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晴朗,春光宜人。4月23日上午,我和媳妇散着步前往开封市内的中国翰园碑林。快到翰园碑林北门时,在北门外西侧一溜檐廊下的墙壁上看到很多碑刻。走近看,原来这墙壁上的许多碑刻,刻的都是碑林建设初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捐助者的姓名和事迹。细看了几个,大都是捐款5千到1万多元的,这在当年都是不小的数额。

进入北门检票口,迎面二层楼阁上,横挂着一漆黑匾额,金黄楷体字“中国翰园碑林”,非常醒目。细看小字落款,是草书“公涛”二字。李公涛是翰园碑林的创建者,在开封市可谓无人不知。
北门内侧东旁,有一游览图,我们看了一下,决定按翰园碑林内的最外圈路线,先转一圈,然后再参观中间的楼阁碑馆等等。我们向东走,先看了北侧墙壁上的碑刻,都是当代大人物和文艺界著名人物的题字碑刻。然后就到了一个多进院落,院内地面上水渠中流着清澈的水流。水渠不宽,一步可迈。水渠横竖多折向前流淌。在四个地方分别放置了一块略厚的金属板,金属板如桥可踏,上面分别是梅兰竹菊镂空图案,非常精美,惹人喜爱。




这院落对面有一座一人多高的太湖石,石前有米芾拜石的塑像。

我们继续前行,边走边看。这里也是湖边,碧波荡漾。我们走过湖水上的“之”形廊桥,站在湖边可以远望北岸上的楼阁碑馆,宝亭攒顶。向南就看到了“碑坛”。

碑坛由白石修建,四面台阶皆可登上。上面是圆亭,双层盖沿,类似天坛。我们登到上面,亭内中央是一很高的无字方柱石,不知何意,也许是等待天外仙人来题字吧。

又前行不远,就来到飞泉山前。这山又叫仰圣山,陡峭耸立的山石上,正有好几处瀑流竟相倾洒。飞泉山下,有一尊白石孔子塑像,孔子站在台座上,双手叠加于胸前,似在等候远来的游客。

再向南走不远,就到了翰园碑林的南门,也是正门。从南门进入翰园碑林,迎面就是高台上轩辕黄帝塑像。从这西边走过,转向北走,又向西,经过一处两边放着多面大鼓的甬道,我们走入一条非常幽静的小路。

小路边杂树丛生,绿叶、紫红叶都有,少有游客涉足。路边河水一平如镜,绿树倒影水中,水面还漂浮着一圆又一圆的绿萍,还是刚长出的小荷叶?从小路出来,是翰园碑林西北角的贡院。

贡院的东墙,由南到北很长,弯折了九次,墙壁上是碑刻的绘画作品,大多数刻的是梅兰竹菊图,也有刻的是仕女人物、女娲观音、钟馗济公等等,观赏到尽头,才知这里叫做绘画碑廊。我们在这里观赏了很长时间,拍了好多照片。这里的碑刻,绘画精美,雕刻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实在让人流连忘返。



看完这些,就又到了翰园碑林的北门,我们沿着翰园碑林内的最外层路线,整整转了一大圈,很累,决定剩下没有参观到的地方,下次再来参观。我们的家,就在中国翰园碑林西边城墙金耀门外,不远的地方。
(心车2025.0423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