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吸能量棒”上热搜,广州校园有无出现?记者走访多所学校

南方都市报 2023-11-01 10:22:18

近日,一种名为“鼻吸能量棒”的商品引发热议,并在一些城市的中小学生群体中流行开来,“上学前吸一口,下课后吸一口”甚至成为受追捧的行为。据了解,此类鼻吸能量棒多采用樟脑、薄荷脑为主要成分,虽然有商家宣传其“无毒”,但专家提醒称,过量使用此类成分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广州的中小学校园是否有“鼻吸能量棒”出现?10月31日,南都记者展开了走访。

走访:多所中小学外未见“鼻吸棒”身影

31日上午,南都记者来到白云区同和地铁站,走访附近多所中小学。在学校周围的小卖部和零售店内,均未看到“鼻吸能量棒”以及“鼻吸薄荷精油”等产品出现。同和小学附近一家文具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其并不了解“鼻吸能量棒”是什么,也不清楚它有何用途。记者随后又沿路询问了多家小卖部老板,也得到了同样的回答,有老板向记者了解清楚“鼻吸棒”的用途后认为“这个东西可能只在药店有售”。

记者还走访了天河区陶育路、中山大道以及海珠区东晓南路、越秀区环市东路沿线的中小学校,同样未在校园附近发现有“鼻吸能量棒”出售,许多小卖部、文具店老板都表示没有听说过此类产品。

南都记者走访多所中小学,未见有“鼻吸棒”销售。

有学生称用过类似产品来提神

在随后面向中小学生的随机街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并不了解此类产品的存在,但也有部分中学生正在使用类似的“通鼻棒”产品,以起到提神醒脑的效果。

在白云区同和中学附近,几名正在小卖部购物的中学生告诉记者,他们不曾听说过“鼻吸棒”或类似的产品,有学生还反问“是不是一种新型电子烟?”另有一名中学生告诉记者,他曾在购物平台上见过“通鼻神器”、“清醒棒”等类似产品,但没有在校园周边看到有销售的,身边同学也没有使用过,所以他认为这类可能产品在网上销售得更多一些。

在天河区一所初中门口,初三学生小鱼(化名)告诉记者,她正在使用一款来自泰国的“薄荷鼻通棒”。小鱼表示患有鼻炎,“在鼻塞的时候就会用(这个),吸一下可以通畅鼻子,但是平时就不用了。”同样在上初三的小蓓(化名)则表示,她已经使用鼻通棒三年了,是一名资深使用者,“是妈妈买给我用来提神的,上课犯困的时候就吸一下,挺好用的”,小蓓还介绍说,身边还有两个同学也会使用这个鼻通棒用于提神。

有的学生甚至表示自己已对鼻通棒产生了依赖,“一开始为了缓解感冒买的,后来感觉不吸不舒服,困了就想吸。”不过该同学认为,他使用的是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应该不会存在危害。

有药店出售非处方药鼻吸棒,电商平台多数无相关标识

31日下午,记者在海珠区一所药店走访时,店员向记者推荐了一款“鼻用吸入剂”产品,该产品一支售价十多元,由一所知名日化品企业生产,主要成分为薄荷脂和樟脑,属于非处方药品,产品说明书中也明确表示“本品不适用于儿童”。

在电商平台上,记者搜索“鼻吸棒”等关键词,可以搜索到造型超酷、配色吸睛的鼻吸棒产品,它们有的声称含有冰片、薄荷醇等添加物,能够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还在广告语中主动宣传“学生可用”“上课提神”,不过多数鼻吸棒商品都未没有OTC(非处方药)标识。

电商平台销售的鼻吸棒打出“学生都爱用”广告语。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小亚在接受南方+采访时表示,“鼻吸能量棒”里的樟脑、薄荷脑等成分是挥发有机物,会刺激鼻腔里的嗅觉神经和冷觉感受器,产生凉爽、舒服、兴奋的感觉。长期吸入这些强烈味道会损伤鼻腔黏膜和鼻腔神经末梢,降低温度的敏感度,对嗅觉功能有不良影响。

王小亚分析称,学生们可能会对鼻吸能量棒产生行为上瘾,就像有些人对抽烟的动作上瘾一样。这种行为依赖会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尝试其他可通过鼻腔吸入的物质。她提醒道,鼻腔给药要在医生的诊断下,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家长要杜绝让孩子私自用鼻腔给药的方式吸入药物。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魏志鑫 实习生 罗铱珊 唐家俊 陈乐茵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0 阅读:196

南方都市报

简介: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