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古堡:暖泉古镇的历史瑰宝

浩慨说历史 2025-03-12 07:32:36

西古堡:暖泉古镇的历史瑰宝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宛如遗世独立的明珠,静静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暖泉古镇的西古堡便是这样一处所在,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块砖石、每一条街巷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初窥古堡:雄浑的外观与格局

当你初次来到西古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大而坚实的堡墙。堡墙用黄土夯实,外部包砌青砖,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依然屹立不倒,仿佛一位位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古堡的安宁。城墙高约8米,上宽约4米,下宽约5米,宽阔的墙体顶部可以并行两辆马车。沿着城墙漫步,手指轻轻触摸着那粗糙的砖石,便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城墙上设有瞭望孔和射孔,这些防御设施见证了古堡曾经的军事战略地位,让人不禁联想到往昔战火纷飞的岁月,它曾作为抵御外敌的坚固堡垒,庇护着堡内的百姓。

古堡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60米,南北宽约180米,布局严谨对称。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寓意着“迎旭”“瞻霞”“承恩”“通远”,寄托着古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远方的期许。城门之上建有城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虽历经岁月洗礼,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美与华丽。走进城门,一条主街贯穿东西,将古堡分为南北两部分,数条小巷纵横交错,与主街相连,构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交通网络。整个古堡的布局犹如一个棋盘,房屋建筑排列整齐,体现了古代建筑规划的高超智慧。

古堡街巷:岁月沉淀的烟火气息

踏入古堡的街巷,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脚下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平整,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无数人的足迹。走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哒哒”声,那声音在幽深的街巷中回荡,更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古朴的氛围。

街巷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这些民居建筑风格独特,以四合院为主,采用砖木结构,青砖灰瓦,飞檐翘角。院门多为木质,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寓意吉祥如意的花鸟鱼虫,有展现历史故事的人物场景,每一幅雕刻都栩栩如生,细腻入微,彰显着古堡居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走进四合院,庭院深深,布局紧凑合理。正房一般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则是晚辈的住所。庭院中摆放着石桌石凳,种有花草树木,春夏之际,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秋冬之时,落叶纷飞,银装素裹,别有一番韵味。在这里,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古堡居民宁静祥和的生活气息,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聊天,孩子们在街巷中嬉笑玩耍,构成了一幅幅温馨和谐的生活画卷。

古堡庙宇:信仰的寄托与传承

西古堡内庙宇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地藏寺和观音庙。地藏寺位于古堡的西南方,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一座佛教寺庙。寺庙坐北朝南,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等建筑组成。山门古朴典雅,门额上刻有“地藏寺”三个大字,苍劲有力。走进山门,首先看到的是天王殿,殿内供奉着四大天王神像,他们威风凛凛,神态各异,守护着寺庙的安宁。大雄宝殿是地藏寺的主体建筑,气势恢宏,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佛像庄严肃穆,宝相庄严,周围环绕着众多菩萨和罗汉塑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每逢佛教节日,寺内香火旺盛,信徒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这里虔诚祈福,祈求平安健康、幸福美满。地藏寺不仅是信徒们的精神寄托,更是古堡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古堡居民对佛教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也体现了古代宗教文化在民间的深远影响。

观音庙位于古堡的东北方,是一座道教庙宇。庙宇规模较小,但建筑风格精致典雅。庙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像,观音菩萨慈眉善目,手持净瓶杨柳,普度众生。观音庙的建筑装饰别具特色,庙门和墙壁上绘有精美的道教壁画,内容丰富多样,有神话传说、道教故事、山水花鸟等,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壁画不仅为观音庙增添了浓厚的宗教氛围,也反映了古代民间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在古堡居民心中,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象征,他们常常来到观音庙,祈求观音菩萨保佑家人平安、风调雨顺。观音庙承载着古堡居民的美好愿望和精神寄托,是古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堡民俗:古老传统的延续与发展

西古堡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还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打树花”表演。“打树花”是暖泉古镇特有的民俗活动,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古时的暖泉镇有许多铁匠铺,每逢年节,铁匠们为了庆祝丰收,便将熔化的铁水泼洒在堡墙上,铁水遇冷迸溅四射,形成万朵火花,犹如烟火绽放,十分壮观。后来,这种独特的庆祝方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俗表演,深受人们喜爱。

如今,“打树花”已成为暖泉古镇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表演时,表演者身着羊皮袄,头戴草帽,手持特制的勺子,将熔化的铁水用力泼向堡墙。瞬间,铁水如烟花般绽放,万道火花冲向天空,照亮了整个古堡,场面震撼人心。在火花的映照下,古堡的轮廓更加清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观众们惊叹于这神奇的表演,纷纷拿出相机拍照留念,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打树花”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古堡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古堡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打树花”,西古堡还有许多其他的民俗活动,如社火、舞龙舞狮、踩高跷等。这些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每逢重大节日,古堡内便会举行盛大的民俗表演,居民们身着盛装,走上街头,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古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传承和弘扬了古堡的传统文化。

古堡的现状与未来:保护与发展的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西古堡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今,西古堡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加大了对古堡的保护力度,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对古堡的建筑、街巷、庙宇等进行了修缮和维护,使其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古堡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优势,当地政府积极推动古堡的旅游开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然而,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西古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一方面,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古堡的承载压力逐渐增大,如何在保护古堡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古堡内的一些居民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如何在保护古堡文化的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探索保护与发展的新模式。一方面,加强对古堡旅游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合理控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开发对古堡造成破坏。同时,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升级,开发出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加大对古堡居民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居民的收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加强对居民的文化教育和培训,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和文化素养,让居民成为古堡保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暖泉古镇西古堡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一座建筑的艺术殿堂,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文化教科书。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到古堡居民的淳朴生活。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西古堡能够在保护与发展的道路上找到平衡点,继续绽放出它独特的光彩,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爱它,将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房玲,女,2006年出生于河北张家口蔚县,汉族。自幼对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展现出浓厚兴趣。朝吟雅韵逐清梦,暮品华章醉墨香。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