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0 日消息,在2025上汽之夜活动中,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透露,上汽新一代固态电池将于今年底在全新 MG4 上量产应用;2027 年,上汽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将落地。

注意到,上汽集团在去年11月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全新一代固态电池计划于 2026 年实现量产,其能量密度超过 400wh / 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 820wh / L、电池容量能够超过 75Ah。
上汽官方还表示,该款固态电池在针刺以及 200℃热箱的场景下,能够确保电芯不起火不爆炸,其低温容量保持率超过 90%。

上汽集团此前透露,2025 年,上汽 MG 透露将推出全球首款标配“半固态电池”车型。
2025年1月,上汽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搭载第一代固态电池的智己L6光年版已向工信部进行了申报。

据悉,这款电池容量达到了133kWh的超大容量,能够让智己L6实现超1000公里的CLTC超长续航里程。智己L6拥有准900V碳化硅超强性能平台,新车可以实现400kW的峰值充电功率,让驾乘者体验到12min续航提升400+km的快充效果。在碳化硅飓⻛电机的配合下,四驱车型的零百加速仅需2.74s,极速可达268公里/小时。
据智己L6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清陶能源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李峥透漏,该款电池采用了“高离子电导率、耐高温固态电解质”以及“干法固态电解质层一体成型”技术,新技术使得电芯整体内阻大幅下降,也使得电池具备超快充能力。“为了增强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导电性,我们在电解质中加入了10%的浸润液。”李峥表示,新研发的固态电解质厚度仅10微米,同时采用了无机涂层,可减少电芯短路的可能。并且,当正极材料受热产生热量时,该固态电解质层可隔绝热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随着全固态电池商业化 “上车” 时刻日益临近,新能源行业即将迎来全方位变革。
从技术维度审视,全固态电池将成为行业技术迭代的强劲引擎。其独特优势会促使众多车企纷纷加大在电池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进而在行业内催生出激烈且良性的竞争氛围。这种竞争将加速行业技术的进步,推动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充电速度加快、安全性能增强等关键技术指标实现质的飞跃,为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性能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在市场层面,全固态电池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市场格局,车企与电池巨头之间围绕未来能源话语权的争夺已然打响。这场固态电池领域的竞争,远不止局限于技术比拼,更关乎未来市场主导权的归属。那些能够率先掌握全固态电池核心技术并实现大规模量产的车企,无疑将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进而引发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不仅如此,固态电池的崛起还将深刻影响传统动力系统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比。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推广,新能源汽车在性能、续航等方面的优势将愈发凸显,这将不可避免地加速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的进程,重塑整个汽车市场的生态格局。
尽管全固态电池前景一片光明,但其普及之路并非坦途,仍面临诸多技术瓶颈。例如,界面阻抗问题导致电池充放电效率受限,锂枝晶生长可能刺穿电池隔膜引发安全隐患,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不足影响车辆在寒冷地区的使用等,这些难题至今尚未得到完全攻克。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当前各大车企及相关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全固态电池的巨大潜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攻坚技术难题。相信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全固态电池能够成功突破这些技术障碍,为电动汽车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开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