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把书读好,认真接受教育,好好学习,的确是可以培养人的内在涵养,拓宽认知视野。
不过,这句话在我看来并不适用于曾夺得过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全红婵。
因为一句评论,小姑娘全红婵被质疑读的书太少了、没有涵养,不禁令人感叹:网络上见缝插针的人可真多。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日前,全红婵的师姐陈艺文在网络上发了一则视频,性格开朗、喜欢热闹的全红婵看到就点评了一番。
“男人男人都是男人”
就是这样一句评论,却不曾想在有一位网友跟随评论后,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
“小姑娘还是要多读书”,咋一看这句话说得没有任何毛病,读书与年龄大小没有关系,只不过说趁着年龄小,多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在涵养。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全红婵无非就是跟师姐陈艺文互动一番,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可有的网友就喜欢揪着这句话不放,认为作为公众人物的全红婵,说出这样的话并不合适:自身年龄本来就小,容易影响到其他小孩。
殊不知,人家只不过才15岁而已,见多识广的网友又何必与一位“适龄的中学生”计较?
从实际情况来看,全红婵的确是书读少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不过,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书读少了,可曾想过?
看待问题不能过于片面,如果不是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刻苦训练中,想必全红婵也能把书读得很好。
她的所有时间都在跳台和泳池当中度过,哪还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读书呢?
一个15岁的中学生坐在教室里,每天至少超过八小时;而一名职业运动员在训练场上,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时间不相上下,两者都选择不同,没必要强行比较,看成绩即可,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全红婵获得奥运金牌便不难让人得知:能够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在其他方面也不会太差。
吐槽全红婵没有文化,这是对全红婵不了解。人家本就出生在农村,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的科学教育资源,相比城市还是有差距的。
再加上训练问题,落下了许多的文化课程,因此,全红婵没有从书本中获得太多的知识,但她的生活也是很简单的,说话间流露出的是孩童的稚气,其实挺让人欣赏的。
话说、我们压根就没有资本去嘲笑、讽刺一位奥运冠军,获得奥运金牌后读书的机会有很多。
比如另一位奥运冠军金牌获得者管晨辰,不久前不就被保送到浙大接受优质高等教育了吗?
17岁就上了浙大,相比于同龄人实在是优秀太多,按照正常的年龄来计算,绝大多数同学要在18岁高考完之后,凭借优异的成绩才有可能被浙江大学录取。
成为运动员很容易,但成为某一项运动当中的顶尖运动员并不容易,这个简单的道理需要明白。
若不是刻苦训练,怎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个真正有内在涵养的人必定明白“教育是具有包容性的”,俗话说“360行,行行出状元”,说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一个人若是能够将手头上的事情做到极致、做出成绩,那么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一番作为。
接受教育的条件有限,全红婵说话很直白、从她在网络上分享的一些日常就可以看得出来,说话做事都不会考虑很多,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只希望小姑娘全红婵在日后能够得到更多的历练,让自己变得越加优秀,甭管他人怎么眼红,做好自己就行。
网友非常难伺候的,最好别理,自己开心不犯法就行,选择性忽略
这就是一个15岁孩子的真性情。再怎么抹黑,也遮不住她在世界跳坛上的兴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