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不满大授衔,大闹总政的聂鹤亭,为何又被补发为中将?

史海任我行 2025-04-24 17:57:10

罗荣桓在《罗荣桓传》中曾隐晦提及一位在革命老干部,他曾立下赫赫战功却也多次犯过错误,因此,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被暂缓授衔,直到半年之后,上级才经过慎重考虑,建议军委给他补授中将军衔。

然而,就是这个补授的中将军衔,这位革命老干部先前也还是很不满意的,直接吵着闹着找到负责军衔评定工作的罗荣桓,大声吵嚷,要求罗荣桓必须给自己一个说法,还夸口道,粟裕都得喊我老排长。

不过,吵归吵,闹归闹,当罗荣桓当着这位革命老干部的面,直接指出他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犯下了两大错误,这位老干部,头脑立刻冷静下来了。

后来,在个人回忆录里,罗荣桓旧事重提写道:有位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同志,在个人生活与组织纪律方面屡有失当。

罗荣桓在《罗荣桓传》中隐晦提及的这位老同志、老革命干部,正是聂鹤亭将军。

千人大游行·少年英雄

如果我们撇开聂鹤亭个人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足和问题,单单将他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战功单独列出来,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在早期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甚至在抗美援朝时期,聂鹤亭在战场上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光彩照人的。

1905年出生于安徽阜南县的聂鹤亭,是英雄出少年的典型代表。

早在1921年,16岁的聂鹤亭还在安庆皖江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读书的时候,已经长成1米8的大高个,还膂力惊人的聂鹤亭就是妥妥的黑皮体育生。

就连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夫人,同样是记者的海伦·斯诺,后来都在自己的书里都公开声称,聂鹤亭是最高大最漂亮的红军军官,是骄傲的“骑士”。

可见其个人魅力和吸引力之大。

进入大学读书后不久,聂鹤亭体育生的优势很快就体现了出来。

当时,安徽当地军阀,为了扩充军费,竟将教育经费大幅削减,引发了在校师生的强烈不满,于是,一场千人示威大游行正式拉开了帷幕。

学生在游行过程中,与军警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人高马大的聂鹤亭,令意欲施暴的军警们也对他望而生畏,不敢靠近。

可是,其他学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有两个名叫姜高琦和周肇基的学生,被打成重伤,后不治身亡,此外,还有上百人在与军警冲突中受伤。

眼见事态不可收拾,省教育局最终答应将教育经费从92万元调整至150万元。

这场斗争,虽然最终以师生们胜利宣告结束,可是,却付出了两条鲜活的生命和上百人受伤的巨大代价。

这场示威游行,让年少的聂鹤亭深深懂得,靠着一腔书生意气,是改变不了这个暴力与黑暗世道的。

要打破旧世界的枷锁,要与反动军阀搏斗到底,就必须拿起武器。

因此,1926年的时候,21岁的聂鹤亭,就报名参加了国民革命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后又任叶挺独立团第二营第六连排长,这年秋,聂鹤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十年沙场·战功赫赫

1927年下半年,聂鹤亭参加了南昌起义,连长秦悦军受伤后,聂鹤亭开始担任连长,带领战士们奋勇杀敌。

起义军受挫后,不得不将仅剩的八九百人整编为第五纵队,下设三个大队,聂鹤亭担任2大队副队长。

南昌起义后,聂鹤亭又辗转参与指挥了广州起义,又转战海陆丰地区,担任军事教官。

此后的数年间,聂鹤亭的军事才能一直未能得到施展,直到1930年,聂鹤亭加入到了红四军的队伍中,受到了毛主席和朱德的热情接待,此后,聂鹤亭的军事指挥才能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施展。

与毛主席初次见面的时候,心情愉悦的毛主席,详细询问了聂鹤亭战斗经历,还向他介绍了苏区的斗争形势,勉励他放手工作,积极发挥个人的军事才能。

听罢毛主席的介绍与嘱咐,还有殷切的期望,聂鹤亭深受感动,决定在苏区大干一场。

后来,在数次反围剿斗争中,聂鹤亭都做到了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为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只见聂鹤亭左手握刀,右手拿枪,一马当先,一声呐喊,冲锋在前。敌人的子弹洞穿了他的右臂,血染沙场,聂鹤亭依然继续指挥战斗,直至昏迷在了前沿阵地上。

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冲锋在前的聂鹤亭左胸中弹,因为伤势严重,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1934年,在湘江阻击战中,为了守住阵地,身为红一军团一师参谋长的聂鹤亭,带领战士们打退了敌人几十次进攻,最后,4000人的队伍,打得只剩下了1000人。

强渡乌江后,聂鹤亭指挥带领红一军团,在连续18天的时间里,转战1100里,陆续攻下娄山关、遵义城、老鸭山谷,歼灭蒋介石中央军一个军和黔军8个团的兵力。

长征胜利结束后,1937年8月,聂鹤亭升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日常工作需要向毛主席请示和汇报,因此,与毛主席的接触愈加频繁,彼此也更为熟悉,毛主席对聂鹤亭也愈加赏识。

抗日战争期间,聂鹤亭先后担任军委总参一局局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

1939年,在黄土岭战役中,聂鹤亭精心布置“口袋阵”,成功歼灭了日军的精锐力量,还击毙了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创下了八路军首次阵斩日军将官的记录。我八路军的士气因此大震,外界也对八路军的作战实力刮目相看。

此后不久,在七大会议上,聂鹤亭结合个人丰富的作战经验,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治军方略,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赞扬。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聂鹤亭被调往东北任职。

在东北,聂鹤亭先后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松江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参谋长等职。

聂鹤亭在担任松江军区司令员的时候,哈尔滨城有伪军和土匪势力近万人。聂鹤亭率领松江军区6个团的兵力,在359旅的配合下,一举解放了哈尔滨,俘获了5000多俘虏。

哈尔滨解放后,聂鹤亭出任哈尔滨卫戍司令部司令员。

当时,国民党特务和当地土匪仍然猖獗,不断在暗处破坏我人民政权,破坏军事设施。一时间,哈尔滨城内,暗杀、抢劫、爆炸等恶性案件接连发生,直接威胁着广大市民的和平安宁生活。

为了有效遏制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嚣张气焰,聂鹤亭不顾个人安危,一如既往出席各种群众集会,下乡开展检查工作,给广大市民吃下定心丸。

与此同时,聂鹤亭及时组织军事力量,对破坏人民政权的敌人武装,坚决予以有效打击,着力查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在短时间内就恢复了哈尔滨的社会秩序,受到了广大市民的肯定和赞扬。

1949年,聂鹤亭出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先后参与渡江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等著名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聂鹤亭又出任摩托装甲兵司令部副司令员,当即表示,愿意和许光达同志共同将装甲兵建设好。

两大错误·中将军衔

可以说,从早期民主革命时期开始,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长达二十年的烽火岁月里,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聂鹤亭,都表现出了一位革命家的本色和实力,聂鹤亭对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做出的贡献,值得所有人崇敬。

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身为革命家,聂鹤亭自身也存在缺点和不足,甚至犯下了错误。聂鹤亭犯下的第一大错误还要追溯到南昌起义时期。

当时,起义军短暂受挫之后,人员骤减,被整编为第五纵队之后,只剩下了几百号人。

为了保住革命的火种,面对粮食和武器弹药又严重供给不足的窘境,朱德决定接受国民党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的番号,将第五纵队编入第十六军,改称四十七师一四0团,同时保持队伍的完整和政治上的独立。

这本是权宜之计,可是,生性耿直的聂鹤亭却说什么也不答应,从心里上更是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自己明明是中国共产党有,怎么又加入到了国民党的队伍中?

后来,朱德和陈毅多次找聂鹤亭谈话,希望他转变观念。可是,性格执拗的聂鹤亭,无论别人如何劝说,就是坚决不同意打国民党军队的番号。

最后,始终不愿低头的聂鹤亭选择主动离开队伍,计划去上海寻找党组织。

其后,经过数年辗转苦辛,几至单打独斗,1930年,聂鹤亭又至江西革命根据地。

再次见到朱德的时候,感觉心有愧疚的聂鹤亭,主动找到朱德,承认了自己当年的莽撞,没想到朱德一点儿也不生气,反倒亲切地拍了几下聂鹤亭的肩膀,笑道,没事没事,你这不是又回来了嘛?我们这是殊途同归,又走到了一起啦。

聂鹤亭犯下的第二大错误就是,在辽沈战役时期,聂鹤亭未经上级批准,擅自接受国民党53师起义。

辽沈战役时期,聂鹤亭出任辽北军区司令员,有逾十万兵力,实力很强。

在辽沈战役打响后,身为司令员的聂鹤亭,未经上级批准,就下令首先攻打锦州。在聂鹤亭看来,只要拿下了锦州,整个东北的局势,就尽在我军掌握中了。

虽然后来事实证明,中央的想法也和聂鹤亭的计划一样,但是,这种未经上级批准,直接下令攻打锦州的做法,还是严重违反了组织和军事纪律。

锦州被顺利拿下后,上级又给聂鹤亭下达了另一个重要军事任务——围困长春。

长春解放后,聂鹤亭又担负起沈阳攻坚战的指挥大任。

沈阳城外,聂鹤亭指挥率领军队,打了几个大胜仗,让敌人损失惨重。

眼见大势已去,国民党暂编53师师长许赓扬主动派人与聂鹤亭联系,表达了愿意联合起义的意愿。

聂鹤亭获此信息后,非常高兴,认为如果能够争取许赓扬起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沈阳古城的破坏以及对百姓安宁生活的打扰,实为一举多得。

可是,这一次,聂鹤亭再次违反了组织纪律要求,没有向上级首长请示,直接接受了国民党暂编53师的起义。

10月31日,征得聂鹤亭同意,许赓扬于这天夜里,在沈阳城率部起义,为辽北军区部队打开了进入沈阳城的通道。11月2日,沈阳宣告解放。

沈阳虽然顺利解放了,然而,聂鹤亭不请示不汇报擅自接受国军起义一事,仍然受到了上级的批评。上级认为,如果许赓扬是假起义,那么,聂鹤亭的擅自决定,后果就不堪设想。

正是这两大错误,让中央军委研究决定,只给聂鹤亭授予中将军衔。

结语

得知自己被授中将军衔时,性情直率的聂鹤亭不干了,和负责军衔评定工作的罗荣桓大闹起来,言之凿凿道,自己在晋察冀军区时,地位不低于杨得志和吕正操,在解放战争时期,功劳比他俩还大还高,凭什么现在他们是上将,自己却只是个中将?

聂鹤亭甚至放话道,以自己的军功和贡献,不要说上将,就是给个大将也不为过。

面对聂鹤亭激动不满的情绪,罗荣桓平心静气说出了他曾经犯下的两大错误,这才让聂鹤亭惭愧地低下了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为自己的得失心和攀比心深刻检讨。

因为这一闹,聂鹤亭被暂缓授衔。有人趁机对罗荣桓建议道,那就把他的军衔再降一降,降成少将。

罗荣桓没有听取他人的意见,坚持按照聂鹤亭的战功,建议军委对其补授中将军衔。

1956年1月25日,51岁的聂鹤亭被军委补授中将军衔,充分体现了我党对“犯错干部”功劳和成绩的肯定以及知错就改宽大处理的原则。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