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要做好五件事,让未来更长,让生活更美!(下)

欣欣看健康 2025-04-18 18:19:24

接上篇

三、这些饮食误区,千万要避开!

♦️误区1:“吃补品能抗癌,比如蜂王浆、雪蛤”

❌ 真相:蜂王浆、雪蛤、胎盘制品等含动物雌激素,可能刺激癌细胞生长(尤其激素受体阳性患者)。

与其依赖补品,不如从天然食物中获取营养。

♦️误区2:“术后要忌口,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

❌ 真相:无需过度忌口,只要不过敏,绝大部分食物都可适量吃。但确实需要远离两类食物:

含激素食物:蜂胶、紫河车、某些成分不明的保健品。

高风险食物:酒精(明确增加乳腺癌复发风险,建议滴酒不沾)、腌制食品(亚硝酸盐含量高)。

♦️误区3:“吃得越多越好,补得越贵越好”

❌ 真相:过量饮食可能导致肥胖,而肥胖是乳腺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饮食关键在“均衡”,而非“贵价”,比如鸡蛋、豆腐性价比极高,比燕窝、鱼翅更适合日常补充蛋白。

04.细节决定生活质量

一、患肢日常护理,避免损伤,预防淋巴水肿

术后患侧手臂(尤其是接受过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淋巴回流可能受阻,科学护理能降低淋巴水肿风险,保护肢体功能。

医疗操作:测血压、抽血选对侧

所有需要按压、绑扎或可能造成皮肤损伤的操作(如测血压、抽血、输液),优先选择健侧手臂。

患侧手臂淋巴循环较弱,反复受压或感染可能诱发淋巴水肿,表现为手臂肿胀、沉重、活动受限。

若只能在患侧操作(如双侧手术),需告知医护人员“轻柔操作、避免绑扎过紧、减少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日常防护:避免受伤与过度负担

防止皮肤损伤,修剪指甲避免划伤,洗碗戴手套防烫伤,蚊虫叮咬后避免抓挠(可用冷敷缓解瘙痒);

控制负重,术后半年内避免单手提超过5公斤重物(如桶装水、大袋米面),拎包选择双肩包或轻便手提包,减少患侧压力;

佩戴首饰注意松紧,手镯、手表等避免过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长时间佩戴可能压迫血管淋巴,影响循环。

二、居家环境改造,提升生活便利性

通过简单的环境调整,减少患侧手臂负担,让日常活动更轻松:

卫浴与起居

安装扶手,在马桶旁、淋浴间墙面安装L型扶手,起身或站立时借助扶手发力,避免单臂用力。

使用长柄工具,长柄沐浴刷(洗澡时无需过度抬高手臂)、加长鞋拔(穿脱鞋不用弯腰)、磁吸捡拾器(捡地上物品不弯腰)。

调整家具高度,将常用物品(餐具、衣物)放在胸部至腰部高度的柜子,避免频繁举高手臂取物。

衣物与穿戴

选择宽松衣物,避免紧身领口、袖口(如高领毛衣、收口卫衣),上衣以开衫、前扣式为主,穿脱更方便。

内衣选择,术后早期穿棉质无钢圈内衣(减少对手术部位的摩擦),康复后可选择带软托的义乳专用内衣,兼顾舒适与外形。

避免过紧胸罩,钢圈或过紧肩带可能压迫腋下淋巴,以“佩戴后能轻松插入2指”为合适松紧度。

05.科学随访保健康

一、复查时间表:不同阶段,精准守护

术后随访不是“走过场”,而是根据复发风险制定的“精准监测计划”,不同阶段有不同重点。

♦️术后2年内:高频次复查,筑牢防线

复查频率:每3个月一次(共8次)

复查项目:

➡️基础检查:血常规(看白细胞、血小板是否正常)、肝肾功能(评估药物副作用)、肿瘤标志物(如CA15-3,动态观察变化)。

➡️影像检查:乳腺超声(术侧及对侧乳房)、腋窝淋巴结超声(查看有无肿大),必要时做钼靶(术后1年首次,无禁忌者每年1次)。

➡️症状评估:有无疼痛、肿胀、异常分泌物等,根据治疗方案(如内分泌治疗)可能增加骨密度、性激素水平检测。

为什么重要?

术后复发高峰期在2-3年内,高频次复查能捕捉早期微小变化,比如淋巴结肿大、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

♦️术后3-5年:每6个月一次,持续监测

复查项目:

在基础检查和影像检查基础上,可根据情况减少频次(如超声每半年1次,钼靶每年1次),新增肺部CT(每年1次,排查远处转移)。

重点关注:

这个阶段复发风险逐渐降低,但仍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需继续关注内分泌治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

♦️术后5年以上:每年1次常规检查,回归常态

复查项目:

血常规、肝肾功能、乳腺超声/钼靶、肺部CT(或根据既往情况调整)。

意义:

5年无复发通常视为“临床治愈”,但仍需每年体检,维持健康习惯(如定期筛查),降低第二原发癌风险。

二、自我监测

♦️每月一次乳房自检:简单三步,黄金初筛

最佳时间:

月经结束后7-10天(乳房最松软,易发现异常),绝经后可固定每月1日。

自检步骤:

视诊,面对镜子,双手叉腰,观察乳房外观(大小、形状是否对称,皮肤有无凹陷、橘皮样改变,乳头有无分泌物、内陷)。

触诊,仰卧位,用对侧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以螺旋状从乳房外上象限开始,依次检查内上、内下、外下象限,最后轻捏乳头查看有无溢液。

特殊情况,术后患侧乳房有瘢痕或假体,可重点触摸瘢痕周围有无硬块、增厚感,腋下有无肿大淋巴结。

⚠️注意,自检不等于代替影像检查,但能帮助发现新发症状(如突然出现的肿块、皮肤红肿)。

♦️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局部异常

术侧乳房或腋窝新出现肿块、疼痛持续加重、皮肤破溃不愈合;

远处转移迹象

✅ 骨痛(腰背部、骨盆、四肢关节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

✅ 持续咳嗽、气短(警惕肺部转移);

✅ 头痛、头晕、恶心(可能脑转移);

✅ 体重骤降(无刻意减肥时,1-2个月内体重下降5%以上)。

其他警示:患侧手臂突然肿胀加重、活动受限(警惕淋巴水肿或血栓)。

♦️随访注意事项:细节到位,效果更佳

带齐资料,每次复查携带既往病历、检查报告、用药清单(包括内分泌药、钙片等),方便医生对比。

记录身体变化,用笔记本或手机备忘录记录日常症状(如关节痛发作时间、新增肿块位置),就诊时清晰告知医生。

家属陪同,尤其是老年患者,家属可帮忙记住医嘱,协助观察患者日常状态(如食欲、精神是否变差)。

生命因坚持而精彩!

参考文献:

乳腺癌康复研究进展和实践.郑莹.上海科技出版社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