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杂谈之:传统拳师为什么很难再出高手?主要还是时代的原因

李悟空 2022-03-22 16:09:40

说起中国传统武术的实战威力,人们对它的态度其实和其它中国传统文化一样:信者恒信之,不信者恒不信之,当然还有第三种半信半疑的。有吹捧的,也有质疑的,有深知它的实战威力的,也有说起来满口不屑的。但不管怎么说,如今的时代背景下,确实很难再出现像民国武术高峰那个时期的高手,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不争的事实。而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又是什么呢?

有一次和一位外行的朋友谈论起这件事情,他一脸郑重地说道:“因为时代变了,热兵器时代很难再出现冷兵器时代的高手。”事实上这个就是如今传统武术没落的核心原因,其它的都是细枝末节。

武术来源于战场,而现代社会用于战争的都是各种高科技武器和枪支弹药,最后才是肉搏战。现实社会真正用于徒手或是器械格斗的场景其实也很少,警察亮枪的威慑力是远远大于武林高手站在面前的情况的,普通社会防卫保安的那个电击棍也足够用了,极端场景毕竟是少数。

市场决定需求,真的传统武术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缺乏足够多的应用场景,这样就注定会缺少足够多的练习者,即使去学,大多数普通人为了生存也不可能有足够多的练习时间。

过去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士兵武状元也好,镖师也好,学成武林绝技都是可以解决现实生存问题的,现在费大力气学了绝技有什么用呢?

而且现在是法治社会,真的伤了人,也是很麻烦的事情,用李连杰的话说:“你十年练了一个绝招出来,你去打谁?打谁你都犯法。”

这就是传统武术在如今没落的现实原因!

而如今的现代搏击,包括拳击、自由搏击、散打、泰拳、跆拳道和综合格斗等等比赛形式,只不过是一定规则下的体育运动而已。

什么是过去意义上的真功夫?用电影《一个人的武林》中王宝强扮演的封于修的台词来讲叫作:既分高下,也决生死,功夫是杀人技。

真功夫本来就是过去士兵们在战场上或是镖师们在押镖途中或保镖护院时,面对生命威胁的时候一种克敌制胜的手段而已,最好的效果当然是一击必杀!哪会和对方讲什么规则。

来源于战场的武术本来就是兵者不祥。李连杰也说过:真正的功夫就是杀人最快的方法!

现代搏击和他国所谓这道那道这拳那拳,无论是在实战技击方面还是健身养生方面都远远比不上真正的中国传统武术。因为那些所谓搏击术大多都是一些速成的玩意儿,而中国各门各派的传统武术是一个个完整的体系,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很多搏击术就像是如今科技下人工养殖的中药材,实际效果远不如天然的药材,因为它们缺乏足够的生长过程,缺乏可以磨砺自身的风吹雨打,实际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论攻击力,中国的铁砂掌、戳脚等外家功夫和内家独特的内劲可谓是摧枯拉朽;论防御力,铁布衫、金钟罩可说是举世无双;有人可能会说中国武术没有类似巴西柔术的地面技术,听说过地躺拳吗?真要论起根来,巴柔的祖宗还是中华武术。实际上巴西柔术也是传自日本柔道,日本柔道自然是从中国学去的。

有人可能会说金钟罩听着神奇,电视里现在的人也表演过,也就那样,其实那是他们没练到家而已。金钟罩本是内外合一的功夫,只有内功练到非常高的境界,才能发挥金钟罩的高层次威力,高级境界的真实效果堪比影视剧的表现。

不相信内功?好吧!你继续保持不信。有人可能会觉得我在给金钟罩吹牛,随便你们怎么认为吧!远的不说,有心人可以去了解一下近代上海滩马永贞的故事,读懂了马永贞就知道金钟罩的强大威力了。也可以去看一下著名演员李立群的相关采访视频,李立群的师父就是练金钟罩的。

外国武术有的,中国武术全有,中国武术所独有的,外国武术的境界其实差了好几个境界。

中国周围一些弹丸小国从我华夏学了一点传统武术的皮毛,经过一些简单的发展改编后就敢叫什么这道那道,真是大言不惭,贻笑大方。就像学了一些太极拳技术的日本人创立了一个合气道,只不过是学了一些关节技而已,根本就没有学到实质性的内功。

现代中国人不要因为自己眼界狭窄,没有见过传武高手,就说传武不行;也不要因为自己不努力学艺不精,就说传武不行;更不要说连街头的无规则格斗和有规则的擂台搏击都分不清,就说传武不行。

是时代和个人的原因导致如今的社会难出真正的高手,也就是说是人不够努力,不是武术本身不行。

而如今的时代对真正的传统武术没有足够的需求,真的花费大量的时间学出来一门武术绝技,连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这样的人也很难融入这个现实社会,就像电影中的封于修。

我们应该对过去的传统武术怀有一份足够的尊重,那是冷兵器时代独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只有中国人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

冷兵器时代已然过去,武术的神话只留下了时代的一声叹息!叹息过后,如今的武林中人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武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有些人在积极地研究着武术上擂台的方法,也有努力发掘武术中的健身养生价值的,当然也有继承和发扬真正的传统武术的,这都是好现象,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

不管怎么样,根植于传统文化的传统武术一定会继续传承下去。

我是李悟空,心中有支笔。

总想写点啥,下期再相会。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