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痴呆老人念叨着奇怪的数字,儿女求助政府:查查27、81、241

教老公学做菜 2025-03-17 14:29:20

宋有良的大闺女瞅着那一堆勋章证书,直接说道:“要是我爸自己能搞定填表的事,他肯定不愿意麻烦写这些。”她又补充,“他从来都没炫耀过自己得过啥功劳。”

2018年,在安徽省登记退伍军人资料时,有位嘴里不停嘀咕“27、81、241”这几个数字的老头,让负责的工作人员感到好奇。

查看资料时我才晓得,这位老人在朝鲜战争里拿过两次头等奖章。他待过的队伍,在长津湖那一仗里,把美军那个自称王牌的“北极熊团”给一锅端了。

那么,“27、81、241”这几个数字到底代表着啥呢?

【深埋战功70年】

安徽怀远县的宋良友老爷子,今年92岁高龄了。从2013年开始,他因为脑梗,小脑开始萎缩,慢慢变得有点糊涂。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病也越来越厉害,有时候连家里人都不认识了。

挺让人纳闷的是,他老是不由自主地嘀咕着几个数字:“27、81、241”,要是碰巧看到电视里的战争节目,他念叨得就更起劲了。他闺女讲,老爷子看《上甘岭》那电影时,居然是一边抹泪一边念叨,好一阵子都缓不过来。

起初,大家对那串奇奇怪怪的数字都没放在心上,心想可能是老人年纪大了,病糊涂了,说话才没了逻辑。

后来,老人啥都记不清了,可偏偏对那串数字记得一清二楚,家里人心里都犯嘀咕了。那串数字有整有零,既对不上家里的电话号码,也不像啥密码或者证件号,这到底是啥玩意儿呢?

问那位老人自己是没指望了,想着这组数字可能跟他以前的工作有点关联,孩子们就去问了几个他以前的单位同事。不过,那些同事都说,自己压根没见过这组数字。

大家伙儿都觉得,宋良友这人吧,就是个实实在在的煤矿老工人。年轻时,他整天在煤堆里忙活,挖煤不止;到了中年,他又守着锅炉转,烧火不停;等老了,就在门口当个看门的。这一辈子,他就守在这小块地方,过着简简单单的上班、吃饭、睡觉的日子。

他嘴里蹦出的那些数字,到底有啥来头?“该不会是老宋睡觉做梦梦到中彩票了吧?”其中一个爱逗乐的老大爷嘿嘿说道。

这话让在场的人都乐开了花,可大伙儿笑着就各自忙去了。大家都知道,老宋那个人,平时一本正经的,彩票这玩意儿,他压根儿就不会挂在嘴边提。

问题没个头绪,这事儿就先放一边了。到了2018年,政府搞了个退役军人登记,这才慢慢把谜底给扯开了。

宋良友的孩子们只模糊记得他当过兵,还去过朝鲜打仗,但对于他具体干了哪些事情,孩子们完全不清楚。因此,在填写登记表时,他们只能笼统地写上“曾去朝鲜打仗,有过战功”。

他们意外地发现了立功这件事。老人病了,日子变得不太方便,得靠别人经常帮忙。以前他自己摆弄的那些东西,现在都换成了儿女来收拾。

在一次大扫除时,床底下那个不起眼的小木盒意外地被找了出来。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精致的勋章,闪闪发亮,勋章下面还压着几份摆放得整整齐齐但稍显老旧的荣誉证书。

大家这才明白过来,老爸身上那些吓人的伤疤,全都是一场场战斗留下的痕迹。脖子上那道最长的伤口,离要害特别近,足足有二十七厘米长。肚子上那块疤最吓人,有八厘米长,两厘米宽。

他们因为没亲身经历过战争,对伤口和军事荣誉这些概念也没啥专业了解,所以只是一时惊讶,很快就翻篇了,没去多想这背后的那些事儿。

跟其他人不一样,宋良友在朝鲜战争时立下的功劳,立马就被政府部门给盯上了。主要是因为他从没去领过补助,结果这么多年下来,当地的相关单位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管的地方还藏着这么一位英雄好汉。

没过多久,部门里头的同志就上门来了,想探探宋良友大爷的那些事儿。可不管他们咋问,大爷总是答“27、81、241”。这些数字把大伙儿都给整懵了,于是他们转头问大爷的大闺女,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我们真挺奇怪的,他生病以后,脑子里就只剩下这些数字了,宋良友的大闺女无奈地摇了摇头说,“要是您能帮忙查查看,那就太好了。说不定,这事儿跟他以前当过兵有关呢。”

大闺女当时也就随口那么一提,可没想到工作人员真给放在了心上。他一回去,立马就开始翻找宋良友老人的资料,结果一眼就瞅见了那个显眼的部队编号:27军的81师241团。

更关键的是,你绝对想不到,这位看似平平无奇的老人家,居然是个荣获过2回一等战功、2回三等战功,还有3回四等战功的战斗楷模。

【27军81师241团】

“27、81、241”这些数字,不是随便一个部队的名称,它们代表着长津湖战役里的一支英勇无比的团队。这支队伍和他们的战友们联手,创造了美军历史上头一回被打得全军覆没的记录。

宋良友也是那时候的一个。他1928年出生,等抗日战争全面打响的时候,他连10岁都还没到。战火一烧,他家跟大部分老百姓一样,穷得连锅都盖不上了。

尽管如此,贫穷没让他丧失志气。受到家乡那些抗日英雄的影响,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参军,梦想着有一天能拿起枪杆,守护家园。小时候,他曾偷偷跟着村里的年轻人去报名参军,可惜年纪太小,结果还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料。

为了养家,他跑到一个地主家打零工。那儿的人根本不把他当小孩子看,每天都让他干和大人一样多的活儿。不光工钱经常少给,动不动还会挨顿打。

在那段极其艰难的日子里,支撑他不断前行的,就是想要参军打仗的决心。到了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以后,八路军来到了他们那儿搞土地改革。这让他终于摆脱了困境,并且让他对那些威风凛凛的八路军战士更加敬佩。

18岁那年,他梦想成真,迈进了解放军的大门,成了27军81师241团的一员。刚开始新兵训练,他就对自己特别狠,从天蒙蒙亮一直练到月亮高挂,就算身上挂了彩,他也咬牙坚持,从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句累。

上海那场大战,是他头一回亲临前线,可他却一点不怵,好多人还当他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呢。他往那儿一站,周围的弟兄们都跟打了鸡血似的,一个比一个猛,把敌人吓得连连后退,根本不敢往前凑。

这次他表现特别棒,在新兵里头一下就被看中了,升为了班长。从那以后,他一边努力提升自己的战斗技能,一边给大伙做表率,时刻守护着周围的战友。

部队在全国各地奔波后,国家终于成立。可没多久,朝鲜那边的战火就快烧到鸭绿江了,美军的飞机也跨过了三八线,咱们东北地区眼看就要遇到大麻烦了。

响应领导“出手狠一次,免得麻烦不断”的号召,宋良友跟他的战友们一个个都递交了参战申请,成为了志愿军的一员。到了1950年11月,他们身穿不够暖和的衣服,踏入了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度的朝鲜战场。

宋良友所在的27军81师的241团,接到上级指示后,都聚集到了新兴里。这地儿在长津湖的东边,村子南边还有三座高地,它们摆在那儿,就像三只脚稳稳地撑着个鼎。那时候,美军第31团正负责攻打长津湖的东岸,他们的营地就设在这儿。

那时候,敌我两边力量差得老远,241团安排在铁路两边的两个营,被美军的高炮直接给打垮了,没一会儿就没了还手之力。宋良友和他的兄弟们呢,人数只有敌人的三分之一,但他们还是跟敌人硬扛了整整三天三夜。

碰到恶劣天气,迫击炮的炮管子缩得变了形,炮弹压根儿塞不进去,没办法,只能用手榴弹顶上。可手榴弹呢,又老是因为保险拉不开,变成了个摆设的“铁蛋子”。

因为子弹不够多,他们只能瞅准敌人靠近了才开枪,在险境里找机会,愣是一次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总共有十几次,阵地愣是没丢。等停下来喘口气时才发现,有的人耳朵冻没了,有的人双腿也冻没了。

然而战斗依旧持续,敌人为了抢占那个关键的山头,再次发起了猛烈的冲锋。宋良友还是像往常一样,毫不犹豫地冲在了队伍的最前头。可倒霉的是,就在这个时候,一枚炮弹不偏不倚地在他周边爆炸了。

他虽然没站在爆炸的正中间,但躲得慢了点儿,结果被炸飞出去,好在被悬崖边的一棵树给挂住了。那一下疼得厉害,他直接就昏过去了。等周围都静悄悄了,他才被疼醒,慢慢睁开眼睛。

他瞅瞅疼得要命的地方,这才瞧见,肚子上被弹片豁了个大口子,连五脏六腑都露出来了。他硬撑着剧痛,拽着草藤一点点蹭到地上,抄起边上的烂泥就往伤口上抹,接着拿腰带死死缠住。

幸亏有战友路过,赶紧把他送到了后面的医院。医生忙了一整天,给他全身缝了五十多针,这才让他的情况稳住了。不过,等他醒过来,已经是三天之后的事情了。

这场仗打下来,美军那个厉害的“北极熊团”被咱们志愿军给全歼了,连他们的团旗都成了咱们的战利品。宋良友在这次战斗中表现英勇,组织上给了他一等功的荣誉。不过,他受伤太重,以后上不了战场了。

在休养的半年里,他老想着重回战场,但组织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一直没答应。等他身体完全恢复好了,立马就又参加了后面的第五次战役,还立了个三等功。

打完仗以后,他立马跟上头说,自己就像块砖头,哪儿缺人,就往哪儿“挪”。就这样,他进了81师复员建设团,当了个学员。一边忙着学本事、长知识,一边给地方建设添砖加瓦。

1955年那会儿,他觉得国家已经安稳下来,未来挺有盼头的。但他心里明白,自己本事不大,没法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就自己提出来要退伍。回到家后,他就去了镇上的煤矿厂,干起了砌砖的活儿,成了一个很普通的工人。

【煤矿厂的普通工人】

1958年11月,响应国家号召,他毅然决定北上,前往淮北进行支援。于是,他来到了那个日后奉献了一生的地方——淮北烈山煤矿。刚踏上新工作岗位,他就遇到了不少难题。由于他没念过书,学习新技术对他来说特别吃力。为了早点掌握技能,他把当兵时的那股子拼劲全使在了工作上。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他不仅很快熟悉了业务,还当上了师傅,开始带起了徒弟。

平时聊天时,他从不跟任何人透露自己的过往。每天工作完,不管身上多脏多累,他都不愿意和工地的伙伴们一块去澡堂,就是担心别人瞅见他身上的伤疤。

宋辉,他的孙子,回忆起小时候跟爷爷洗澡的情景。那时候,他总爱缠着爷爷,追问那些伤疤背后的故事。但每次,爷爷都只是笑着,话到嘴边却又停住,接着便是一阵长长的沉默。

宋良友在煤矿干活满五年那阵儿,矿上突然发生了坍塌。他二话不说就加入了抢救的队伍。可眼瞅着救援人手不够,三天都过去了,还有好多兄弟被埋在下面,宋良友就先稳住大家的慌张情绪,然后动员工友们一块儿去救人。

大家都没察觉到,那时候跑在最前头的他,老毛病其实又犯了。腰已经痛得让他站不直,可他硬是挺着,跟自己的身体较着劲,一直到把所有工友都安全救出,他才松了口气,一手扶着腰,慢慢走回家去。

他在煤矿厂默默无闻地干了一辈子,大家都以为他的生活平淡无奇。就连他自己的儿女,也是到后来才恍然大悟。那是在家里偶然翻出了他的证书和勋章,他们这才明白,原来父亲是个上过战场、真刀真枪拼过的战斗英雄。

他小闺女这才恍然大悟,老爸的军功章可不止那一小盒子能装得下。记得小时候,她和兄弟姐妹常趁大人不注意,翻箱倒柜找乐子。有个盒子里头满满当当都是制作得特别精细的勋章,但他们那会儿不懂事,把这些当成了好玩的卡片,拿在手里摆弄。结果有次不小心,煤油灯给碰倒了,一场大火,把那些“卡片”全给烧了个精光。

子女们透露,宋良友在患病前,从未提起过“27、81、241”这几个数字。每当家人问起他为啥不接受国家的补助时,他总是淡淡地说:“和那些牺牲的战友比起来,我能活着回家就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我哪还好意思去要国家的特别照顾呢。”

说白了,就是当他心里头那股子想念压不住的时候,心里头想的还是27军81师241团。打仗那会儿,他就是国家手里的刀,哪怕豁出命去,也得第一个往前冲。到了和平时候,他又成了国家的一块砖,哪儿缺人,他就往哪儿搬。

隐姓埋名七十年,他常念叨的就那么几个数字:“27、81、241”,还有一句简单的话,“别给国家找麻烦”。他唯一能够哼唱出来的曲子,就是那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他一直用自己的方法来保护心里那份最初的信念。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