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芯片制造商正面临来自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多重压力。尽管美国总统近日宣布对半导体产品暂不加征新关税,但这一豁免恐难长久持续。而更严峻的是,智能手机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受抑,正对台积电、三星电子等芯片巨头造成沉重打击。同时,制造成本激增,也可能打乱它们在美国大规模扩张产能的雄心。
目前,美国进口的半导体产品尚未被纳入“互惠关税”范围,这在表面上为该行业赢得了短暂喘息机会。但特朗普已明确表示,针对芯片的新一轮关税“很快将开始”。早在2月,他便声称相关税率可能高达25%甚至更高。
在此背景下,虽然对台积电这类市值高达7350亿美元的制造商来说,短期内的直接冲击或许有限,但连锁反应正在显现。2023年,台积电约有70%的收入、即600亿美元,来自包括苹果、英伟达在内的北美客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客户所购芯片多在海外封装,并被集成至终端产品中,如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
据统计,2024年美国芯片进口总额为820亿美元,略低于计算机进口额的1000亿美元。然而,随着终端产品价格因关税上升,叠加美国可能步入经济放缓周期,整体消费需求势必承压。例如,苹果公司85%的iPhone产自中国,而中国出口商所承受的关税累计已超过100%。受此影响,自特朗普4月初宣布加征关税以来,台积电与三星电子股价分别下挫15%与10%,两家公司市值合计蒸发1170亿美元。
对台积电、三星等在美扩产的企业而言,最深远的冲击或来自成本上升的“第三重打击”。以ASML制造的极紫外光刻机为例,这类设备由荷兰生产,是先进芯片制造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每台售价高达3.5亿美元。若特朗普如计划对欧盟产品征收20%的关税,仅引进一台设备就将增加数千万美元支出。
对于台积电已承诺投资1000亿美元在美设厂的项目而言,无疑将进一步推高其运营成本。若制造成本持续螺旋式上升,特朗普的“重振美国制造业”目标恐将事与愿违。而芯片制造商,将是首当其冲的“代价承担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