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毛主席长子毛岸英也作为翻译,来到了凶险万分的朝鲜战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美军的一次空袭中,年仅二十八岁的毛岸英不幸牺牲。尽管在当时看来,这只是一起意外事件。
但有不怀好意的网友说,彭老总当年没有在朝鲜保护好毛岸英而造成他的牺牲,那事实是什么呢?
大公无私:送儿上战场毛岸英是毛主席与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的长子,他于1922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弄璋之喜固然让人兴奋,但毛主席夫妇革命者的身份,却早早注定这一家人颠沛流离的命运。
因为毛主席常年为革命东奔西走,父子俩没有多少见面的机会,一家人甚至没有一张完整的全家福合影。
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逮捕,八岁的毛岸英也一同被抓进监狱。
后来,母亲杨开慧遇害,毛岸英兄弟三人虽然侥幸出狱,但在阴差阳错之下,他们还是流落到了上海街头,一度不知下落。
在此期间,身为大哥的毛岸英只能靠着糊纸盒、扎纸花挣钱来养活两个弟弟。祸不单行,就在兄弟三人落难期间,小弟毛岸龙不幸夭折。
直到1936年6月,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努力查访下,终于找到了十四岁的毛岸英和十三岁的弟弟毛岸青,并安排他们去苏联学习。对两个儿子,毛主席也是无时无刻不在惦记,但他只能用书信表达自己的牵挂。
在给儿子的信中,毛主席这样写道:“目前你应该潜心去学习,多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如同天底下所有的父亲一样,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来告诫儿子如何去学习,如何为人处世和思考?这封只有廖廖四百余字的书信,虽然不算长,但字里行间都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牵挂。
所谓虎父无犬子,作为伟人的儿子,毛岸英也展现了自己不俗的能力。在苏期间,他积极学习,很快就掌握了俄语,还兼修了英法德语。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身在苏联的毛岸英没有退缩,他选择进入苏雅士官学校快速班学习,后又在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
军校毕业后,毛岸英被授予中尉军衔,任苏联红军一方面军坦克连指导员。之后,他不畏枪林弹雨,总是冲锋在前,率领部队一路西进,在欧洲战场上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
由于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毛岸英还受到了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接见,后者还把自己的贴身手枪送给了他,这份荣誉在当时可是非同小可。
1946年1月,毛岸英从苏联回国来到延安。时隔多年,父子终于重逢,看着如今这个个头已经比自己还高的儿子时,毛主席心中分外高兴,但他却不允许儿子搞特殊化,不仅让他和普通战士一起吃大灶,还让他向劳苦大众“取经”。
毛岸英有着留苏学习和军事经历,无疑是当时根据地罕见的稀有人才,然而毛主席却不这么认为,反而语重心长的说道:“你在苏联学习了一些文化,也参加过反法西斯战斗,但那是外国的,中国的事你了解很少,所以我让你上‘劳动大学’。”
毛岸英深知父亲的用意,也非常爽快地回答:“我听爸爸的话,当个合格农民。”
毛岸英将父亲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他脱下了身上的苏式军装和大皮鞋,换上了一身粗布旧衣服,然后像个老农一样下地干活、挑水担粪。在生活的磨砺下,他那细嫩白净的脸庞也变得黝黑粗糙起来,开始有了农民样。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毛主席的许多亲朋故旧纷纷来信,要求为他们谋取私利。毛主席对此一概拒绝,绝不徇私情。
毛岸英以父亲为榜样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纪,不为他人开方便之门。
他在信里这样写道:“反动派常常骂共产党没有人情、不讲人情,如果他们所指的是这种帮助来戚、朋友、同乡、同事做官发财的人情的话,那么我们共产党正是没有这种人情”。
虽然是毛主席的儿子,但工作资历尚浅,毛岸英自己也以身作则,没有留在中央机关工作,而是来到北京机器总厂任党总支副书记。可就在他想在工厂上干出一番事业的时候,战争却突然来临。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鸭绿江。随后,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并决定由彭老总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动员命令下达后,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缨参加志愿军,他要做抗美援朝的第一个兵!
要说起来,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已经牺牲了妻子杨开慧、二弟毛泽民、三弟毛泽覃、妹妹毛泽建以及侄子毛楚雄等五个亲人。
毛主席有着无数条理由,可以不让儿子上战场。毕竟这次的敌人非同小可,是武装到牙齿,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帝,战场更是凶险万分,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不过面对儿子的主动请缨,毛主席表示了坚决的支持,他说道:“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毛岸英虽然主动请缨,也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但要想赶赴朝鲜战场,自然也需要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同意。
在志愿军开拔之前,毛主席宴请彭德怀,在饭桌上频频举杯劝酒,毛岸英则充当服务员跑里跑外,端菜斟酒,添茶递烟格外殷勤。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毛主席这才道出意图。彭老总并未多想,随即看向一旁的毛岸英,说道:“去朝鲜可有危险呢,美国飞机到处扔炸弹,你还是在后方吧,在国内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对抗美援朝的支持嘛!”
毛岸英闻听此言顿时急了起来,以自己在苏联的经历反驳彭老总,扬言从苏德战争过来的,自己不怕纸老虎的美军。
可彭老总却不肯轻易答应,毕竟毛岸英身份太特殊,战争又不是儿戏,真要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又如何向毛主席交代。
毛主席自然清楚知道彭老总的顾虑,于是就说道:“我替岸英求个情!打仗是要有人上战场的,也一定会有人牺牲。既然我是军委主席,就应该首先把自己的儿子送上前线。岸英会讲俄语和英语,你到朝鲜免不了要跟苏联人、美国人打交道,有他在你身边,同各方面联络都方便些。”
彭老总这才知道毛岸英不是一时脑热,毛主席也不是戏言。看着毛主席父子俩决绝的眼神,这位争战半身的彭大将军再也说不出话来,不知道多少年没有流泪的眼睛此刻泛起了亮光,他当即一拍桌子,说道:“好,我收下了,我带你去朝鲜!”
这也是毛岸英第一次动用父亲的“权力”,让他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进入朝鲜战场,毛岸英仍旧像过去做其他工作那样,积极认真,低调务实,一点也没有架子。除了彭老总等少数几位高级领导知道他是毛主席的儿子,司令部其它干部和战士只认为他是普通的年轻战士。
毛岸英虽然隐姓埋名,没有特殊照顾,但也跟在彭老总身边,身处后方指挥部,远离战斗激烈的前线,生命安全能够得到保障,但命运没有眷顾这个年仅二十八岁的小伙。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开始前后,位于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电波信号持续不断。美军侦察机侦察到后,认为这里会有志愿军的重要机关,于25日派出飞机前往轰炸。
上午11时,四架野马式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顿时烈焰腾空,形成上千度的高温,来不及躲避的毛岸英不幸壮烈牺牲。
毛岸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之子,就这样带着他那二十八岁火红的青春年华牺牲在了异国的战场上。
毛岸英牺牲后,即便是彭老总这样有泪不轻弹的沙场老将也背对着众人哭了。
此时的他感到无比自责,毛主席将最疼爱的儿子托付给自己,可结果却成了这样,深深的愧疚感席卷了彭老总,也席卷了整个志愿军司令部。
可悲剧已经发生,敌人没有被打败,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彭老总只得抑制住自己的悲伤,亲自起草电文向中央汇报这件事情。短短几行的电文,却写了将近一个多小时。
当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牺牲后,一下子仿佛苍老许多,毕竟他不是神,也是一名年近花甲的老人,一名父亲。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心中的悲痛是外人无法感同身受的。
可毛主席还是强忍着丧子之痛,缓缓地说道:“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毛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毛主席的这句话也就道明了,毛岸英的牺牲与彭德怀并无关系,也就是说战士既然上了战场,为国牺牲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毛主席的大公无私毛主席不仅是嘴上没怪罪过彭德怀,而是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
一来毛岸英牺牲的经过非常意外,是司令部的位置被美军所侦察,这是整个志愿军司令部都没预料到的。因此毛岸英的牺牲自然怪罪不到彭老总身上。
二来毛主席也没有因此就怪罪彭老总。在回国向中央述职汇报的时候,彭老总便单独来找毛主席谈话。
虽然毛岸英的牺牲纯属意外罪不在己,可彭老总的内心还是非常自责和内疚的,表示愿意承担责任,请求责罚自己。
毛主席的心胸何其宽广,是儿子主动请缨前往的,自己也同意,为保家卫国而战,如此的牺牲怪不得他人。
毛主席还做起了彭老总的思想工作,说道:“老彭啊,你也不要过分自责自怨,你不是也有好几次差点出事了吗?毛岸英是打仗去的,成千上万的战士在朝鲜牺牲了,他只是其中的一个嘛!”
彭老总再次被毛主席豁达的心胸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后来,他还多次在军队宣扬毛岸英主动请缨前往朝鲜战争的革命奉献精神。“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有些高干子弟甚至高级干部本人就没有做到,但毛岸英做到了,毛岸英是坚决请求到朝鲜抗美援朝的。”
之后,彭老总因为抗美援朝的功劳,被中央任命为军委常务副主席,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而这份提议是由毛主席率先提出的。
到了1954年,彭老总进一步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55年授衔,位居十大元帅第二,1956年被选为政治局委员。
以上种种,都显示着毛主席根本没有因“毛岸英的牺牲”而怪彭老总。要说导致毛岸英牺牲的罪魁祸首,只能是掀起战争的美帝国主义。
结语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战争中,彭德怀一直是毛主席最得力的干将之一。抗美援朝,临危受命,一举打出中国军人的魄力,不愧毛主席在诗中写道:“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而毛岸英的牺牲与彭老总自然没有关系。
毛岸英不仅仅共和国领袖之子,更是一名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在党和国家需要牺牲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走向战场,这种为家国大义而奉献自己的行为是我们所有人都值得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