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的长安城,华灯初上,唐玄宗搂着杨贵妃在华清池畔听着《霓裳羽衣曲》。谁能想到,千里之外的范阳军营里,一个300斤的胡人将领正对着士兵们喊话:“清君侧,杀奸臣!”短短三个月后,叛军攻破洛阳,大唐盛世轰然崩塌。这场让唐朝人口锐减三分之一的“安史之乱”,真的是因为杨贵妃太美,或者安禄山太贪吗?
唐玄宗前半生堪称明君模板,可到了晚年,他的政治手腕却像喝醉酒的舞姬——看似眼花缭乱,实则步步踩雷。为了防着太子夺权,他把边关节度使都换成胡人;为了制衡宰相李林甫,又提拔了连字都认不全的安禄山。结果呢?安禄山手握三镇19万大军,成了“东北王”。
讽刺的是,当杨国忠拿着安禄山要造反的证据告状时,玄宗大手一挥:“朕的干儿子怎么会反?”直到叛军杀到潼关,老皇帝才哭着承认:“朕养虎为患啊!”
唐朝初年实行的府兵制,本是一手妙棋:农民战时扛枪,闲时种地,既省钱又能防军阀坐大。可到了开元年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连自家田都保不住,谁还愿意自带干粮去打仗?朝廷一拍脑袋改成了募兵制,结果边关士兵全成了节度使的“私兵”。
安禄山给士兵发工资时都要加戏:“这钱是皇上赏的,但经我老安的手!”士兵们吃着胡将的饭,唱着胡人的歌,早把长安城里的皇帝当成了传说。等到安禄山喊出“清君侧”的口号,这些职业军人抄起刀枪就跟着冲——毕竟谁发工资,谁就是爹。
长安城里的权斗比战场更血腥。李林甫为了独揽大权,把汉人将领全换成胡人;杨国忠上位后,天天给安禄山穿小鞋。安禄山每次入朝都演得声泪俱下:“臣只是个胡人,全凭陛下赏饭吃!”转头就在范阳囤粮练兵。
更荒诞的是,安禄山造反前还给朝廷送了一批战马。宰相杨国忠居然把这当成忠心证明,转头就把举报安禄山的大臣给杀了。等到叛军攻破洛阳,杨国忠还在赌咒发誓:“最多十天,安禄山的人头就得送来!”结果等来的,是自己被乱刀砍死在马嵬驿。
鲜为人知的是,这场叛乱还带着宗教狂热色彩。安禄山的母亲是祆教(拜火教)巫师,他自称“光明圣主”,士兵冲锋时高喊“焚尽黑暗”。攻占洛阳后,叛军甚至把道观改成火神庙。直到今天,河北某些村落还流传着“安史四圣”的传说——谁能想到,这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战争,竟裹挟着西域神秘主义的星火。
站在千年后的今天回望,安史之乱像极了一场“盛世泡沫”的破灭。长安城里夜夜笙歌时,河北农民正啃着树皮交“两税法”;杨贵妃的荔枝快马加鞭时,幽州的铁匠正在给叛军打造箭镞。当朝廷把全国60%的兵力堆在边境,却把内地城池的城墙拆了“以示太平”,这场灾难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