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 AI写作

世界空军正在加紧研发第六代(AI)战机,给未来的空战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未来空战究竟是怎样的样式,人工智能飞机能不能打败飞行员驾驶的先进战斗机?大量无人机的参战会把空战搅和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谁也不敢妄下结论。目前研发人员和军事理论家正在密切关注,激烈争论。
一、战机分代划分标准
一代战斗机:首批采用喷气发动机,平飞最大速度在音速以下,武装承袭自二战,以机枪或机炮为主。

二代战斗机:以涡轮喷射发动机为动力,追求高空、高速,装备雷达和空空导弹。
三代战斗机:出现分歧,苏联将可变后掠翼战斗机单独归为一代,而美国将其归入三代机。
四代战斗机:放弃对高速、高翼负荷的追求,引入线传飞控与静不定设计,使用涡扇发动机。

五代战斗机:最大差异是低可侦测性技术的全方位运用,即隐身性。
六代战斗机:尚在研发中,预计为人工智能控制的吸气式高超音速战斗机,具备陆、海、空、天、网、电一体化作战能力。

二、第六代战机AI战机
第六代战机通常指配备人工智能(AI)的吸气式高超音速战斗机,目前各国正在研究其原型机。以下是关于第六代战机AI战机的概述:
特点:第六代战机使用第六代航空发动机,具有优异的机动性和隐身性,能实现陆、海、空、天、电、网一体化。AI系统帮助战斗机实现自主瞄准、机动和飞行路径调整,以及高级数据分析。
研发进展:美国和中国都在积极研发第六代战机,这些战斗机将配备先进的人工智能飞控系统。美国空军的下一代空中优势系统预计将在2030年前后投入使用。
挑战:尽管AI在战机控制中取得了进展,但人类决策仍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AI系统还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在关键时刻的决策能力,以及人类认知中的某些独特属性。
第六代战机AI战机的研发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技术突破和创新。
三、美国的第六代战机
美国第六代战机是美军正在积极研发的新一代战斗机,旨在保持其在空中的绝对优势和技术的领先地位。
项目与进展:美国第六代战机项目包括空军的“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计划和海军的F/A-XX计划。然而,由于成本高昂和技术挑战,这些项目的进展并不顺利,NGAD计划甚至已被暂停,以寻找更经济实惠的设计方案。
特点与预期:第六代战机预计将具备超扁平外形、超音速巡航、超常规机动和超远程打击等能力,同时融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更高的自主性和战场适应性。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美军仍对第六代战机的研发充满信心,并视其为保持其全球战略优势和技术领先地位的关键12。
四、美国第六代战机在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
速度与隐身:六代战机速度首次突破4马赫,达到每小时超过6000公里的飞行速度,同时增强了隐身能力,采用波束控制技术和菱形机身设计,有效规避雷达探测。
智能技术:采用尖端智能技术,实现超远程续航任务中的精准自动化驾驶,协同侦察雷达和火控雷达,发射空空导弹和激光武器。
双模式切换:能够在有人驾驶和无人智控模式间切换,充分发挥作战优势。
航空发动机:使用第六代航空发动机,机动性强,无垂尾设计最大化加强航进速度。
这些技术突破使得美国的第六代战机在隐身、速度、智能化以及火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空中作战领域的领先地位。
五、美国第六代战机面临的技术挑战:
高昂成本与经济压力:由于研发成本高昂,美国第六代战机的造价高达2.5亿美元,这是美国军方无法承受的高昂价格,因此,美空军曾暂停第六代战斗机NGAD的首飞计划,同时面临F-35BLOCK4战斗机项目拖延的问题。
技术进步与整合: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并整合到NGAD项目中,以适应当前技术水平并满足未来需求,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动力系统:需要解决航空发动机持久续航和提供足够安全的动力系统支持的问题。
隐身技术与传感器融合:尽管六代机在隐身技术和传感器融合能力上有所提升,但仍需不断突破以适应现代战场环境。
这些挑战要求美国空军在研发第六代战机时,不仅要注重技术创新,还要考虑经济可行性和实战需求。

六、美国空军部长试乘人工智能(AI)战斗机模拟空战
2024年5月,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首次试乘了由人工智能(AI)控制的战斗机,并进行了模拟空战。
试乘飞机:肯德尔乘坐的是一架被称为X-62A的F-16战斗机,也被称为可变稳定性飞行模拟器测试飞机(VISTA)。
飞行过程:在飞行中,X-62A与另一架有人驾驶的F-16进行了近距离的空中缠斗。两架飞机在相距约1000英尺的范围内飞行,不断转动和盘旋。
飞行速度:X-62A的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550英里(约合885公里),对肯德尔的身体施加了五倍于重力的压力。
肯德尔的评价:试飞结束后,肯德尔对AI的表现表示印象深刻,并相信这款仍在学习中的AI具备在未来战争中决定是否发射武器的能力。
此次试飞被美国媒体称为“一次历史性的飞行”。

七、欧洲国家的AI战机研发
(1)欧洲国家的AI战机研发正在积极推进,其中“未来作战航空系统”(FCAS)是典型代表。
参与国家:FCAS由德国、法国和西班牙共同参与,比利时于2023年加入作为观察员。
项目目标:计划在2040年前后部署,包括一系列战斗机和无人机在内的空中作战系统,全面融合人工智能技术。
技术特点:采用“忠诚僚机”概念,即人工智能控制的无人机与有人驾驶战斗机协同作战。同时,正在研发名为“人工智能代理方法”的软件,用于实现无人机的自主操作和与友机的信息交换。
进展:项目于2018年正式发起,预计首批演示飞行器的首飞将在21世纪20年代末实现,21世纪40年代左右形成战力并服役。
此外,欧洲航天局也在探索航天器轨道转移与着陆的AI解决方案,为未来的太空任务做准备。
(2)英意日联盟在“全球作战空中计划”(GCAP):
基础研发:以英国2018年提出的“暴风”六代机计划为基础,结合英国、日本和意大利的最新航空技术成果进行研发。

性能特点:意图打造一种将超音速巡航能力和最新空中作战技术融为一体的先进战机,以替代现役的欧洲“台风”和日本F-2战斗机。同时,战斗机的性能从强调敏捷性转向增强航程、速度和有效载荷能力。
国际合作:GCAP项目是国际合作的产物,旨在通过技术的融合推动项目的开展,以满足三国空军的战略需求。
这一技术路线的确定,标志着英意日联盟在GCAP战斗机研发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未来的部署和替代现役战斗机奠定了基础。
八、中国的AI战机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
模拟空战成果: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发展中心进行了一场AI和人类无人机模拟空战,结果显示AI在90秒内击败人类飞行员,显示出中国在AI战机领域的实力。

新一代战斗机概念:中国正在探索无人机与有人机合体的新一代战斗机概念,这种设计旨在提高战机的灵活性和隐身性能,并可能具备变形能力。
实际应用:中国的“彩虹-7”隐形无人攻击机、“飞龙-60B”巡飞弹和“翼龙-3”大型无人机等智能化无人装备已经亮相,并在不同领域展现出强大的作战能力。
高超音速武器研究:中国还在进行高超音速武器的AI模拟空战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未来的空战战术提供了参考。
这些进展表明,中国在AI战机研发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并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应用。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