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86:忠义每是屠狗辈

香薇看历史 2023-12-13 05:38:02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8卷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

永和六年(庚戌,公元三五零年)

原文:二月,燕王俊使慕容霸将兵二万自东道出徒河,慕舆于自西道出蠮螉塞,俊自中道出卢龙塞,以伐赵。以慕容恪、鲜于亮为前驱,命慕舆泥槎山通道。留世子晔守龙城,以内史刘斌为大司农,与典书令皇甫真留统后事。

慕容俊经过充分的准备,终于出发了,向着慕容氏祖孙三代梦寐以求的中原地区,进发!

三路并举,安排得当。

反观此时的东晋朝廷,他们不如慕容氏团队沉得住气,之前已经历一败,现在复图再举,无非都是世家各方势力的轮番上阵。

原文:霸军至三陉,赵征东将军邓恒惶怖,焚仓库,弃安乐遁去,与幽州刺史王午共保蓟。徙河南部都尉孙泳急入安乐,扑灭馀火,籍其谷帛。霸收安乐、北平兵粮,与俊会临渠。

果然不出慕容霸所料,邓恒的表现一点不意外,看到燕国军队就跑了,拱手把安乐城让给慕容霸。可见后赵团队内部的混乱状态已让守边大将没有了战心和战力,逃,是他们无奈且又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原文:三月,燕兵至无终。王午留其将王佗以数千人守蓟,与邓恒走保鲁口。乙巳,俊拔蓟,执王佗,斩之。俊欲悉坑其士卒千馀人,慕容霸谏曰:“赵为暴虐,王兴师伐之,将以拯民于涂炭而抚有中州也;今始得蓟而坑其士卒,恐不可以为王师之先声也。”乃释之。俊入都于蓟,中州士女降者相继。燕兵至范阳,范阳太守李产欲为石氏拒燕,众莫为用,乃帅八城令长出降;俊复以产为太守。

慕容俊的大军进展很顺利,二月出兵,三月就来到无终(河北玉田县)。王午也是个不靠谱的,他留下王佗守蓟,自己与邓恒继续南撤到鲁口(河北饶阳)。

慕容俊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蓟城,斩杀王佗,王佗没有望风而降,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好样的!忠义每是屠狗辈,关键时刻食肉者都跑了,捐献自己生命捍卫尊严的往往是底层人物。

慕容俊想把所有蓟城守城士兵坑杀,以敬后来者,制造恐怖氛围,这在战争时期很常见。但事物总有正反两面性,还有一个不同的处理方式,慕容霸担任了提供不同处理方式的进言者。

他说:“赵石氏集团对老百姓残忍暴虐,我们兴王师讨伐他,目的就是拯救百姓与水火之中,进而拿下中原。如今刚刚得到蓟城就坑杀士兵,恐怕与我们的战略主旨不符。”

有时候,征服一个地方,往往靠的不是屠杀,而是仁义。征服人心也是如此,斗别人,只会引来别人的反噬,而抚慰人心,得到的回馈也必将是以诚相待。诸葛亮三擒孟获而不杀,要的就是孟获的人心。而人心向背才是最为稳固的关系。

慕容俊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一时之间没想到这一层,经过慕容霸的提醒,他迅速反应过来,于是释放了所有士兵。

此举带来的第一个效果就是,中原百姓归者如流,都扶老携幼来投靠慕容俊。

此举带来的第二个效果就是,当燕国军队来到范阳的时候,范阳太守李产(地方官)想拒守,但是百姓都不听从,纷纷选择投降慕容俊,眼看大势已去,李产只好亲自出城,主动投降。他也明白,自己不主动,手下人就会主动砍了他的头送给慕容俊,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积极主动一点,这叫知机!

什么叫大势,这就叫大势。

大势一去,神仙难救!大势一来,神鬼难阻!那么如何才能得到大势的帮助,大势就是人心向背!得人心者得天下,就是这么简单!但极少有人能做到,这个东西很玄妙!

李自成很得人心:“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可是进入北京之后,短短几个月就丢了江山,人心难得易失就是这么明显。

2 阅读:421
评论列表
  • 2024-01-09 23:51

    看来大家现在还精力满满,还没到厌倦的地步,还想继续演,这二大爷怎么应对?看这形式还得演好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