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读研也能拿双证?这些专业最适合职场人

温瑜聊教育 2025-04-24 04:04:45

眼下这光景,职场人心里都揣着本明白账。

经济大环境摆在那儿,谁也不敢轻易折腾,可眼看着同龄人一个个往上走,心里又难免着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考研——这大概是最稳妥的进阶方式了。

毕竟在现实职场中,学历就像一张隐形的通行证。评职称时能加几分;竞聘管理岗时多些底气;就连想换个赛道考公考编,硕士学历也能打开更多机会的大门。

对职场人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确实是个务实的选择。不用辞职脱产,周末或晚上上课,最后拿到手的毕业证、学位证和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效力。虽然要兼顾工作和学习不容易,但算算投入产出比,这苦吃得值。

那么问题来了:在职考研有哪些专业值得考虑?哪些专业相对容易上岸,对时间紧张的上班族更友好?小编这就来帮大家细细梳理一番......

什么叫非全日制研究生?

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硕士研究生其实分为两个不同的培养方向。

一种是学术型硕士,这类更注重理论研究和学术探索,基本上都需要全日制在校学习;另一种是专业型硕士,这类更侧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既有全日制也有非全日制的学习形式。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16年。

在此之前,在职人士想要读研,只能选择"在职研究生"。这种形式有个明显的短板:毕业后只能拿到学位证,没有学历证。换句话说,你的学历层次并不会因此改变,只是在学位上多了一个硕士头衔。

2016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一份重要文件《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从此非全日制研究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2017年入学的学生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毕业后可以同时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证"。

简单来说,现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已经和过去的"在职研究生"完全不同了。它属于专业硕士的范畴,允许在职学习,最重要的是毕业后能拿到国家认可的双证,含金量大大提升。

哪些专业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2025年共有13大类的67个专业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在职考研难度大吗?

考研难度这件事,其实没有标准答案。选择什么专业、报考哪所院校、个人基础如何、能投入多少时间,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了每个人的备考难度。

1️⃣专业选择直接影响备考难度

热门专业的竞争往往更为激烈。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报考人数众多,但招生名额有限,自然难度较大。相比之下,管理类、农学等专业招生规模较大,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压力就会小很多。

考试科目数量也是重要因素。多数专业需要准备政治、外语和两门专业课,共四门考试,复习量较大;而管理类联考只需备考英语二和管理类综合两门,大大减轻了复习负担。

从历年分数线来看,不同专业的录取标准差异明显。文学、艺术学等热门专业的国家线通常比农学、军事学等专业高出不少。即便是同样的考试科目设置,不同专业的分数线也存在显著差距。

2️⃣院校层次带来不同挑战

一般来说,985、211高校的报考难度确实高于普通院校。同样层次的学校,A区院校的竞争往往比B区更为激烈。不过近年来出现"逆向考研"现象,尤其今年,许多985院校招不满需要招调剂,许多双非院校反而人满为患竞争激烈,所以还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个人情况决定最终体验

在职考生面临独特的挑战:需要同时兼顾工作、学习和家庭,备考时间往往比较零散;距离毕业时间越长,需要重新掌握的基础知识就越多;工作压力和生活琐事也会影响备考状态。这些现实因素都会对最终的考试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在职考研应该如何选专业?

对于在职人士而言,考研选专业只需要考虑两点:①好考;②有用。

先说说容易考的标准。对上班族来说,考试科目越少越好,分数线越低越理想。综合来看,工商管理(MBA)和旅游管理(MTA)是最合适的选择。这两个专业都只需要考管理类联考和英语二两门科目,而且在所有考两科的专业中,它们的复试线是最低的,比其他专业要低不少。

再说实用性。在容易考的专业里,哪个对职场发展更有帮助呢?MBA培养的是通用型管理人才,MTA侧重旅游业管理。显然,MBA的适用范围更广,几乎各行各业都能用得上。从课程设置来看,MBA的培养方向与职场人士晋升管理层的需求高度契合。

当然了,像是公务员或者在编人士,会更适合MPA公共管理硕士;搞技术、做工程的会更适合MEM工程管理硕士,不过这俩专业和MBA比起来分数线会高10分以上,具体怎么选还需要大家自行决定。

需要提醒的是,MBA的学费跨度很大。2025年全国各院校MBA学费从2.4万到近60万不等,选择时要量力而行。如果既想省钱又想好考,旅游管理MTA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需要考虑与自身职业发展的匹配度。

小编觉得吧,现在这个行情,投资什么都不如投资自己来得稳妥。读个在职研究生,既能保住工作收入,又能提升学历竞争力,怎么看都是笔划算的买卖。

如果你还在犹豫选哪个专业,或者对报考条件、备考规划有疑问,随时可以找我们聊聊。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的专业和院校也不一样。我们整理了最新的招生政策和备考资料,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

记住,提升学历这件事,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0 阅读:0