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帮朱元璋挡了9箭,朱元璋在抄家时,留下他孙子的性命

木椅历史 2025-04-15 07:04:34

1363年,鄱阳湖上战船挤得满满当当,朱元璋的船却卡在浅滩,敌军的箭跟雨似的射过来。

陈德死死护在朱元璋身前,身上插了九支箭,血流了一船。

正是这拼命一挡,朱元璋才捡回条命。

那会儿谁也没想到,这场仗不光定了朱元璋的天下,还让陈德的后人扛上了侯爷的牌子。

可世事难料,侯府的风光没几年,就撞上了抄家的风波。

1363年,鄱阳湖上战船挤得满满当当,朱元璋的船却卡在浅滩,敌军的箭跟雨似的射过来。

陈德死死护在朱元璋身前,身上插了九支箭,血流了一船。

正是这拼命一挡,朱元璋才捡回条命。

那会儿谁也没想到,这场仗不光定了朱元璋的天下,还让陈德的后人扛上了侯爷的牌子。

可世事难料,侯府的风光没几年,就撞上了抄家的风波。

鄱阳湖的仗打得天昏地暗。

朱元璋占了南京,地盘越铺越大,惹得陈友谅眼红。

陈友谅带了60万大军,顺着长江杀过来,想一口吞了洪都。

朱元璋手下才20万,硬着头皮迎上去。

湖面上战船密密麻麻,桨声、喊声混成一片,箭矢嗖嗖地飞,湖水都染红了。

陈友谅的船又大又高,像浮动的城楼,朱元璋的船小,挤在一块儿,活像一群蚂蚁围着大象转。

仗打到康郎山,事情更凶险。

陈友谅的粮草不够,急着要速战速决,派张定边带人猛冲。

朱元璋站在指挥船上,旗子迎风晃,底下的人拼死划桨。

谁知船底一震,卡在浅滩,动弹不得。

张定边的船像饿狼扑过来,箭雨铺天盖地。

朱元璋眼看跑不了,急得满头汗。

就在这当口,韩成站出来,换了朱元璋的衣服,跑到船头骂阵,吸引火力,结果被射成刺猬,掉进湖里。

陈德这时候冲到朱元璋跟前,举着盾牌挡在前面。

箭嗖嗖地钉在他身上,血顺着甲胄往下淌,他咬牙撑着,硬是没倒。

常遇春带船赶到,撞开敌军,挡住张定边的攻势。

俞通海瞅准空子,驾条小船挤过来,把朱元璋接走。

陈德被抬下去时,昏得人事不省,身上九支箭,血染红了甲。

朱元璋脱了险,回头看湖面,船还在烧,喊杀声没停。

这场仗打了三十多天,朱元璋硬是耗光了陈友谅的粮食。

陈友谅急了,亲自带兵冲,结果中了箭,死了。

敌军一散,朱元璋大胜,洪都保住了,地盘也更大了。

陈德醒过来,伤还没好,就又跟着打仗。

朱元璋没忘他的恩,逢人就说,要不是陈德那九箭,他早没命了。

仗打完,朱元璋的旗号插遍江南,陈友谅的地盘成了他的,陈德的名字也挂在功劳簿上。

洪武三年,朱元璋坐稳了皇位,开始封赏。

陈德这些年跟着南征北战,刀口上滚过来的功劳摆在那儿。

朝廷下了旨,封他为临江侯,赏田赏银,风光得紧。

陈德站在大殿上,盔甲还带着旧伤的痕迹,朝里的人看他,眼神都带着敬。

朱元璋每次发赏,单子念到陈德,赏赐总比别人多点。

陈德不吭声,接了赏就回去操练兵马,北边还有仗要打。

可仗打多了,身上留的伤也多。

洪武十一年,陈德在家养病,老伤口又裂了,疼得下不了床。

他躺在凤阳的屋子里,窗户外面是田里的风声,想着当年的湖水和箭雨,没多久就闭了眼。

朱元璋得了信,叹了口气,追封他为杞国公,准他的爵位传给儿子陈镛。

陈镛那会儿还年轻,接了临江侯的牌子,带着兵接着为朝廷跑。

侯府的门楼高高挂着,凤阳的乡亲见了,都说陈家有福。

陈镛跟父亲一样,刀枪不离手。

洪武二十年,朝廷派他随冯胜北伐,草原上的风沙刮得人睁不开眼。

陈镛带兵冲在前面,敌军围上来,他没退一步,结果死在阵上,才31岁。

朱元璋听说后,坐在宫里半天没说话,下旨让陈镛的儿子陈子善接爵。

那年陈子善才7岁,小小的身影站在侯府门口,手里攥着父亲的旧刀,底下的人都替他捏把汗。

洪武二十三年,朝廷的风向变了。

胡惟庸案闹了十来年,余波还没散。

有人翻出旧账,说李善长当年跟胡惟庸有牵连,朱元璋查着查着,牵出了陈镛的名字。

陈镛早死了,可这罪名不小,临江侯府的门被砸开,抄家的兵丁来来回回,箱笼翻得满地都是。

陈子善才8岁,站在院子里,攥着拳头,眼睛红红的。

朱元璋本想把侯府连根拔了,可一想起陈德当年的九支箭,手里的笔停了。

抄家归抄家,朱元璋没动陈子善的命。

钦差来传旨,说要是没陈德当年的恩,临江侯府早没了,陈子善的脑袋也保不住。

陈子善低着头,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风吹过,门上的匾晃了晃。

侯府的牌子还在,可往日的热闹没了。

陈德当年的血,换来了子孙一条命,临江侯的香火,也在这场风波里接着烧。

日子往前走,凤阳的田还是绿的。

陈子善长大了,守着侯府的旧宅,没再回朝堂。

朱元璋的江山还在,北边的仗也没停。

陈德的影子,像是湖面上的那艘船,晃了晃,慢慢沉下去。

0 阅读:6

木椅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