职业意义、价值和荣誉的过程中,焕发积极向上的动力。警察亚文化中的团队情谊,如同胞兄弟般的相互支持与信任,为警察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了队伍的稳定性,有效缓解了警察在高强度、高风险工作中的巨大压力。尤其是酒文化,作为警察亚文化的一种体现,成为警察展示个人英雄主义、排解孤独烦忧、舒缓心理压力的重要方式。然而,警察亚文化的积极影响有限,过度依赖可能转为消极影响。
与主流文化相背离、甚至相对抗的警察亚文化会对警察队伍建设产生消极影响。过度渲染英雄主义情结,使部分警察崇尚武力,过度使用暴力手段,成为规范公正执法的障碍。过度职业认同则使警察在服务性工作中表现出冷漠、敌意,加剧了警民关系紧张,还可能引发团体腐败。警察经验主义亚文化强调经验而忽视理论,排斥改革创新,影响警务改革的进程。玩世不恭、猜疑和自我封闭的防御亚文化导致警察工作效率下降,执法效果受损,队伍形象受挫。此外,不恰当的压力应对方式,如过量饮酒,也给警察队伍管理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酒后执法,损害了警察的职业形象和队伍纪律。
亚文化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这一过程既是认知的参与,也是情感的渗透,情感的倾向往往左右着认知的接纳与排斥。警察亚文化,作为警察队伍建设的粘合剂,其积极作用不容忽视。然而,与主流文化相悖的部分亚文化元素,不仅危害警察个体的身心健康,也阻碍警察队伍的整体建设。面对这一现状,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可一味打压,而应积极应对,引导并改造警察亚文化,使之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警察个体内心渴望变革,期待组织层面对亚文化进行梳理、分类与引导,使之焕发新生。引导与改造警察亚文化,是我国警察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引导与改造我国警察亚文化,需从多方面入手。警队酒文化的变迁,通过严明纪律和实施禁酒令,有效遏制了警察嗜酒行为,为亚文化的引导与改造提供了成功范例。然而,需深层次解决警察压力应对问题,需建立科学健康的压力释放机制。警察亚文化的改造需全面系统,以主流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为指导,帮助警察个体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心理弹性。同时,警务改革创新是突破经验主义亚文化的关键,面对新型犯罪挑战,必须主动适应,推进警察队伍健康发展。警察亚文化随环境和职业发展而变化,我们需与时俱进,引导并建立与主流文化相一致的警察亚文化,塑造良好形象,提升队伍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