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2024年日韩两国的对华贸易表现引起了全球关注,长期以来中日韩作为亚洲经济的三大引擎,各自的经济活动彼此交织影响深远。
在当前国际政治局势变化的大背景下,日韩对华贸易逆差的激增更加引人深思,2024年日韩的对华贸易逆差高达4896亿元人民币超出以往的预期。
这一数据究竟反映了什么?是两国的市场份额增长,还是中国经济的强势复苏?日韩对中国出口的商品种类又是哪些?
这些商品的背后隐藏着日韩两国如何逆应全球产业链变革的策略,还是它们如何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深层次原因?
贸易逆差的增长
其实日韩对华贸易逆差达到了4896亿元人民币,其中日本是2380亿元韩国是2516亿元,这一成就并非偶然,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市场的复苏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特别是在疫情后的经济回升过程中,中国市场需求的强劲复苏为日韩商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出口空间,日韩的对华出口持续增长。
尤其是在半导体,汽车,电子部件等领域,显示出它们对于中国市场的精准把握和产品结构的及时调整。
更重要的是日韩的出口增长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在于它们适应了中国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快速地将产品创新与技术优势融入到对华贸易中。
以半导体为例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其需求的增长直接推动了日韩在该领域的出口,所以在2024年实现了27.2%的增长。
占据了韩方对华出口的重要份额,日本的汽车和电子部件等高科技产品也在中国市场获得了较高的需求,出口增长同样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行业的增长不仅反映了日韩本国制造业的强劲实力,更体现了它们在应对全球供应链变化,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方面的敏捷反应。
另外日韩的对华出口逆差得以增长,也与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密切相关,随着中国逐步恢复并保持增长势头,消费者信心逐渐回升。
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日韩企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市场环境,这一切并非单纯依赖日韩本身的竞争力。
更是中国市场复苏的“催化剂”,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日韩能在中国市场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两国对中国市场长期投资和策略调整的深远布局。
当然贸易逆差的增长并不仅仅依赖外部市场的需求刺激,更与日韩两国自身产品的升级和优化密切相关。
除此之外背后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那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
日韩的对华贸易在政策和关税优惠的帮助下进一步提速,RCEP为日韩提供了更多的政策红利和合作机会,助力它们在中日韩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日韩出口的主力商品
可以知道日韩对中国出口的商品种类丰富,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首先韩国在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上表现尤为突出,增长率达到了27.2%。
为其对华出口贡献了巨大的增长动力,半导体行业一直是韩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中国市场对半导体的需求也呈现爆发式增长。
特别是在5G,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下,中国市场的需求量大幅提升,而韩国的技术和制造优势使其成为了全球半导体设备的主要供应国之一。
还有韩国的汽车出口也实现了3.7%的增长,中国市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韩国品牌的汽车在中国的销量稳步上升。
电动汽车(EV)和新能源车的需求激增,韩国汽车制造商通过不断提升技术和产品质量,顺应了中国市场的变化。
通过加强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韩国汽车行业无疑将进一步加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在电子部件方面,韩国的出口增长了10.6%,这一领域的表现也非常亮眼,电子部件用于智能手机、计算机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零部件。
与此同时日本的对华出口也表现出色,主要商品包括笔记本电脑,空调和有机化学品等,在电子产品方面,日本的笔记本电脑出口尤其引人注目。
随着中国市场对高性能计算机需求的增加,日系笔记本电脑凭借其稳定的品质和创新的技术,继续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空调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稳步增长,空调作为日本家电的代表性产品之一,在中国市场拥有广泛的消费者基础。
因为中国对环境质量和空气清洁的日益关注,智能空调产品的需求也持续上升,日本品牌的空调凭借其技术优势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有机化学品也是日本对中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化妆品,医药等领域中,日本的有机化学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中国市场对这些高品质,技术含量较高的有机化学品的需求稳步增加,为日本提供了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无疑为日韩对华贸易提供了推动力。
2020年RCEP正式签署,涵盖了亚洲地区的15个经济体,其中包括中日韩三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
RCEP的实施为区域内国家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的贸易环境,降低了贸易壁垒,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具体来看RCEP的生效对日韩对华贸易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首先它在降低关税壁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关税削减和市场准入的改善。
日韩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提升,这使得日韩的出口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为两国商品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市场条件。
以半导体为例,随着RCEP的实施,韩国和日本的半导体设备在中国市场的关税负担减少,使得这些产品在价格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不仅仅是商品的贸易,RCEP还推动了日韩与中国之间在服务贸易,技术合作等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日韩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得到了更大的支持。
供应链的紧密合作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中日韩三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这种供应链合作的深化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和产品的层面,更体现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协调合作上,三国通过共享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同时中日韩三国的供应链合作也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更多活力,推动了全球产业链的多元化和稳定性。
结语
日韩对华贸易逆差的增长不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是中日韩三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合作的象征,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经济结构,提升产品的市场适应性。
以及借助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优势,日韩两国实现了对华贸易的新高,展望未来中日韩三国将继续在经济科技供应链等领域深化合作。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2025年1月24日《【智库声音】第一财经 | 王泠一:韩国何以成为中国第二大经贸合作伙伴》报道
环球网2024年7月11日《日媒:日本超1400品类进口商品“高度依赖”中国》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5年2月8日《日本2024年出口额创新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