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问刘伯温:朱元璋登基前,会先杀哪个人?刘伯温说了3个字

俊奇车坛 2025-04-24 10:16:36

明朝刚建立那会儿,真是局势动荡,到处都是斗智斗勇的事儿。李善长这个老谋深算的家伙,心里头七上八下的,就跑去问刘伯温:“你说朱元璋在当上皇帝前,会先对谁下手呢?”刘伯温就轻飘飘地说了三个字,一下子就把这事儿给说透了。

这三个词充分展现了朱元璋的治国谋略,同时也深刻反映了明朝权力争夺的惨烈真相。

到底谁会是朱元璋首个要对付的人?这三个字里头,到底埋着啥惊天大秘密呢?

【兵农一气,布衣登基的威武之师】

朱元璋来自普通老百姓家庭,打小就过着紧巴巴的穷日子。小时候,他差点饿死在道旁,幸好被一位好心的大妈及时搭救,这才捡回一条命。

之后,他进了寺庙,当上了一个小和尚,虽然勉强能填饱肚子,可万万没想到,寺庙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也会遭遇没粮食的困境。

幸运的是,朱元璋被军队里的能人汤和发现并推荐,他就这么加入了起义军,从此,他那不平凡的一生拉开了序幕。

朱元璋刚参军那会儿,就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和大胆,很快就在队伍里显示出了不一般,没多久就超过了原先提拔他的汤和,变成了起义队伍里的主要头头。

但到了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到处冒头,没多久就蹦出一大堆厉害的对手,像张士诚、陈友谅这些人。要是比拼武艺和势力,朱元璋估摸着得被他们甩好几条街。

就算朱元璋能一个个打败那些厉害的对手,但碰到元朝这个强大到不行的敌人,他的处境还是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这个来自普通家庭的英雄,最后靠着聪明才智和好运气,不光战胜了许多厉害的对手,还顺利把元朝势力赶出了中原,一下子就成了掌控大局的人物。

【正名行政,赶出元孽的新秩序建立者】

朱元璋把元朝势力赶出中原后,按理说,他应该立马坐上皇位,建起自己的国家。但奇怪的是,这位大英雄却一直没动静。这究竟是为啥呢?

说起来,元朝虽然在中原不再当老大了,但在北方他们还留着一手,挺有实力的,人们管这部分叫北元。还有啊,中原那时候也冒出个让人摸不清底细的角色,就是韩林儿。

韩林儿是起义军老大韩山童的儿子,老爸牺牲后,他就被大家推举成了起义军的新头头,还自己搞了个政权,起了个国号叫“明”。

韩林儿说自己是宋朝皇家的后代,喊着要重振大宋的旗帜,很快就拉起了一支大军。虽说这支队伍的战斗力跟朱元璋手下的精兵比起来差远了,但因为他手里握着正统的名分,所以就成了朱元璋称帝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挟天子以令诸侯,智谋篡位的核心策略】

对朱元璋来讲,他面临俩抉择:要么就直接当皇帝,把天下抢到手里,但这么干可能会掀起很大的政治风波。

要不就直接跟着大局走,先给韩林儿打打工,等机会到了再想办法夺权。朱元璋琢磨来琢磨去,最后还是选了后面这条路。

朱元璋觉得,要想稳稳当当地建起自己的江山,头一件大事就是得把手头的兵马拢一块儿,把那些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潜在对手都给除掉。这里面,最难搞的就是那个自称“帝”的韩林儿。

对韩林儿来说吧,他名义上是朱元璋的头儿,可实际上呢,实力差人家一大截。再说了,韩林儿自己带兵打仗也不行,政权大权都落在丞相刘福通手里了。

所以,朱元璋打定主意先忍一忍,明面上对韩林儿低头,可心里头早就盘算着怎么把这个绊脚石给踢开了。

这时候的朱元璋尽管还没胆子公开当皇帝,但他已经悄悄开始准备以后登基的事情了。他吩咐手下聪明人刘伯温,要时刻盯着韩林儿的一举一动,瞅准机会就把他给解决了。

另外,他借着在韩林儿手下的名头,一直在暗中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好给以后自己当皇帝打基础。尽管明面上朱元璋还是韩林儿的手下,但他心里其实一直在为自己的皇帝梦努力着呢。

【天下大势,独立登基的智谋布局】

在这个重要关头,朱元璋的计划能顺利推进,多亏了他的智囊刘伯温。这位老练的谋士,时刻盯着天下局势的变动,不断给朱元璋想出好主意。

有一次,李善长碰巧问刘伯温,朱元璋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为啥到现在还不肯当皇帝。刘伯温想了想,简单地回了三个字:“时机未到”。

这三个词一下就让李善长懂了其中的奥妙。说白了,朱元璋一直没当皇帝,就是因为他还得解决掉眼前这个人——韩林儿。

朱元璋要是想当老大,直接抢了那正统领袖的位置,那肯定得闹翻天,对自己的名声也不好。毕竟,人家现在是正儿八经的当权者,你突然来这么一出,不乱套才怪,自己脸上也无光啊。

所以,朱元璋得想办法先把韩林儿给解决掉,这样他才能名正言顺地当上皇帝,建立起自己的国家。

根据刘伯温的点子,朱元璋动手搞起了不少计划。他先是在韩林儿手下憋屈了一阵子,然后亲自带兵去救了被张士诚困住的韩林儿,帮他解了围,还顺势把这位大佬给拉拢了过来。

同时呢,朱元璋也跟韩林儿说了,自己愿意忠心耿耿地跟着他,还接受了给他的那个封号。他这一招明着服从、暗地里掌控的手法,真的让他赢得了韩林儿的信赖,在韩林儿心里头,朱元璋也成了个靠谱的人。

那时候,朱元璋瞅准机会,把韩林儿手下的很多兵马都收到了自己麾下,这给他日后当皇帝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倾巢出动,神机妙算的致胜计划】

当朱元璋一门心思为韩林儿效力时,刘伯温悄悄给他支了个招:得想办法把那位给解决了。

说白了,就是因为韩林儿还活着,朱元璋就没法堂而皇之地坐上皇位,因为这会被看作是抢了正统的位置。

没过多久,朱元璋派出手下大将廖永忠去滁州把韩林儿接回来。可在回南京的途中,韩林儿却碰上了水灾,结果丢了性命。

这事儿确实给朱元璋当上皇帝铺平了最后一条路。韩林儿咋死的,历史上大家说法不一。有的人说,那就是个意外,可也有人觉得,这背后肯定有鬼。

廖永忠那可是朱元璋手下响当当的水军头领,他咋就在送韩林儿的路上,莫名其妙地把船给弄翻了呢?说来也怪,出了这事儿后,廖永忠竟然一点事儿没有,没被罚啥的。

这些点点滴滴的迹象,都让人琢磨着那个所谓的“事件”,说不定就是朱元璋提前谋划好的。说白了,韩林儿一死,朱元璋就能名正言顺地当上皇帝,这可是他长久以来一直打的主意。

但是,就算这样,朱元璋在那个重要时候,还是表现出了特别聪明的一面。他心里清楚,要是自己不顾一切地杀了韩林儿,那肯定会在名声上吃大亏。

因此,他机灵地把这事安排得像是场意外,既完成了任务,又没留下任何把柄。这绝对是一场策划得相当到位的好戏码。

【扫除异己,登基雄图的实现之路】

韩林儿去世隔年,朱元璋总算是达成了心愿,坐上了皇位,建起了大明王朝。这个以前只是个普通人的大英雄,现在真真正正地变成了皇帝,管着咱这辽阔的中华大地。

朱元璋心里头,当皇帝那可是想了好多年的大事。从小受过不少冻挨过不少饿的他,最终靠着自个儿的聪明才智和胆量,一点点走到了那至高无上的宝座上。

这条路走得坎坷不平,主要就是因为有个拦路虎得先对付——那就是韩林儿。

朱元璋心里明白,韩林儿一天不死,他就不能堂堂正正坐上皇位,不然会被说成是抢人家正统。所以,他得想个法子,不动声色地把韩林儿给“处理”了,好把称帝路上的这块大石头给搬走。

朱元璋用的这套权谋手段,真是显示了他超群的政治头脑。他既能看清天下的大形势,又擅长制定细致的策略,把各种可能冒出来的风险都悄悄给摆平了。

可以讲,正是这种高超的计策让他最终坐上了皇帝的位子。同时呢,朱元璋当上皇帝的路也不是一点坎坷都没有。在摆平了好多反叛的势力后,他还得对付来自北方元朝剩余势力的骚扰。

朱元璋靠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聪明才智,最终把元兵赶出了中原,稳稳当当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朱元璋这一辈子,简直就是部大戏。从当初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老百姓,一路打拼,最后坐上了皇位,当上了皇帝,还成了人人称赞的好皇上。他绝对算是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惊叹的人物之一。

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出色的表现,还显示出了高超的政治头脑。从一个不起眼的身份一路走到皇位,这样的传奇经历,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结语】

要想干出一番大事业,那得有特别聪明的脑瓜子和很大的胆子。朱元璋就是靠这些本事,一路闯过了好多难关,最后坐上了皇帝的位子。

他这辈子,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故事之一,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后人都得竖大拇指。

这段过去的事儿给了我们好多值得琢磨的教训,说白了,就是只要你有大志向,那肯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0 阅读:1

俊奇车坛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