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治疗与康复,恰似一场漫长的生命马拉松。在这场特殊的赛程里,每一个阶段都如同关键赛段,需要我们全情投入,每一步都意义非凡。
从术后的第一年直至跨越第五年,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如同里程碑,见证着我们在抗癌征程上的进展与胜利。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健康管理,做自己的CEO!

初遇乳腺癌,是不是感到绝望?但实际上,它的治疗效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好!早期,比如原位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超过90%,半数以上的早期患者的未来不受影响。
即便是中晚期患者,通过规范的治疗,也能有很长生存时间,例如,Ⅲ期的5年生存率目前在40%-50%。
大体上的数据不能预示每个人的情况,影响未来之路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分期
分期是影响生存最重要因素之一,道理简单、毋庸置疑,因此,定期体检和自我检查非常重要。
早期乳腺癌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通过乳腺X线摄影(钼靶)、超声检查等手段,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及时干预。
二、分子分型
激素受体阳性和HER2阳性的患者,可以通过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内分泌治疗药物如他莫昔芬,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武器。
三、治疗规范
治疗一般需要多种手段的联合使用,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等。研究表明,手术加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的联合方案,可以降低30%的复发风险。
02.术后第一年,打赢“保卫战”手术成功是胜利!但术后第一年的恢复和监测同样重要,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病情的控制和康复的效果。
一、伤口与淋巴水肿的护理
做完手术,伤口部位一般会留置引流管。务必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它出现扭曲、受压或者脱落的状况。
同时,要密切留意引流液的颜色、量以及性质。一旦发现异常,比如引流液的量突然增多,或者颜色变成鲜红,一定要告知医生。
此外,要避免患侧手臂受压。平时别穿紧身衣物,睡觉时不要压迫患侧,也不要用患侧手臂提重物,因为这些都可能阻碍淋巴回流,进而引发淋巴水肿。
尽早康复锻炼也非常重要!术后24小时内就可以进行握拳、屈腕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二、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得按阶段稳步推进,术后1-2周,重点进行简单的肩关节活动,像钟摆运动,以此逐步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
随着身体的不断恢复,可以尝试爬墙运动。具体做法推荐:
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着墙壁缓缓向上爬行,每次都记录攀爬高度,循序渐进地增大肩关节的活动度。
在日常生活中,要逐步恢复自理能力。可以从自己穿衣、梳头这类简单活动做起,再慢慢过渡到更复杂的活动,助力身体机能全方位恢复。
三、辅助治疗
从某种意义上讲,癌症是全身性疾病。即便手术刀再锋利,也只能切除局部肿瘤。所以,对大多数患者而言,术后辅助治疗是降低复发风险的必要措施。
化疗一般要经历多个周期,每个周期都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像恶心、呕吐、脱发等。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可以通过饮食调节、药物干预等方式来减轻不适。
放疗在局部控制肿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治疗期间,要格外注意皮肤护理,预防放射性皮炎。
内分泌治疗,比如服用他莫昔芬,可能会出现潮热、月经紊乱等副作用。所以,需要定期监测,方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复查随访
术后3个月进行首次复查。必查项目有乳腺及腋窝超声,查看局部有无复发迹象。检测肿瘤标志物,初步判断肿瘤活性,还有肝肾功能、血常规等,了解治疗对身体的影响。
术后6个月需再次复查,重复上述项目,并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增加胸部CT等检查,排查是否有远处转移。
术后1年的复查会更加全面,确保各项指标稳定,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03.跨越第五年,警惕“沉默的复发期”过了五年就安全了吗?实际上,复发风险并不会在五年后完全消失!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五年生存率并不等同于治愈。
五年生存率是指患者在确诊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对于早期患者,五年生存率较高,仍需警惕复发的可能性,进行持续的监测和管理。
复发风险和特点因病理类型而异,以下是几种常见乳腺癌类型的复发特点:
三阴性乳腺癌,术后的复发高峰通常出现在1-3年。虽然三阴性在五年后的复发率较低,但仍需定期复查,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HER2阳性乳腺癌,需要特别关注脑转移的风险。定期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脑转移。
降低复发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长期的自我管理策略,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禁忌的注意以及内分泌治疗的坚持。
04.从“心灰意冷”到“向阳而生”抗癌不仅是身体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考验。许多患者在治疗后,尤其是术后,都会经历复杂的心理变化。
确诊初期,第一反应往往是震惊与否认,总觉得是检查出错了。随着对病情的了解,愤怒情绪可能随之而来,抱怨命运不公,甚至抵触治疗。
经历情绪起伏后,容易陷入抑郁,感到无助绝望,对生活失去兴趣。而随着治疗推进,多数患者会逐渐接受现实,寻找应对方法,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心理上的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不必为此感到自责或焦虑。
对付不良情绪,有两个建议:
正念冥想
每天花10分钟,找个安静地方坐下,闭眼专注呼吸,思绪飘走时轻轻拉回。在呼吸训练基础上,从头部到脚趾,依次放松全身肌肉,能有效缓解焦虑,让内心更平静。
病友支持
加入康复社群是很好的选择,和有相似经历的人倾诉,分享治疗和康复经验,相互鼓励,还能结交朋友,为生活增添乐趣和动力。
生命因坚持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