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在杀了他后我不得不信

脑洞局知识 2025-04-21 15:56:05

1929年1月10日这天,杨宇霆和常荫槐像平时一样,带着随行护卫,一边聊天一边走进了帅府的老虎厅。

他们即将面对的,是年轻气盛的张学良。在杨宇霆看来,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根本不堪一击,用不了多久就会在他们的压力下服软,老老实实地在那份早就备好的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大家坐下聊天时,杨宇霆很快就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劲。按理说,作为东道主的张学良应该早就到了,可这位东北军的少帅却迟迟不见人影,把杨宇霆他们晾在一边干等着。

这里头是不是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想到这里,杨宇霆神色慌张,连忙摆手让卫兵加强防备。

常荫槐端着茶杯,忍不住笑出声来:“麟阁兄,你太紧张了。张学良就是个被惯坏的公子哥,全靠他老爹张作霖才有今天的地位,他能有什么心机?这话传出去,别人听了都得笑掉大牙。”

杨宇霆听完这话,也跟着笑了,心里放松了警惕。他接着和常荫槐有说有笑地聊了起来。

就在大家谈笑风生时,老虎厅南边的门突然被撞开,张学良手下的高纪毅和谭海带着差不多十个身材魁梧的壮汉,手持枪支冲进了大厅。

还没等大家回过神,那人就撂倒了守卫,三下五除二把杨宇霆和常荫槐摁倒在地。

高纪毅和谭海走到前面,高声说道:“根据上级指示,你们俩反对更换旗帜、阻碍国家统一,现在判处你们死刑,立即执行!”

杨宇霆和常荫槐一听这话,瞬间呆住了,脸色惨白如纸。还没等他们开口辩解,身后的士兵就冲上来,紧紧按住他们,枪口直接顶在后脑勺上,紧接着鲜血四溅,两人当场毙命。

杨宇霆和常荫槐做梦都想不到,他们叱咤风云的人生会以这么狼狈的方式在老虎厅画上句号,也万万没料到,他们的生死竟然被张学良随随便便的一个“算卦”给决定了。

【走向歧路】

杨宇霆就像个“幕后掌权者”,他从小聪明过人,还被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过。

留学回国后,他在张作霖麾下担任重要职务,成为得力助手,跟随张作霖四处征战,深受器重。

张作霖对杨宇霆十分器重,这让杨宇霆变得越来越目中无人。除了张作霖,他对谁都不屑一顾,尤其是张学良。在杨宇霆看来,张学良就是个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最终,皇姑屯的那场大爆炸成了导火索,让所有积压的矛盾瞬间爆发,局面彻底失控。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在皇姑屯的铁路轨道上偷偷安装了炸弹,一声爆炸过后,东北的军事领袖张作霖不幸遇害。

东北军阀突然没了主心骨,权力落到了张学良和杨宇霆两个人手里。

杨宇霆来自农村,凭借自己的本事闯出一片天,他打心底看不上张学良这个富家公子。张学良接班后,杨宇霆更是自以为是,常常摆出长辈的架势,笑话张学良太年轻。他还多次违抗命令,根本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

张学良费尽口舌,软磨硬泡,总算在一次军队整编的会议上,把杨宇霆这位重量级人物给请来了。

没想到杨宇霆一进门,屋里的军官们立刻齐刷刷地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杨某慢悠悠地走进会场,让大家等了好一会儿。杨宇霆脚步飞快,面带笑容地向在场的宾客挥手打招呼,完全没把少帅张学良当回事,摆出一副东北军老大的架势。

张学良表面上笑脸相迎,心里却憋着一肚子火,只能硬着头皮招呼杨宇霆入座。

开会时,杨宇霆一点没给张学良留面子,自顾自地说个不停,几次三番打断张学良的发言,搞得好像张学良才是来旁听的客人。张学良表面上还保持着笑容,其实桌子底下早就气得攥紧了拳头。

杨宇霆察觉到张学良神色不对劲,带着挑衅的语气对他说:"汉卿啊,我看你对我的看法,好像不太认同,是不是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张学良只好陪着笑脸说:"杨参谋长说得对。我张学良见识有限,还望杨参谋长多多指教。"

杨宇霆听完这话,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你父亲在世时,常嘱咐我要多关照你。现在他走了,虽然我不敢说自己像诸葛亮那样厉害,但要说帮你站稳脚跟,我还是能出不少力的。"

张学良心里明白杨宇霆话里有话,但也不好当面反驳。

会议开到中途,张学良突然肚子不舒服,找了个理由提前退场。主持会议的任务就顺理成章地转给了杨宇霆。

张学良匆忙回来打听会议进展,杨宇霆却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不屑地说:“少帅,军国大事你都不懂,瞎操什么心?”那口气,完全没把张学良当自己人。

常荫槐作为杨宇霆的得力助手,在给蒋介石的信中毫不客气地说:“东北的事情不用找张,他整天吸毒跳舞,正事不干,有事直接找杨督办或者我就行。”

张作霖一死,局面就乱套了。杨宇霆越来越霸道,张学良这边的人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再这么下去,迟早要出大事。

【引起杀心】

张学良和杨宇霆之间的冲突越来越严重,日本人很快就察觉到了这个情况,他们打算趁机再挑拨一下。

张作霖被刺杀后,各界人士纷纷前来吊唁。日本人之前和他有过不少往来,这次也假惺惺地到场,装模作样地掉了几滴假眼泪。

张学良冷眼旁观这群"日本访客"哭天抢地,他心里明白,父亲的死跟这帮日本人绝对有关系,他们再怎么装模作样也藏不住那副歹毒心肠。

一位日军司令走到张学良身边,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说:"关于令尊的事,我们日本方面也深感惋惜。中国少了一位杰出的领袖,我们日本也失去了一位珍贵的朋友。还请阁下节哀顺变,早日振作起来。"

张学良双臂交叉,站在一边面无表情地说:“您不用操心,我既然接了我爸的班,肯定能自己处理事情。如果您想谈和日本人合作的事,这会儿真不合适,改天到我家里再细说吧。”

司令官皮笑肉不笑地说:"既然张少帅都安排妥当了,那就得小心身边的人。现在日本的局势,跟当年德川家康掌权时差不多,我们日本这边也不想再失去一个好朋友。"

在日本战国时代,幕府掌权,天皇有名无实,权力被彻底分散。

在经历多年战乱后,丰臣幕府最终击败各路诸侯,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大业。

统一日本的丰臣政权领袖丰臣秀吉不久后离世,年纪尚小的丰臣秀赖继承了丰臣家的统治地位。

野心勃勃的德川家康抓住了这个机会。

德川家康迅速集结各路诸侯,联手推翻了丰臣家的统治,迫使丰臣秀赖自尽,彻底铲除了丰臣家族,随后建立了繁荣昌盛的德川幕府。

学识渊博的张学良早就知道德川家康的典故,也明白日本人在背后搞鬼。然而,他还是忍不住把杨宇霆越界的行为和自己联系起来,心里越来越不安。

当时,张学良身边有个叫土肥原贤的日本军事顾问,他是日本的高级官员,还担任着东亚经调局理事长的职务,一直在给张学良施加影响。

很明显,日本人的意图远不止于提醒张学良要加强东北地区的统治。

日本政府巴不得张学良和杨宇霆闹翻,最好打起来,把东北搞得四分五裂,这样他们就能趁机插一脚,坐收渔翁之利。日本侵略者的险恶用心再明显不过了。

杨宇霆不断插手张学良的事务,态度强硬,再加上日本人在背后挑拨离间,导致张学良和杨宇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寿宴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张学良刚接手大权那会儿,才28岁,特别需要身边人的力挺和认可。

杨宇霆那帮人仗势欺人,目中无人,还总爱说风凉话,张学良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提到杨宇霆时曾说:“希望他能收敛点,别那么嚣张,公事私事都别一个人全揽了。可惜他越来越狂妄,根本不听劝,一点改过的心思都没有。”

杨宇霆给他父亲办寿宴这件事,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让他撑不住了。

1929年1月7日,杨宇霆在他位于小河沿的家中为父亲办了一场盛大的生日宴会。那天,杨家大门前挂起了巨大的横幅,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整个院子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杨家大门口,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路有头有脸的人物,还有唱戏的、耍杂技的都赶来给杨家老爷子祝寿。就连蒋介石、阎锡山这些大军阀,也都大老远跑来凑这份热闹。

社会上的达官显贵们纷纷主动向杨宇霆示好,争相攀附。

张学良携妻子于凤至一同出席,还准备了贵重的贺礼,专程来为杨父庆祝寿辰。

张学良一听这话,火气顿时上来了:“我可是堂堂东北军的统帅,来参加手下人的宴会,怎么搞得像个外人似的?”但不管他怎么说,警卫就是不让他过去。

张学良好不容易进了杨府,发现里面早就人满为患。屋里的人有说有笑,打牌的打牌,根本没人注意到他来了。

张学良站在那儿,就跟空气似的。谭海副官扯着嗓子喊了好几遍:“张少帅来了——”可周围人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完全没人搭理他。

杨宇霆不紧不慢地走进客厅,屋里顿时响起震耳欲聋的掌声,所有人都站起来,大气都不敢出。他看都没看张学良一眼,满面春风地从人群中走过。

杨宇霆一登台,周围的人立刻围了上去,纷纷向他献上奉承之词。这场景仿佛在说,杨宇霆不仅是今天寿宴的主角,更像是整个东北地区的掌权者。

血气方刚的张学良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急于证明自己的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气得咬牙切齿。

他在杨家没坐几分钟,就大声喊道:“走,回家!”然后带着手下人,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杨家。

杨宇霆盯着张学良走远的背影,嘴角露出不屑的笑容。他对寿宴上精心设计的羞辱感到十分得意,却不知道,张学良这一走,已经悄悄拉开了他生命终结的序幕。

【最后的占卜】

7号那天,张学良一回到张家大宅,就立刻开始筹划如何除掉杨宇霆。

1月10日,杨宇霆和常荫槐拿着关于"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计划,去找张学良讨论这件事。

所谓的商量,其实就是把事先决定好的方案硬塞给张学良,逼着他签个字。没想到,这正好合了张学良的心意。

会上,张学良打起了太极,他说:"东北刚换了旗帜,现在全听老蒋的。外交上的事得先报给南京那边,不能随便拍板。这事得慢慢商量。"不管杨宇霆和常荫槐怎么施压,张学良就是不点头。

一向嚣张的杨宇霆和常荫槐压根没料到这个小司令官这么难对付,顿时火冒三丈。杨宇霆气冲冲地说:"小司令官,少在这儿跟我绕弯子说些没用的,今天这字你签也得签,不签也得签!"

张学良心里也冒起了无名火,不过他还是强压怒气,挤出一丝笑容说:"都到饭点了,大家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不如先回家吃饭,等吃饱了再商量正事?"

杨常两位听了这番话,觉得确实在理,便忍住火气,答应了张学良的提议,回家吃饭去了。

两人刚离开,张学良马上叫来高纪毅和谭海,眼神示意道:"马上安排,按计划行事!"

高纪毅和谭海马上明白了意思,正准备离开,刚好于凤至夫人上楼,见到张学良气得不轻,就赶紧上前劝慰他。

张学良见到妻子后,怒气已经消退不少。他转念一想,杨宇霆跟着父亲张作霖南征北战这么多年,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且从小看着自己长大,心里不由得软了下来。

于凤至看到这情况,便说:"老话讲人算不如天算,既然拿不定主意,不如咱们也学古人算上一卦?"

听了夫人的话,犹豫不决的张学良叹了口气,从口袋里摸出一枚银元,对在场的人说道:“大伙儿都在这儿看着,要是硬币是正面,那就是老天爷也看不下去了,让我替天行道除掉杨宇霆;要是反面,就说明他命不该绝,这是天意,以后谁都别提这事了。”

说完,他随手一抛,硬币在地上旋转起来,大家都围过来看,结果发现是正面朝上。

张学良心里过意不去,又连续扔了三次硬币,结果每次都是正面朝上。

张学良无奈地摇了摇头,将银元揣进兜里:"看来这是老天爷的安排。"他话音刚落,挥了挥手,手下人马上开始准备刺杀行动。

没过多久,杨宇霆和常荫槐就按照约定的时间来了,正好掉进了张学良设下的陷阱里。

1929年1月10日,张府突然响起枪声。没过多久,人们就得知杨宇霆和常荫槐因密谋分裂国家,在老虎厅被少帅当场处决。

事情结束后,张学良把刘多荃叫来,让他负责处理后续事宜,还给杨常的家属发了补偿金。他还特别交代,这件事不要牵扯到其他官员。

张学良在杨宇霆和常荫槐的葬礼上,内心百感交集,悔恨不已。他亲自为两人题写了挽联,以此表达哀思。这件事,成了张学良这辈子最难以释怀的心结。

历史总是复杂的,张学良在关键时刻果断出手,化解了危机,成功阻止了日本试图分裂东北的企图,确保了权力的集中和完整。

他不仅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助手,还削弱了在东三省的掌控力,这让他在后来的工作中常常受到蒋介石等人的掣肘。

孔子说过,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君臣各司其职,不越权行事。假如杨宇霆能安分守己,不肆意妄为;张学良能担起领导者的担子,不意气用事。东北三省的命运,或许就会是另一番光景了。

0 阅读:0

脑洞局知识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