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凭祥一日游,雄关漫道“友谊关”,人生总得来一次。①

淑幺评旅游 2024-04-25 07:35:39

虽在广西南宁的友谊路,南友高速也叫了多年,但这是我第三次到祖国边防重镇广西凭祥市。1991年第一次去,正值中越关系缓和,民间边贸简单而热闹。找熟人帮单位采购了一些苏式卡车配件匆忙而归,只对一个叫弄尧的贸易山沟印象深刻。2021年五一节,又曾驱车拟游访“友谊关”,但疫情防控已关闭,且市面冷清而悻悻而归。近日“三月三”有心而至,才得以一探其真实风采。

从地势看,友谊关离凭祥城区有一条十多公里山谷状态的缓冲区,两边中越边境线的连绵山体如锲型合夹,使得友谊关犹如刀尖一般插向越南同登方向,险峻的地型,成为历代中国南疆边防关谥,及交通战略要塞。

据了解,友谊关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最初叫雍鸡关,后改名界首关、大南关。明朝设镇南关,1953年更名为睦南关。1965年正式命名为“友谊关”。关楼左侧是左辅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现关内景区包括关楼、城墙、左辅山炮台(镇关炮台)、右辅山炮台(金鸡山炮台)、清末广西全边对讯署以及大清万人坟等。历史上两次被外敌攻占而损毁,这里,百年前见证了以7旬老将冯子材等,率领广西“狼兵”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奋起抵御外强侵略,取得著名中法“镇南关大捷”可歌可泣的事迹和壮举;是革命先驱孙中山的发起镇南关起义的地方;1949年12月11日,红旗插上镇南关,标志广西省全境的解放。既见证中越历史上高层领导、经济、军事互往的深厚友谊,也见证兵戎相见的战争岁月...厚重的人文历史加持,而入选中国九大名关前列,并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至名归。

景区与关口合为一体,人气很旺。设有大型停车场、接驳车,商业街。关楼后有老将冯子材骑马守关的英姿雕像;还有一幢三层法式办公楼,为清末全边对汛督办署,法语涵义为:双方以兵力相对驻防机关。当年老将军肯定也没想到,父子“拾棺上阵”,英勇歼敌及俘获法军二千多人,收复关土的“镇南关大捷”,这一场自鸦片战争以来首次对外战争的胜利,迫使法国内阁换人。但最终清政府还是签订放弃越南宗祖国地位,并开放关口等耻辱条约。连砌个官方办公楼也“洋化”了。

主关楼解放后进行了修复重建,采用三层钢筋混凝土回廊式设计,拱形木窗,显得坚固,庄严、古朴。关名“友谊关”,为陈毅元帅手书。关上原办公房间,现以大量图片、文案形式陈列展示雄关以往的镇南关大捷、镇南关起义和红旗插上镇南关,中越领导人的交往的历史...身临此境,读来一幕幕往事,仿佛就发生在咋天,令人心潮澎湃。关楼前地势开阔,游人如织,有慕名游客,参战老兵,游学孩童,过关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等等;关洞可通大型货车,当年支援越南的大量人员、物资就从此门洞出,自卫反击战解放军凯旋也从这里归来;关墙上厚重的灰浆,亦留着当年历史印记的硝烟弹孔;左边一株高大挺拔的木棉,如哨兵般直视前方。

英雄冯子材

沿着左辅山陡峭的古关青石阶往上爬,体验了一下守关人上下巡逻的艰辛,粗大的野树根已覆包着城垛,尽显年代的久远。

山顶上面较完整地保存了镇关古炮台及观察台遗址(七十年末代因中越对战,有做现代加固及改造)。居高临下,可远视越方数里地。炮台呈环型,约二个篮球场大小,四周墙垛配有近程膛炮(仿品),中间主炮台配一门射程约20公里远的德制克虏伯老炮(仿品)。下层为四方开门的指挥所及储备库,受制年代的建材,综观炮台以三合土为主,并不算坚固,但也是镇守国门一道坚实的护卫堡垒,也历经战争的洗礼和考验。不远处的右辅山,有1898年中法战争中,御敌守国战死的大清官兵万人墓址,让后人敬仰。可惜没有能前往祭拜,以及金鸡山上的古炮台也没有能探访。

千年雄关今犹在,不见当年守关人。

如今静好岁月,也是代代英烈前辈的伟绩丰功。从镇南关改睦南关,又改名友谊关,自有伟人们的高瞻远瞩。但古人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广西凭祥友谊关,记载着中国近代百年沧桑沉浮,见证了祖国的开放发展。是一个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地方,我强烈向全国人民推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